茅臺官方說53°的白酒最好,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終止這個謠言

編:貓 九

技術支持:北京東方黃埔白酒技術研究院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白酒度數可簡單分為高度和低度,複雜一點那可就五花八門了。面對這麼多種白酒度數,哪一種最好喝,哪一種最適合人體飲用,多年來一直人云亦云。

我國傳統白酒成品酒的酒度普遍高於50度,一般為55一65度,近年來發展的低度白酒,出廠酒度基本以40度為界限,個別地區的產品酒度有低至28度、18度的。

而關於白酒度數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怕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了:

“53.94ml的酒精加49.83ml的水,混合後體積不是103.77ml,而是100ml,因此酒精分子與水分子的親和力最好,所以53度的白酒口感最好。”

這個說法基本上在抖音上面說一次就會火爆一次點贊量,屢試不爽。

甚至連茅臺官方都來插了一腳,做了個助攻:

茅臺官方說53°的白酒最好,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終止這個謠言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到底多少度的白酒最好喝

科學試驗表明,最適合人體所需的原酒度數是在52~55度。所以好酒的標準是純糧固態釀造的52~55度的白酒!

就中國的白酒而言,很多朋友見到的好酒都是52°到55°的,比如說茅臺等一些名酒。其實白酒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跟白酒的儲存和結構有關係的。

茅臺官方說53°的白酒最好,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終止這個謠言

白酒只有在50°到53°左右時酒分子與水分子的親和力才最強,酒的分子結構最為合理,酒的口感柔和,酒味最協調,酒才最香。

所以就造成了我們見到的好的白酒都是50多度!

而且就低度酒而言,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白酒,廠家為了節約成本增加產量,很多都是高度白酒加漿(水)進行勾兌的。這樣就造成了很多低度酒的口感欠佳!而且裡面乙醇很容易揮發,無法長期保存。

酒精度數

好的白酒在釀造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窖藏,最好是埋在地下不通氣的地方,當然,地窖裡面還是有空氣流通,但是空氣環境也比外面好。

而且在窖藏的過程中,高度酒裡面的乙醇逐漸向酯類轉化,乙醇含量降低,酯類含量上升,喝的時候會有一種果香或者醬香味道。

這時候,乙醇含量一般下降到52度53度左右,所以才會造成了好酒的酒精度含量都在這個範圍。中國這樣的白酒還是有很多的,比如茅臺,五糧液,古井貢酒等等,好酒需要慢品。

那麼是不是就說明53°的酒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呢?

不是的。出口裝的飛天茅臺酒早在1958年就降為53度,內銷裝卻在73年降為54度、88年才降到53度,中間隔了整整30年的間隔,如果真的是最好的選擇,那麼茅臺酒廠何不一步到位直接全部降到53°?

茅臺官方說53°的白酒最好,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終止這個謠言

除此之外,包括世界上一些出名的烈酒,伏特加、朗姆酒、威士忌和白蘭地多數都是在40°左右,總不能說53度分子親和力最強口感最好的規律也分國界,甚至還會因為地理位置改變物理規律吧?

所以說53°白酒是最好喝的白酒,並不能站住腳,茅臺的官方言論也不是不可以沒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嘛,那麼可能就是會有酒友說了,就是覺得53°的酒更好喝更香醇啊。

這個就是一個現象級問題,由於習慣對於口感喜好的影響十分大,白酒產品在度數上創新和獨樹一幟在商業角度來說風險性一定是很高的,典型的案例就是陝西西鳳酒。

茅臺官方說53°的白酒最好,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終止這個謠言

第一屆酒評會評選為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鳳酒,無論是度數(45度)還是香型(鳳香型)都獨樹一幟,這一方面使得西鳳酒牢牢守住習慣了這種獨特口味的陝西白酒市場,另一方面使得西鳳酒出征攻佔全國市場的時候屢戰屢敗,被業內視為沒落的貴族。

茅臺官方說53°的白酒最好,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終止這個謠言

公認並不代表真理

雖然說酒精度會影響口感,但如果更進一步尋找影響口感喜好養成的因素,會發現也許這個等式倒過來也是成立的,不是因為53°的酒更好喝所以白酒降度到53°,而是因為大家都說53°好喝,所以各大廠家降度到53°。

習慣才是影響口感喜歡的決定性因素,甚至在茅臺酒圈都有這麼一句話:你覺得茅臺不好喝,那是因為你喝得不夠多。各位酒友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