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認識一下"耳鳴"是什麼?

讓我們認識一下"耳鳴"是什麼?

耳鳴是耳鼻喉科的一種常見病

臨床所指的耳鳴主要是指主觀性耳鳴,即是指患者在無外界相應聲源或外界電磁等刺激源的情況下耳內或顱內有響聲的一種主觀感覺,可伴或不伴聽力下降。

一般來講,3個月內發生的耳鳴多為急性耳鳴,4-12月為亞急性,超過12個月為慢性。另外還有一種是客觀性耳鳴(即耳內或顱內的響聲不但自己能聽到,而且還能被他人聽到,如血管源性耳鳴,肌陣攣性耳鳴及咽鼓管異常開放時產生的與呼吸節律同步的耳鳴聲等)。

常見的主觀性耳鳴主要由聽覺系統病變和(或)其他系統病變共同產生。

主要有外耳病變(如外耳道耵聹堵塞、外耳道異物、外耳道皮膚病等)、中耳病變(如鼓膜穿孔、急慢性中耳炎、鼓室硬化、中耳腫瘤等)、內耳病變(如突發性聾、梅尼埃病、藥物中毒、病毒感染、噪聲、老年退行性病變等)、蝸後病變(如聽神經瘤、小腦腦橋角病變、顱腦外傷等),


另外還有其它系統(如心血管、內分泌等)疾病也可引起耳鳴。對無法明確病因的主觀性耳鳴我們又稱之為特發性耳鳴(以往稱為神經性耳鳴)。


正常人在某些特殊條件(如非常安靜的地方)也可感受到耳鳴,這類耳鳴稱為生理性耳鳴

讓我們認識一下

安靜時耳鳴容易被感受,但在嘈雜環境時相對不易被察覺。

當耳鳴症狀較輕時不易引起人們重視(可稱這類有耳鳴但自覺對生活工作影響不大的患者為耳鳴人群),嚴重時則擾人不寧,使人煩躁,會使患者感到焦慮、抑鬱、煩躁,導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質量差,甚至於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可稱這類患者為耳鳴病人)。

情緒問題與耳鳴的發生發展息息相關,二者相互影響;耳鳴的嚴重程度與焦慮、抑鬱呈正相關,隨著耳鳴嚴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焦慮、抑鬱程度也增加;而焦慮、抑鬱狀態的加重,耳鳴嚴重程度也會隨之加重。


讓我們認識一下

耳鳴既是一種症狀,也是一種疾病。

出現耳鳴,首先要到耳鼻喉科做相應的檢查,如耳內鏡、鼻咽鏡、純音測聽、聲導抗、言語測聽、聽性腦幹反應、相關血液檢查、顳骨CT、顱腦MRI等,對能夠明確病因的,可進一步對症治療。而對於特發性耳鳴,由於其病因複雜,機制不清,目前仍無特效治療方法。

讓我們認識一下

對於這類耳鳴,臨床上治療方法包括:藥物(三個月內耳鳴可以酌情按突聾治療方案治療)、習服療法、認知療法、掩蔽療法、生物反饋、電刺激、音樂治療、中醫辯證用藥、針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療、手術治療等。總之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

文章若對您有幫助,請關注一下吧,謝謝您的支持!


圖: 來源 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