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僧用十四個字道盡了清朝國運,“國運預測學”難道真的存在?

中國人的迷信是從古至今就有的,尤其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迷信變得頗為嚴重,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對於一些迷信那可是深信不疑。

在中國,本土宗教是道教,講究的主要是“天人合一”,因此,有很多朝代的統治者,因為,迷信而祈求長生不老,像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專門設置了一個官職,替自己煉製長生不老藥。然而,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很多信仰者便又開始相信因果報應,相信天機不可洩露等說法。

一高僧用十四個字道盡了清朝國運,“國運預測學”難道真的存在?

因為,這種觀念長的時間存在,便在世人的心中越來越根深蒂固了,更有甚者,這種觀念還會左右一個人的思想,甚至,決定一個政權的統治。

眾說紛紜,在大清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他就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順治。提起順治皇帝,大家都會想到他因愛妃董鄂氏去世,而捨棄了原本錦衣玉食的生活,出家削髮為僧當了和尚的事情。至於這件事情是真是假,咱們今天不做過多的探究,不過,這足以證明順治皇帝傾心佛法之事並不是空穴來風。

身為能力極強的孝莊太后之子,在母親孝莊的蔭庇下,對於國事的處理自然而然會輕鬆很多。由此,順治皇帝便有大把的時間去到寺廟中同一些得道高僧參悟佛法、修身養性。順治十四年(1657年),順治皇帝開始接觸一些和尚,並逐漸成為了佛教信徒。

一高僧用十四個字道盡了清朝國運,“國運預測學”難道真的存在?

就在這年深秋,順治皇帝駕幸南海子,在太監的帶領下到了海會寺,見到了臨濟宗龍池派和尚憨璞,順治和他交談非常契合,因此,對佛教產生了興趣。於十月四日於南苑萬善殿召見憨璞,以後,又不斷召見,詳細詢問佛教界的德高望重的人。他知道了龍池派內許多著名和尚的情況,並對他們非常向往。

話說,一次順治與高僧憨璞談話結束之時,便隨口問這位高僧:“你如何看待大清的發展態勢?”當時,高僧憨璞深思之後,說了句:“我身不殘,國祚不滅。”簡短的幾個字,順治當然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但是,佛家往往講究天機不可洩,於是,對這個問題順治只好作罷。

緊接著,順治皇帝靈機一動,既然這樣問不出什麼名堂,那麼,我何不如換一種簡單的問法。在轉念之間,問題脫口而出:“大清會歷經多少位皇帝的統治呢?”對此,高僧憨璞頗為神秘的說出了兩句話:“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面對這樣的回答順治帝有些惆悵,他似乎已經看到了清朝的未來。

一高僧用十四個字道盡了清朝國運,“國運預測學”難道真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順治皇帝會如此關注大清朝未來的命運呢?即使在與和尚講經問道之時,他也不忘關心大清未來的發展情況。

想必,這要從清軍入關說起,都知道皇太極入主中原之時,是從漢人的手裡搶奪而來的天下,所以,初期在國家之中有很多組織打著“反清復明”等口號發動起義。那時候,清政治的政治局面一度很不穩定,加之漢人比較排外的思想,可想而知,當時清朝想要更好的統治整個中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這樣一個人口數量本就處於劣勢的民族,想要治理好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順治帝就十分關注大清皇朝的延續問題,適才向這位高僧尋求答案。而這位高僧的話雖然含義雋永,但是,其預言卻十分的準確。可以說,接下來清朝發生的一幕幕無不證實了那位高僧的預言。

一高僧用十四個字道盡了清朝國運,“國運預測學”難道真的存在?

從最初皇太極建立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一直到清朝最後一位宣統皇帝傅儀,清朝總共歷經了十一位皇帝的統治,算起來,那位高僧所言“十帝”基本上是準確的。在清朝的中期,憑藉著“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位皇帝的政治手段,將清朝一度推向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歷史上也將其稱之為“康乾盛世”。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因為統治者的錯誤判斷,國家開始進入到了一個閉關鎖國的狀態,整個國家不與世界先進的文化接軌,不論從思想、科技還是經濟上,清朝都開始走了下坡路。甚至,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道光皇帝在位期間,西方列強便開始瓜分大清朝,進行聯合進攻。

在此期間,大清的眾多將士雖然戰死沙場,但是,也避免不了割地賠款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簽訂。緊接著,歷史的走向越來越接近當時那位高僧的預言,在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光緒在位期間,雖然,名義上他貴為一國之主權利至高無上,但是,看過歷史的都知道,當時在光緒的上面還有一位慈禧太后。

光緒在位期間,曾一度試圖通過變法來使自己、使國家強盛起來,無奈手段還是比不上老謀深算的慈禧老佛爺。當時,光緒過著表面自由、實際卻被牢牢控制的“囚徒”生活,沒有一點話語權,這不正好印證了高僧憨璞的那句“九帝囚”嗎?

一高僧用十四個字道盡了清朝國運,“國運預測學”難道真的存在?

至於後半句“一帝在幽州”的說法,也是有所驗證的。

清朝的最後的一位皇帝傅儀,他名字中的“儀”在繁體書寫的過程中,有個“我”字在裡面。在古代,十分注重避皇帝諱,所以,大家在書寫的過程中,則會特意將這個字少寫一點,名字便不完整了,不就正好做“殘”字解釋嗎?後來,民國建立傅儀和其舊部跑到了東北的幽州,建立了苟延殘喘的偽滿洲政府。

現今,我們順著清朝的發展足跡來看,高僧憨璞對清朝統治的預言是準確的。不過,自古王朝更替,興盛衰敗,都不是由一兩句話來決定的。如果,一個王朝想統治長久,統治者就必須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並實行開明的治國之道,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統治才能更加長久穩固。

並且,國運興衰,皇位傳承,歷代以來都被統治者視為天機,不可洩漏。但是,在中國古代,一些似乎具有神通的學者或術士,偏偏喜歡從事洩漏天機的智力遊戲,從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大學問,那就是所謂的“國運預測學”。雖然,說的玄之又玄,但是,往往也確實一一應驗了,這也許就是天意難違吧!

【《清實錄·世祖實錄》、《清朝全史》、《清史稿·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