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看待拼多多的增長前景


導讀:剛剛結束的感恩節是美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意味著零售行業最火爆的聖誕季拉開帷幕。感恩節之後的一天是傳統零售商大打折扣的日子: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許多零售商會在這一天打折促銷,許多商城會在早上6點就開始營業。有意思的是,國內的電商新貴拼多多也參與了黑色星期五,聯合亞馬遜開設快閃店。

過去一年拼多多是電商行業中,動作最大,受關注度也最大的公司。至今,關於拼多多的各種觀點也是爭議不多。我們在比較早的時候,對於拼多多保持相對謹慎的看法。今天,這個觀點依然沒有太大改變。拼多多快速增長的紅利期,即將結束。

增長進入瓶頸

從活躍用戶的增長看,拼多多活躍用戶環比增速從2017年三季度的58%,下滑到了個位數水平。剛剛過去的三季度財報,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環比增長5310萬,達到了5.36億。但是增長速度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當然,一個更重要的數據是,公司營收環比增長只有3.07%,比前一個季度60.39%的增速大幅回落。相應的,過去12個月公司的GMV總額增長,也只有18.49%。

傳統電商的增長路徑往往是用戶數增長,對應到GMV增長,再對應到營收增長。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還是營收增長以及利潤的增長。我們一直強調,在價值投資的定義中,一個公司的價值就是其未來現金流的貼現。

從盈利的角度看,拼多多還是在持續虧損中。三季度虧損達到23億,比去年同期的10.98億有比較大的擴大。虧損擴大的背後,很有可能代表著,許多客戶都是衝著補貼來的。一旦補貼結束,就離開拼多多了。當然,最近拼多多剛開始推動百億補貼的計劃,未來效果如何我們還有待觀察。

互聯網的網絡效應,本質上應該帶來更低的獲客成本。根據騰訊新聞《潛望》計算發現,通過營銷費用除以季度淨增平均月活躍用戶計算獲客成本,本季度拼多多獲客成本為108.63元,高於上季度的80元,為拼多多歷史上處第三高位置。這表明“百億補貼”對提高人均消費的幫助有限,且新用戶的消費力不盡人意。


冷靜看待拼多多的增長前景


少一份狂熱,多一份冷靜

毫無疑問,過去幾年中國增長最快兩家互聯網公司是:拼多多和今日頭條。有人開玩笑的說,這兩家公司都是針對兩個的“馬老闆”。從身價來看,拼多多黃崢是80後最成功的創始人,短短几年時間,已經進入了福布斯排行榜的前列,打造的拼多多也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市值最大的公司。可以說,拼多多的增長速度,前無古人。

伴隨著拼多多的成功,市場上也有著越來越多對於創始人個人的崇拜。但是在狂熱之餘,我們需要更加理性看待問題。首先,商業模式的本質是賺錢。大家認為這個公司現在不賺錢,未來能賺更多的錢,這種思維方式本來就是反常識的。電商在今天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產業。拼多多前後都有超級巨頭在競爭,很難想象今天大規模虧損,能夠在明天賺到很多很多錢。

這個似乎和當年許多人對於賈躍亭的個人崇拜類似。樂視進入手機行業,大家都覺得能幹掉小米、華為、OV等對手。樂視進入汽車領域,講多屏一雲的故事,許多人拍手叫好。當時就有很資深的基金經理跟我說,汽車領域的成本很高,樂視要造汽車大概率出問題。

最終樂視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過多的個人狂熱會矇蔽我們的雙眼。今天許多人在唾棄樂視,可是這同一批人,在當年把樂視捧上天。

從目前拼多多的商業模式看,我們還無法確認公司能有大規模盈利的那一天。看看拼多多隔壁的阿里巴巴,其實兩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用價值的眼光做投資

價值投資的出發點是分享上市公司長期業績增長,投資是低買高賣(也就是割韭菜)。歷史上,沒有人通過投機長期成功。這裡面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必須來自其現金流的增長。關於拼多多,我們一直擔心的是,其長期現金流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在大規模的用戶增長之後,其實營收的增長緩慢,短期內也比較難看到公司取得盈利。

從拼多多400億美元的市值看,目前的價格並不便宜。伴隨著用戶數增長遇到的瓶頸,拼多多還需要用幾個季度強勁的財報證明自己。

拼多多過去的增長,不僅僅來自渠道下沉,也利用了人性的弱點。比如拼多多的許多紅包鏈接,都需要用戶主動分享給別人點擊,才能拿到更多的錢。這個零錢要到了100元才能體現。我們會看到,一開始的零錢金額很大。但是越接近100元,金額越小。。。

我們看到,如黃崢所說,拼多多的確讓消費者“佔到了便宜”。許多標準化商品在拼多多賣,根本不賺錢,甚至還給用戶補貼。拼多多甚至在美國發現可轉債,融資8.75億美元來繼續補貼國內的消費者。

但是,這種靠“補貼”得來的便宜,恐怕很難長久。最近一份看空拼多多的券商報告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視角,2019年年初,拼多多累計銷量前20的商品,18種在阿里有售,15種在京東有售。拼多多在供給側基本沒有任何獨特優勢,完全依靠簡單粗暴的補貼價格戰去和友商競爭,一旦補貼退潮,它的用戶黏性和消費者價值還有多少,恐怕要打上大大的問號。和2018年雙11GMV貢獻前50的商品,發現拼多多累計銷量前20的商品中,,拼多多的“爆款”並非是如其宣傳的定製化生產出來,這其實點出了拼多多的核心問題——始終無法在供給側提供真正優化供應鏈,價格便宜依然靠補貼。

拼多多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果補貼逐漸減少,消費者的黏性可能明顯下降;但如果一直靠補貼來維持,對於它的持有人來說,拼多多就很難創造長期的現金流。拼多多怎樣突破這樣的瓶頸,我們還需要更長時間觀察。

最關鍵的是,價值投資應該用合理的價格去買優秀的企業。拼多多即使優秀,目前的價格似乎並不便宜。所有的答案,或許等一兩個財報就能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