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公园|这里有童年的记忆,建园之初“华人不得入内”


上海的昆山公园始建于1895年,1898年建成开放,最初叫虹口公园。昆山公园具有身后的历史底蕴,1934年民国期间更名为昆山公园并沿用至今。昆山公园位于上海虹口区昆山花园路13号。我是从外滩福州路步行去的昆山公园,不到二十五分钟就到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昆山公园,是经过2018年的二期改扩建后形成的。该公园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历史题材和古树名木。公园总面积五千平方米,是一个比较袖珍型的公园。它的范围北至昆山路,南至塘沽路,西至百官街,东至乍浦路。

从赋有英式斗拱园门进入,雪松、皂荚和其他不知名的古树名木首先进入眼帘。鹿在林中,蝶在飞舞,鸟在欢唱。与外滩喧闹的境地相比,这真是个难得使人清静悠哉的好地方啊!

昆山公园不同于其它的封闭公园,它是不设围墙的24小时开放公园;你只要想来,它随时都会欢迎你的到来。

昆山公园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的周边是历史建筑聚集区,西侧的昆山花园公寓,著名作家丁玲曾在此居住;其东侧英式建筑也都是很有特色的。据介绍,这是典型的近代外廊式建筑,是英国安妮女王时期的风格。

上海是一个十分重视地域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城市,这从小小的昆山公园改造中就充分体现出来。充分考虑到公园与周边历史建筑环境的关联性,闹中取静,能在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街区建设挖掘出一座优雅、休闲、文化历史名园,还是很令人钦佩的。

光绪二十四年建成的公园,只因是洋人建的,直到民国23年才许华人进入。一个几易其名的公园,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不堪回首的近代历史。

再过十几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大庆了。看着眼前繁花似锦、绚丽多姿的昆山公园,一股油然的爱国情怀顿生满怀,我为伟大祖国的今日之繁荣富强而骄傲、自豪。

在与园内管护人员的攀谈中,我还有幸了解到:昆山公园内还有一个镇园宝贝,树龄达150余年的皂荚。皂荚在上海数量稀少,只有10棵,昆山公园的这棵是树龄最大的。它见证了昆山公园百年的百年沧桑,不愧为昆山公园的镇园之宝。

漫步公园,既有置身于浓郁的英式异域风情园林之韵,又不乏中式园林风采。大乔木植被、藤本植物花廊、微雕花坛雕塑小品,精心布局,精心养护,都完美地展现了百年名园的风采。

用醒目红砖铺就的园区小路,将昆山公园有序地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孩童在花卉游艺区尽情地玩耍,年岁大的老人在林间休闲区小憩闭目养神,伴着鸟儿的鸣叫,我也不知不觉地坐了下来。

昆山公园对于曾经生活在虹口区的老人来说,那就是童年的记忆:一个无需门票就可尽情玩耍的大本营,一个捉迷藏开枪游戏的好地方,来这里不需要任何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