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老家常見的植物,結的果像馬泡瓜卻不能吃,到冬天用途大


今年老爸在老家的小院裡種上了兩棵小時候在鄰居家見過的藤類植物,雖然不算大,但爬的卻很高,纏繞著旁邊的一棵樹到了樹頂。上面還結了很多拳頭大的圓形的瓜,很像是在花生地裡常見的馬泡瓜,只不過大了好幾倍。天氣冷了,葉子也開始發黃,結的瓜也開始變黃,眼看著就成熟了。看看你認識這是什麼嗎?

圓形的小瓜向陽的一面已經發黃,表面也很光滑。這種瓜雖然看上去長的很好,但卻不能吃,小時候經常在冬天有人用它洗手,對乾裂和凍瘡最是有效。

雖然它的根部很細小,還是從石頭縫裡長出來的,但生命力卻格外的強大,平時也沒有怎麼澆過水,更沒有施過肥,一個夏天就能從小苗變成一大片爬滿了旁邊的樹枝。

就這還不算完,爬到樹枝最上面的藤蔓依舊沒有停止生長,找不到要攀爬的東西了,它就開始從高高的樹上又往地面上爬,一直到地面上,就像是簾子一樣要是還有東西,它肯定還能繼續爬。

通過查詢,這種植物的學名叫瓜蔞,是一種上好的中藥材,對皮膚乾裂、凍瘡很有效果,怪不得小時候經常看到有人用它洗手,不過依稀記得用它洗手的時候會有一股怪怪的味道。

深秋的季節,它的葉子和旁邊的樹一樣開始變黃,但它的根卻不會死,到了明年就會又長出來,繼續開花結果,往上面爬去。

老爸說,等它葉子落光了也不用管,結的瓜也不用摘,就和藤一起掛在樹上風乾,等到冬天什麼時候手上或腳上有凍瘡了,再摘下來用就好,現在摘下來反而容易放壞。

最底下根部結了一個小果還很青,剛好被一個壞了的的搪瓷盆給接住,看上去好像是一個青澀的橘子一樣。

夕陽西下,陽光有打在葉子和果子上,顏色看上去更加發黃,一陣小風吹來,還有沙沙的聲音發出來…這些童年記憶裡的植物也離我越來越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