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格力混改:婚禮已舉辦,接下來就看小兩口怎麼過日子了

一位朋友在12月2日深夜寫下這樣一句話:“婚禮已經舉辦,接下來就看小兩口怎麼過日子了。”

12月2日晚,格力電器(SZ000651)發佈公告,格力集團與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正式簽署《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與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關於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5%股份之股份轉讓協議》。

依據協議,珠海明駿以416.62億元價格從格力集團手中受讓格力電器9.02億股股權,佔格力電器總股本15%,成為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

同時,格力電器管理層接受珠海明駿合作邀請,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格臻投資作為格力電器管理層實體與珠海明駿上層權益持有人珠海高瓴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hh mansion holding(HK) Limited 和 Pearl Brilliance Investment Limited 亦簽署《合作協議》。

參與股權轉讓各方一致同意,在本次交易完成交割後,推進上市公司層面給予管理層實體認可的管理層和骨幹員工總額不超過4%上市公司股份的股權激勵計劃。

高瓴資本承諾受讓股份後,鎖定期不低於36個月,即三年內不會減持此次受讓的15%股權。

格臻投資以約13.94億元的認繳出資額及約10.32億元的擬認繳出資額,合計佔有珠海明駿認繳出資總額的11.1%。

珠海明駿向格力電器提名三個董事候選人,其中至少兩名需獲得管理層實體認可。

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格力電器除深港通(陸股通)外,前三大股東分別為珠海明駿持股15.00%,河北京海持股8.91%,格力集團持股3.22%,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珠海明駿作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差距僅為6.09%,且珠海明駿與上市公司其他股東之間不存在一致行動、表決權委託、股份代持等安排。由於無單一股東持有上市公司50%以上股份,亦無單一股東可以實際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決權超過30%,格力電器上述股東實際可支配的表決權份額均無法對格力電器股東大會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無法控制格力電器重大經營決策及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選任,格力電器已無實際控制人。

評格力混改:婚禮已舉辦,接下來就看小兩口怎麼過日子了

珠海格臻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乃今年9月份由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聯手望靖東、黃輝等18位企業高管,共同出資設立的投資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大股東均為董明珠,持股比例高達95.2%。

至此,歷時半年的格力混改塵埃落定,格力電器由此進入高瓴資本時代。

一、無實際控制人,對管理層是重大利好

無實際控制人成為格力電器本次改革最大看點之一,對管理層是重大利好。

無實際控制人可避免一股獨大,等於是對大股東的制衡;另一方面,高瓴獲得三個董事席位的安排,這三個席位將對管理層形成制衡。大家都說格力混改將有助於治理結構優化,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大股東和管理層之間形成利益一致又互相制衡的關係。

從本質上講,無實際控制人意味著管理層擁有較大經營自主權。

有媒體用“董明珠才是真正大贏家”概括這場交易,這個表述並不過分。當然,格力電器完成重組伊始,珠海明駿既已實現浮盈104億元,也是最大贏家,但我傾向認為高瓴絕非著眼於這100多億的浮盈,它有更深層次的謀略在裡面。

無實控人是不是意味著現管理層仍可一意孤行?當然不是。過去,管理層為珠海國資委打工,現在為高瓴資本打工,身份的變化必將對行事方式產生影響。

總之,這是一場皆大歡喜的交易、一場多贏的交易。

評格力混改:婚禮已舉辦,接下來就看小兩口怎麼過日子了

11月11日晚上,格力電器發佈公告,稱格力集團函告公司,鑑於股份轉讓協議的內容尚有未盡事宜,珠海明駿和格力集團仍在繼續協商,雙方同意將股份轉讓協議的計劃簽約日期延後。有人預測,格力集團股權轉讓或將發生逆轉。我於11月12日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雖然陡生變數,並不意味著董明珠與張磊決裂,更不意味著高瓴入主格力無望。站在格力電器未來發展前景角度看,高瓴入主無疑是最優選擇。止於目前,格力電器管理層並不存在拒絕高瓴的理由。”我還說“董明珠意在為管理層及其本人爭取更大利益”,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二、治理結構難題已解,多元化、國際化仍須努力

混改解決了格力電器公司治理結構優化的難題,但多元化、國際化難題仍然擺在格力面前。

混改解決的是制度設計層面的難題,多元化與國際化是經營層面的難題。

一直以來,公眾期待高瓴資本能在三個方面幫到格力,即:治理結構優化、多元化與國際化的突破。隨著高瓴入主,治理結構優化難題迎刃而解,接下來就看格力如何突破多元化與國際化的難題了,這是企業發展的問題。

目前,公眾普遍期待珠海國資委時代的格力電器能在高瓴時代繼續輝煌下去,畢竟,這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優秀公司。

有幾個人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什麼美的集團盈利能力不及格力電器,卻在過去幾年市值明顯高於格力電器?

我的分析是:投資者認為美的不存在治理結構的問題,或者說美的較早解決了治理結構的問題。還有,就是美的多元化佈局比較成功。

評格力混改:婚禮已舉辦,接下來就看小兩口怎麼過日子了

混改將格力和美的差距從兩個縮減為一個。如果多元化遲遲無突破的局面在未來二到三年明顯改善,那麼格力電器市值在未來一年反超美的集團並非沒有可能,畢竟格力擁有更加強大的盈利能力。

三、警告:理性看待空調市場

11月26日深夜,格力電器發佈公告:“讓利百億,打擊偽劣”。空調新一輪價格大戰由此爆發。

一貫拒絕打價格戰的格力,為何頻繁發起價格戰?

答:形勢使然。

首先,一個雙十一對消化高庫存作用有限,要解決庫存問題必須實施一連串的刺激,而價格戰被認為是消化庫存最有效手段。

其次,新的空調能效等級標準將於明年5月正式實施,定頻二級被定為五級入門級產品,三級定頻則直接淘汰,必須儘快將低能效產品清理出去。

要命的是,雙十一過後,空調銷售一落千丈,促銷人員閒得“天天打撲克”。雙十一之前,空調刺激才有銷售;雙十一過後,刺激也無銷售,市場疲軟到出人預料,如不及時採取行動,全年銷售目標承壓。

當然,格力也有為“董明珠的店”引流,以及通過價格戰把某些品牌清洗出局的考慮。

我更關心的是,空調大蕭條時代即將到來,空調企業怎麼辦?

目前看,空調正在進入大蕭條期。此結論基於兩個現實:一是中國空調市場即將進入動態飽和區間,增量空間越來越小;二是政府對房地產持續嚴控必將加速空調存量時代到來。因此,一味對空調市場樂觀非常危險。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格力空調累計市場份額為35.56%,同比下滑2.03%;美的空調累計市場份額為28.5%,同比增長3.43%;海爾空調累計市場份額10.92%,同比增長0.27%。

以格力空調為例,鼎盛時期市場份額曾高衝至42%,最近幾年回落至36%上下,雖然優勢仍在,但絕對優勢還是下降了。

雙十一之前“不刺激無銷售”,現在“刺激也無銷售”,對於空調營收佔比高達80%的格力電器,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