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了維持統治,推行“削髮易服”,但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語?

1644年4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吊死在煤山,標誌著大明王朝的正式覆滅。同年,清軍入關,10月順治在北京舉行登基大典,清王朝開始走向了中國歷史舞臺的權利中心。順治登基以後,清軍迅速掃蕩了殘餘的反對勢力。滿族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為了加強對於廣大漢人的統治,攝政王多爾袞發佈了“削髮易服”的命令,使得延續了數千年之久的漢服和漢民族髮型裝束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削髮易服”是為了鞏固滿族的統治,磨滅漢人的文化認同和反抗意志。但是,語言文字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支柱,清朝統治者為何不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呢?

清朝為了維持統治,推行“削髮易服”,但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語?

漢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了輝煌璀璨的文明。漢語和漢字,是漢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支撐。沒有了漢語和漢字,漢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清王朝的統治者們,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歷代統治者,卻沒有一個敢於這樣做。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清朝為了維持統治,推行“削髮易服”,但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語?

第一,滿族崛起時間太短,本民族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了維持對於全國的統治,不得不學習漢文化。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在中國歷史上,女真除了建立過金朝之外,一直都處於邊緣地帶。成吉思汗滅亡了金朝之後,女真又退回了東北地區,始終處於漁獵狀態。一直到努爾哈赤一統女真部落,它才開始了第二次崛起。相比較於漢民族數千年曆史所創造的燦爛文化,這顯然是有些蒼白無力的。

清朝為了維持統治,推行“削髮易服”,但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語?

第二,漢民族為了維持本民族的文化傳承,反抗激烈。在清初,多爾袞下令“削髮易服”之後,漢人的反抗是十分激烈的。許多漢人為了保持本民族的裝束,不惜搭上性命。可以說,整個“削髮易服”的推行過程,是用血淋淋的武力強行實施的。僅僅一個髮型和服裝的改變,就已經十分困難了。在進行更深層次的語言和文字的改變,只會激起更大的反抗。況且,清王朝在平定南明、吳三桂之後,統治已經開始穩固,統治者們也不希望國家再次出現不穩定因素。

清朝為了維持統治,推行“削髮易服”,但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語?

其三,清朝統治者的出發點,是為了禁止滿族漢化,而不是將漢人滿化。根據歷史記載,皇太極就曾和滿族貴族說過:““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詳明,可垂久遠。至熙宗哈喇和完顏亮之世盡廢之,耽於酒色,盤樂無度,效漢人之陋習。世宗即位,奮圖法祖,勤求治理,唯恐子孫仍效漢俗,預為禁約,屢以無忘祖宗為訓,衣服語言悉遵舊制,試試聯繫騎射,以備武功。雖垂訓如此,後世之君,漸至懈廢,忘其騎射。至於哀宗,社稷傾危,國遂滅亡。”在皇太極看來,女真族曾經建立的金朝,之所以滅亡,是由於統治階級被漢化,拋棄了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導致了國家的覆滅。因此,要想保證江山永固,就必須禁止本民族漢化。

清朝為了維持統治,推行“削髮易服”,但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語?

到了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也有著類似的觀點。“北魏、遼、金、元凡必漢衣冠者無不一再世而亡。後之子孫能以朕志為志者,必不惑於流言,於以綿國祚,承天佑,於萬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為了維持滿族的統治地位,清王朝的歷代統治者們,謹小慎微的防範著漢文化對於本民族的侵襲。而對於,將滿語推廣到全國,將漢人滿化這種做法,自然是不會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