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縣:易地搬遷搬出了新希望

“侗戲表演最講究入戲,表情和動作一定要到位,下面我們把之前的動作再認真來一遍。”初冬夜下的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鎮木瓜村易地扶貧搬遷點,李豔梅正在指導村裡的姐妹們表演侗戲《扶貧紀事》。

李豔梅“侗戲迷”,去年從11月份拆了舊房搬遷以來,憑藉多年的侗戲表演經驗,很快集聚了20多“新姐妹”,為易遷點增添了許多活力。

絲絲寒風惹人顫,卻擋不住侗戲愛好者的熱情,李豔梅高興地介紹道:“跟我一起學侗戲的姐妹來自全鎮9個村,扶貧易遷讓我們成為‘同村人’,白天大家在易遷點上班,晚上唱點侗戲娛樂娛樂。我們這個《扶貧紀事》的侗戲,就是歌頌黨的扶貧好政策呢。”

而在易地扶貧搬遷點3號樓藤盛電子商務公司裡,此時正是燈火通明,一批批剛新鮮採摘的西紅柿、辣椒正從基地運輸來。

“今天天氣不好,我們雨停後才去採摘,回來遲了,一會稱重後,再包裝發往桂林。”貧困戶王恩貴剛從運輸車上下來,就急忙和同事到車間裡抬出電子秤。

今年47歲王恩貴是獨坡鎮坎寨村人。一年前,王恩貴一家還住在偏僻、破舊的一層木房子裡,每日為了生計而發愁……而現在,王恩貴一家不僅擁有了面積80平方米的小套間,他還和藤盛電子商務公司簽訂了勞務協議,日工資80元,一個月工資2200元左右,患有語言障礙的弟弟也被安排在易遷點從事保潔員的工作,每年有1萬元的穩定收入,病床上的老母親病情也日益好轉……一幅人生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獨坡鎮鎮長李利彬介紹,木瓜村易地扶貧搬遷點佔地面積7900平方米,共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72戶323人。當地政府依託自然資源優勢,建起了85畝蔬菜基地、60畝的黃金茶後扶產業基地;同時引進電子加工企業,開設5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直接提供75個勞動就業崗位。考慮到許多農戶的生活習慣,當地政府還為農戶提供每戶20平方米QQ種植農場。下一步,當地還將繼續攻堅克難,把易遷點建設成群眾的安居家園和致富樂土。

據悉,“十三五”期間,通道共實施搬遷727戶,3133人。為確保所有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該縣把易地搬遷群眾後續發展的重點放在產業就業幫扶上,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產業,推出扶持政策,通過幫助搬遷群眾參與入股分紅、鼓勵企業吸納搬遷對象就業、資金幫扶發展種養業、修建扶貧車間等方式為搬遷戶拓寬增收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