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近日,鄭州市城鄉建設局召開新聞座談會,明確“彩虹橋”將拆除重建,目前正徵集拆解和新建設計方案。


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市民議論紛紛:之前不是說大修嗎,咋又要拆了?為啥方案還沒定就先封閉?新橋啥時候能建好?

也有人提出質疑,彩虹橋當初設計的使用壽命是幾年,為啥用了25年就要拆?

彩虹橋的身世

始建於1994年的彩虹橋,也叫北環快速路鐵路跨線大橋,橋長1559米,由4座大的拱橋構成,跨度320多米,最高處15米,橋寬25米,機動車雙向4車道。它連同引橋長約2.1公里,在鋼體拱形橋中位居全國第一,創造了當年“亞洲第一跨”的美譽,也曾是鄭州的一道特有風景線。

彩虹橋建成後,通行的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大貨車也時常碾壓,經過20多年的運行,橋樑結構有不同程度損傷,橋樑病害嚴重,包括“橋面縱橫縫嚴重、伸縮縫砼破損漏筋、部分路段積水、鋼構件脫漆鏽蝕、個別腹杆凹陷等”。

據報道,自2009年以來,彩虹橋屢次傳出維修

的消息:2010年12月和2012年10月兩次封閉維修;2014年10月,還對該橋實施了限高2.5米、限載和限速等安全措施;而後,彩虹橋在2015年2月、2016年7月、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又進行了5次封閉維修。

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多次專業檢測,均顯示全橋剛度和強度均不足。今年8月7日,按照鄭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由鄭州市資源規劃局負責制定大修或拆除重建方案,由鄭州市城建局按照規劃設計方案,負責彩虹橋工程改造工作的具體實施。

11月28日,鄭州市城鄉建設局給出了確定消息:“彩虹橋”考慮拆了重建,目前正徵集拆解和新建設計方案,方案截止日期為2020年1月2日。也就是說,彩虹橋的壽命,將定格在25年。

那麼,25歲的彩虹橋,在鄭州算不算短命呢?

鄭州短命建築,不只彩虹橋

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2013年9月25日,動物園門口的人行天橋開始拆除。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新聞中心的一名相關負責人稱,拆除人行天橋是配合地鐵2號線施工的,人行天橋所處位置在2號線農業路站主體結構位置,是必須要拆的。該天橋是2009年建成使用的,壽命還不到四年

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2014年11月17日,太康路和民主路附近的印象城被拆除。據瞭解,印象城於2009年9月份建成開業,共有商鋪100多家,停車位約有350個,總建築面積約7.2萬平方米。

印象城還因多個知名品牌的入住,引領過鄭州的時尚潮流。而它在拆除時,距商場開業還不到五年。

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2015年3月25日,為了配合地鐵5號線施工,黃河路文化路口人行天橋被拆除。該天橋橫跨路口四個方向,

投入使用剛剛五年。報道稱天橋造價可能在270萬元左右,拆除時,相關部門表示以後是否復建尚不可知。

2015年4月5日,因配合農業路高架施工,該路段22座造價不菲(這些BRT站臺每個花費百萬餘元,22個站臺就是2000多萬元)的快速公交站臺被拆除。

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此舉是否會造成浪費,一時間引發市民的熱議。一些市民呼籲相關部門在規劃時應從長遠考量,避免“建了拆、拆了建”的現象發生。

鄭州還有很多被拆的短命建築,不一一列舉。

其實不僅在鄭州,“短命建築”也是一個全國現象:如西湖第一高樓;僅僅使用了13年就被炸掉、廣州天河城西塔樓剛建四層就遭爆破、南京市湖南路地標性建築圖書發行大廈在爭議中被爆破拆除。

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雖然發生地不同,但其背後暴露的問題卻是極為相似。

建築為何短命?

按照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規定,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築為50—100年。為什麼實際生活中,建築的生命如此短暫?

1.建築質量問題

建築的壽命主要取決於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與此息息相關的是施工用料的質量和工程設計質量。近年來被大規模拆遷的“短命建築”,多數房屋工程的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差,客觀上是造成這些建築“短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2.缺乏維護

缺乏高質量的維護,也是建築“短命”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國的住宅建築是按使用壽命50年的標準驗收的,但在建築設計規劃的階段卻很少有針對房屋維護的相關規劃和保障的配套措施,大部分建築住宅僅能使用30年,都是非天然性的破壞所致,如年久失修、維護措施不到位等。

3.城市規劃短視

按照規定,由政府參與投資建設的重大項目,都要進行信息公開、專家論證,並要讓人大進行充分審議。然而,在許多城市,“一屆政府一套城市規劃”的現象十分普遍。地方官員受錯誤“政績觀”影響,往往拍腦袋、想當然地大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

今天建,明天拆,重複建設。規劃者和設計者如果眼光放遠一點,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就不至於導致如此多的‘短命’建築”。

對於建築“短命”的原因,《中國青年報》曾經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3.5%%的人選擇了“地方領導片面追求形象、政績”。部分專家稱,一些省、市為了追求GDP增長,“建完就拆、拆完再建”。

如何避免短命建築?

曾有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卻只能持續25到30年時間。

短命建築,不但造成社會財富的浪費,產生大量建築垃圾汙染環境,也與中國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的發展原則相背離。

怎麼避免短命建築的產生?

首先,還是要做出科學合理、有前瞻性的規劃,並且保證“一張藍圖繪到底”。

說彩虹橋“短命”,鄭州這些建築都笑了……

2015年3月,時任全國人大代表、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

王夢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必須科學、民主,符合民生和環境的需要,不能誰官大,誰說了算,必須確保規劃的長期性、穩定性、權威性,不能換一屆領導就換一套思路。”

其次,仍要提高建築本身的品質,同時在維護保養上多下功夫,打造百年精品。

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建設構想,建設房屋時使用的都是標號40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國大部分短命建築使用的都是標號20的混凝土,僅此一項差距就使中國房屋至少短壽十幾年。

最後,對那些因規劃或質量問題產生的“短命建築”,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依法追究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