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天膠“保險+期貨”試點效果顯著

“保險+期貨”試點效果顯著

天膠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資源,由於具有農產品與工業品雙重屬性,天膠產業上下游特徵差異明顯,市場價格波動頻繁。在此情況下,幫助天膠種植工人穩定收入,助力產業鏈企業穩健發展,成為天膠衍生品市場肩負的重要任務。

近日,在上期所的帶領下,記者跟隨調研團來到海南天膠主產區,深入一線種植基地與加工廠,瞭解當地的生產加工情況,並與龍頭天膠企業對話,感受當前企業生產經營模式與產業發展趨勢變化,並就天膠衍生品市場服務實體產業進行了深入交流。

A 天氣病害輪番侵襲

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膠樹種植區域主要在赤道以南10度到赤道以北15度之間的熱帶地區,而受地理條件及氣候因素等方面的限制,我國境內植膠條件並非最理想。不過,作為全球天膠第一大消費國,近年來我國天膠消費量持續攀升至560萬噸左右。在自身產出受限的情況下,國內天膠對外依賴度達85%,自給率連續6年低於20%。

為穩定生產,保障戰略資源供給,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鞏固天膠生產能力,改變長期依賴進口局面”的要求。近年來,我國天膠供給形勢整體趨於穩定,6年來國內天膠總種植面積穩定在1700多萬畝,總產量處於80萬噸左右,分居世界第三位、第四位。在各主產省中,雲南天膠種植面積約866萬畝,產量約44萬噸;海南種植面積約815萬畝,產量約36萬噸;廣東約68萬畝,產量約1.4萬噸。

然而,今年以來,海外主產區供給擾動頻繁。在泰國主產區,受到氣候災害擾動的影響,從上半年一直到年中,高溫乾旱天氣導致天膠開割期延後;8月之後,颱風導致泰國東北部產膠區洪水蔓延,進一步影響當地產膠量。除了天氣擾動因素,天膠病害擴散也引發供給擔憂,7月至10月,真菌病害由印度尼西亞逐漸擴散到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部分產膠區,導致患病橡膠樹大量落葉,落葉後產膠量減少30%—50%,預計三個主要產膠國的天膠產量將減少80萬噸。

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張向軍告訴記者:“由於天膠價格長期低迷,並且部分主要產膠國受到真菌病害的影響,預計2019年全球天膠總產量有所降低。如果病害蔓延趨勢得不到有效控制,那麼2020年全球天膠產量還將進一步減少。”

與此同時,今年國內主要產膠區也並不平靜。在雲南產區,二季度乾旱影響割膠進度,特別是3月、4月、5月同比降幅比較顯著,6月產量恢復正常;在海南產區,8月、9月臺風帶來的暴雨影響割膠,10月生產得到恢復。從上半年整體情況來看,國內天膠生產同比減少約4萬噸,並且國內膠水收購價水平繼續保持低位,由於海南易受颱風暴雨影響,天氣不穩定導致價格波動更大。

張向軍表示,目前來看,膠價長期底部已現,但基本面尚未轉好,滬膠處於熊市末期。他預計:“2019年起,全球天膠生產開始見頂回落,需求形勢最嚴峻的時間或結束;2020年,滬膠逐漸走高的可能性較大。2020年滬膠均價在13500元/噸附近,高點可能在15000—17000元/噸,低點在11000元/噸左右。”

“目前天膠總體供給充足,而需求相對疲軟,膠價偏弱的時間預計較長,但下跌空間可能不大。”在具體套保操作上,張向軍表示,上游天膠加工及貿易企業可以考慮通過賣出天膠看漲期權的方式來規避膠價下行風險,即使膠價回升也能獲得額外收益。同時,由於滬膠大部分時間處於底部整理,下游企業可適當在2005、2009、2101等合約中進行賣出看跌期權的操作,行權價格可考慮11500元/噸、11200元/噸等重要支撐位。

“如果膠價逐漸走高,以上期權的權利金下降,可先行平倉,然後選擇更高的支撐位賣出看跌期權。如果滬膠脫離長期底部進入牛市,那麼建議採用牛市看漲期權價差策略,買入以重要阻力位為執行價的看漲期權,同時賣出更高阻力位為執行價的看漲期權。”張向軍分析說。

B 豐富風險管理手段

為保障國家戰略資源供給,海南農墾突破北緯18度的植膠“禁區”,不畏颱風暴雨帶來的艱難困阻,在海南島建立起中國最大的天膠生產基地。目前海南總體天膠種植面積約800萬畝。其中,民營膠園在400萬畝以上,海膠集團擁有近350萬畝。

“由於海南東線沿海地區受颱風影響較大,島內重點植膠區域主要分佈在中西部地區,佔島內植膠總面積的60%。”海南農墾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在正常情況下,海南總體產膠量為40萬噸,最大產能釋放可達到60萬噸,但在近幾年膠價低迷的市場環境中,海南產膠量一直維持在35萬噸左右。他說,如果原料價格達到15000元/噸以上,產量就可以突破40萬噸以上。

在海膠集團金聯加工分公司中,記者看到空無一人的全乳膠生產車間大門緊閉,但在濃縮乳膠生產區則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今年全乳膠價格低於濃縮膠乳價格,海膠集團調整了產品生產結構,全乳膠產量有所下降。同時,隨著國內20號膠期貨的上市,海膠集團也在逐漸佈局國內外符合交割資質的20號膠加工廠,加大國產20號膠的產量。

今年以來,國內天膠衍生品市場加速擴容,天膠期權、天膠標準倉單交易、20號膠期貨紛至沓來,與天膠期貨共同形成了完善的天膠衍生品系列,為產業鏈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風險管理工具。隨著天膠衍生品市場不斷豐富,整個天膠產業鏈貿易方式、企業經營模式都在發生變化。

據海膠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傳統盈利模式主要來自加工利潤,由於原料與成品均為市場化定價,保持加工利潤的難度較高,而且公司固定資產比重高,流動資金需求大,在傳統的期現套保模式下,主要是通過期現對沖(被動策略框架)+品種價差切換(主動策略)+即時結構(機會策略,如減稅、煙片),利用期現基差變動、月間價差變動及天膠品種間價差強弱,來進行具體期貨的開平倉、期貨月間的移倉、現貨輪轉等操作,以達到規避價格風險、實現盈利的效果。不過,由於價差不斷縮小,目前傳統套保模式的整體盈利空間很小,隨著天膠期權等衍生品工具的創新推出,傳統套保模式面臨著新變革。

海膠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海膠集團創新運用衍生品工具,開拓了“現貨+期貨+期權”的新型套保模式,同時通過上期所標準倉單交易平臺不斷開拓天膠貿易新模式。

一方面,海膠集團積極組織套保小組進行期權知識學習,探索期權套保新模式,並且小規模運用場內、場外期權進行實操套保,取得了較好的收益率,同時探索出了四個較為常用的期權策略:一是在看跌行情下,買入看跌期權或賣出看漲期權,根據行情特點選取虛值、平值或實值期權;二是看漲行情下的價差套保策略,通過買入虛值看跌期權,對現貨下跌進行保護,同時通過賣出虛值看漲期權賺取權利金,以減少權利金支出;三是看跌行情下的三項式套保策略,即買入平值看跌期權的同時,賣出相同期限的虛值看跌期權和虛值看漲期權;四是振盪行情下的寬跨式套保策略,同時賣出不同執行價的看跌期權和看漲期權。

另一方面,在5月27日天膠標準倉單交易上線後,海膠集團達成了平臺的首單交易。海膠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海膠集團擁有大量的全乳膠標準倉單,通過上期所標準倉單交易平臺,可以提高倉單利用率,節約套保成本。同時,天膠標準倉單交易平臺提供的6元/噸的手續費減免,以及留存資金年化1.95%的資金利息,吸引了大量交易者參與平臺交易,這也活躍了倉單平臺的交易氛圍,有利於開拓天膠貿易新模式、新渠道。

從整個產業層面來看,海膠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上游行業兼併重組進入尾聲,下游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市場從混亂競爭逐步轉向整合階段,企業經營模式也在不斷變化。隨著金融與貿易結合得越來越密切,天膠產業鏈已經走過了傳統貿易、市場博弈、多維度對沖三個階段,目前正邁向供應鏈管理階段。在當前的市場競爭模式中,不僅考驗企業的現貨渠道能力和團隊構建水平,而且對價格風險、貨幣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總體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需要打通資金流、貨物流、信息流,全方位提升產業綜合服務能力。

“供應鏈金融業務具有‘模式多樣、服務廣泛、靈活有效、接受度高’特點,可有效嫁接期貨、期權、點價等大宗商品交易模式,也可聯合基金、融資租賃、商業保理提供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又可聯合銀行、保險、信託、券商等金融機構將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使企業提高供應鏈效率和穩定性,降低經營風險和運行成本,而20號膠上市、標準倉單交易平臺上線以及天膠期權的推出,為供應鏈管理企業提供了對沖工具。”海膠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C 保障膠農收入穩定

天膠是海南的第一大經濟作物,也是全省200多萬農民賴以生存的支柱型產業。這些年天膠價格低迷,極大打擊了當地膠農的植膠、割膠熱情,導致膠林棄管棄割現象頻出。

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農墾膠園棄割率達30%,民營膠園已超過50%以上。除農墾植膠農場有更新計劃必須完成有限的植膠任務外,近幾年基本沒有新建橡膠園,大大降低了產膠後勁。

記者在走訪膠林的過程中瞭解到,由於橡膠樹生長週期長,投產普遍需要7年以上時間,前期成本投入非常大。正常情況下,膠樹一般保持3—4天一割的頻率,但在當前膠價水平下,夫妻兩人平均每天的割膠收入不過百元,並且海南的植膠環境易受颱風和降水侵襲,產膠進度受到極大影響,進而反映在膠價波動上,對當地膠農、膠工收入造成巨大損失。

“在此情況下,提供強有力的農業風險保障無疑是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必要舉措。”上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膠“保險+期貨”項目試點不僅能為天膠生產提供保障,而且是服務當地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一環。

“過去傳統的農業保險僅能保障農戶在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損失時獲得賠付,無法很好地解決市場價格風險。實際上,價格風險是膠農面臨的主要風險,也是膠農脫貧的最大障礙,制約著天膠產業持續穩定發展。”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傳統農業保險的基礎上,引入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再保險方,是管理農產品價格風險的有效途徑。

D 服務“三農”力度增加

“隨著上期所天膠‘保險+期貨’項目試點落地海南,可將價格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農戶在天膠價格下跌時獲得賠付,有效管理了價格風險。”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2017年項目試點開啟後,海南省白沙縣作為重點扶持試點縣域,不僅成為國內首單天膠“保險+期貨”及首單天膠扶貧收入保險試點地,而且也最早實現天膠“保險+期貨”縣域全覆蓋。同時,在兩年時間裡,“保險+期貨”項目試點在海南、雲南兩個天膠主產區全面展開,累計向近8萬戶次的貧困膠農賠付約7685萬元,建檔立卡戶約4萬戶次。其中,少數民族貧困戶6.7萬餘戶次。

在實踐過程中,項目覆蓋率與賠付效果也取得了質的提升。據記者瞭解,2017年,“保險+期貨”項目試點總計賠付1823萬元,賠付率為46.67%,惠及農戶1.5萬戶,戶均賠款達到1215元。如果按照每戶4人計算,賠付款達到了戶均脫貧收入的10%,超過了一戶一個月的純收入;2018年,項目試點進一步擴大了受益覆蓋範圍,實際開展的30個項目試點覆蓋了20個縣區,其中有16個國家級貧困縣,惠及膠農5.6萬餘戶,共計賠付5861萬元,賠付率提升至86.49%。

天膠“保險+期貨”項目試點在當地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也獲得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隨著成效逐漸顯現,項目由此前交易所單方資金支持,逐漸撬動政府財政資金進行投入。在縣級財政投入層面,2018年海南白沙縣投入財政資金500餘萬元,聯合上期所在當地共同開展“保險+期貨”項目試點;在省級財政投入層面,依據2018年《海南省天然橡膠產業脫貧工程保險行動方案》,2019年民營膠價格保險保費將納入省縣兩級財政補貼;目前證監會期貨部正積極推動中央財政投入。

2019年,上期所“保險+期貨”服務“三農”力度再增。“一方面‘保險+期貨’總體規模繼續擴大,支持資金總額增長至1.06億元,與去年同比增加3400萬元;另一方面,進一步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傾斜,增加現貨產量全覆蓋的重點縣域數量,在實現海南白沙、雲南永德全縣區覆蓋的基礎上,新增海南保亭、雲南西盟全縣區覆蓋。”上期所相關負責人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期所還增加了產業扶貧新模式,與海膠集團、雲膠集團合作推出場外期權產業扶貧試點,通過對膠企收購的膠水價格進行保障,吸引更多膠農把膠水銷往膠企設置的收購點,發揮龍頭企業產業扶貧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這一舉措既保障了膠農收入,助力當地進行精準扶貧工作,又保障了天膠原料收購和生產,促進產業繼續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