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森林的傳奇——蛇桑木

在眾多珍稀木種中,有很多“白富美式”的品種,但在遙遠的南美亞馬遜森林的一個小區域,生長著一種特立獨行的樹種,蛇桑——Piratinea guianensis Aublo,隸桑科,蛇桑屬。

  論珍稀性,蛇桑木只生長在蘇里南、法屬圭亞那和巴西相鄰的一些偏遠地區,總面積約10多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平均每100公頃左右才有極少的幾棵,總蓄積量大約在二三十萬立方米。這樣的儲存量看起來似乎不少,但蛇桑與海南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類似,能使用的只有原木的心部,如直徑50釐米的原木,心部直徑大約只有10-15釐米。這樣一來幾十萬立方米的原木,折算成標準的交易單位——重量,也只有僅僅的幾萬噸淨材。從蛇桑木的砍伐歷史來看,到目前為止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在2000年以前,蛇桑木的使用量很小,主要是供應當地和歐美工藝品市場。自2003年之後,蛇桑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由於出口量不穩定,目前國內市場蛇桑累計量約兩三千噸。出口國家主要集中在蘇里南,法屬圭亞那則只允許當地少量開採。另外,對蘇里南來說,排除一些極其偏遠的山區,剩下的有效可開採量,大概只有一萬噸左右。以目前每年1000噸左右的使用量來說,預計用不了幾年,蛇桑也有可能被列入瀕危樹種。

南美森林的傳奇——蛇桑木

  論獨特性,蛇桑木更是傲視群雄。首先,它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氣幹密度接近1.2g/cm3,有木中鑽石之美譽。但真正令其卓爾不群的是其奇特的花紋。從它的名字——蛇木、字母木、豹木等等中就能體會得出,其木紋像蛇紋,又像美洲豹紋,似拉丁字母、又似甲骨文。而且,這種獨特的花紋,還可以在蘭花、水波身上看到類似的風采,彷彿是一種天上的物種,掌握著大自然的某種神奇密碼。

  據瞭解,歐美人其實是最早知道這種珍奇木種的,但一直以來開發數量相對較少,主要用來製作槍柄、刀柄、菸斗等高檔器具。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中國人前往蘇里南開發木材,才開始接觸蛇紋木。

南美森林的傳奇——蛇桑木

  南美熱帶森林,是世界三大森林中開發程度最低的,也是中國人涉足最晚、最少的。更何況蛇桑這個木種只是生長在南美大陸的一個小角落。無論蘇里南還是法圭,都是中國人甚少聽聞的國家。有人說美女是養在深宮人未識,蛇桑木,則是養在遙遠偏僻的熱帶森林中,當然無法讓中國人見識其真面目了。雖然出身小戶人家,但從這偏遠的森林中誕生出來的蛇紋木,一旦展現在國人眼前,絕對是一種驚豔和震撼。

  以中國人對珍貴木頭的傳統觀念來看,蛇紋木自然是製作紅木傢俱的首選。十多年前就有南林大教授在文章中斷言,蛇紋木的材質,完全可以入選紅木範疇。然而,一來蛇紋木的花紋如此獨特,無法將之歸於紅木的任何一類。其次,蛇紋木的材質,也頗有些桀驁不馴,早期用它來做紅木傢俱的嘗試者,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對應的成熟烘乾工藝,製作出來的傢俱雖然漂亮,卻需要太多的售後整修,這也是無法進入紅木殿堂的客觀原因。

南美森林的傳奇——蛇桑木

  也正是這個原因,十幾年來,經典的紅木傢俱材,動輒升到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價位,後來新被列入紅木目錄的非洲材、南美材,身價在幾年間也翻了幾倍,只有蛇紋木,彷彿笑看江湖的前輩,至今仍是不足每噸十萬的價位。要知道,九十年代蛇紋木在蘇里南的鋸材價格,可跟當時中國的海黃相比。

  最近幾年,國內一些廠商,把目光投向用蛇紋木製作高檔工藝品上面。比如製作成佛珠,除了出眾的手感和質感,獨特的紋理又生出萬千變幻,有人說蛇紋木兼具小葉紫檀的手感和海黃的花貌。這樣看來,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蛇紋木猶如蛟龍入海,一定能大展風采。

  另一方面,在紅木傢俱界也有一些專業人士,趁行情不顯,悄悄地吸納優選的材料,慢慢摸索用蛇紋木製作成紅木傢俱的獨門工藝。經過幾年的耕耘,目前已經有精彩的作品問世,只是產量較低,還沒走向市場,就被藏家悄悄收購。按照這種跡象來看,蛇紋木在中國,逐步經歷一個慢熱再到熱炒,也未可知。但不管怎麼樣,好東西,奇特的東西,總會在中國找到其應有的價值定位。

南美森林的傳奇——蛇桑木

  最後,再說說名字。其實,這個木的正式中文名字叫“蛇桑木”,這篇文章中用的“蛇紋木”是一個俗稱。但是這兩個名字,都不很討好。其中的“蛇桑”二字,在廣東一帶,甚至還是一種忌諱的發音。

  在中國,蛇通龍,屬相中的蛇,就被稱為小龍。以龍來命名這個木,真正傳神地體現了這個木的尊貴和神奇。所以,我們鄭重地推薦,將蛇紋木的正式名字起為“龍檀”。

  在蘇里南,這個木也被叫成美洲豹木。當地人總是把美洲豹稱為虎(Tigar)。

  “虎據龍蟠”,“龍騰虎躍”,“生龍活虎”,這些成語彰顯龍和虎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尊享地位。一種木頭,能同時兼具龍和虎的某種特質,這是何等的奇特和不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