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再下罰單 盛付通及通聯支付今年均多次被罰


國家外匯局再下罰單 盛付通及通聯支付今年均多次被罰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下文簡稱“外匯局”)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盛付通及通聯支付進行了處罰,兩者皆因分拆交易辦理超過單筆交易限額的留學費用支付被外匯局分別罰款92.88萬元、2067元。

據罰單顯示,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表示,上海盛付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付通”)以及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聯支付”),兩者存在分拆交易辦理超過單筆交易限額的留學費用支付的違法事實,違反了《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匯發[2019]7號)第九條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分別對其處以人民幣92.88萬元以及2067元的罰款。

據財經網瞭解,《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匯發[2019]7號)第九條規定顯示,支付機構參與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除另有規定外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萬美元。對於交易完成情況核查不充分或未按規定對相關商戶執行貨物貿易名錄企業分類管理等的支付機構,外匯局可將其單筆交易限額下調至等值1萬美元。

另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有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或者以欺騙手段將境內資本轉移境外等逃匯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限期調回外匯,處逃匯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逃匯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據公開資料顯示,盛付通及通聯支付都不是今年第一次被罰。盛付通在今年2月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兩次處罰,分別罰款28萬及37萬。據統計,僅僅2019年,盛付通被監管機構警告及處罰5次,累積罰金接近200萬人民幣。

而通聯支付此次被罰也是今年收到的第三次罰單。2019年3月29日,通聯支付陝西分公司因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未對商戶代付業務的真實背景、用途進行詳細瞭解,為陝西智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代付業務明顯與商戶經營業務不符被央行西安分行罰款人民幣3萬元。隨後在2019年8月28日,通聯支付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罰款73萬元。累積罰金也有76.21萬。

天眼查數據顯示,盛付通成立於2008年6月13日,註冊資本為2.5億元。2011年獲得支付牌照,業務類型僅為互聯網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於線上直接消費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隨後不久又拓展了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等三個支付業務類型,並在2016年5月3日順利完成續展。

通聯支付則是成立於2008年10月16日,註冊資本為14.6億元人民幣。2011年5月3日獲得支付牌照,2016年5月3日順利完成續展同時合併了通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支付業務,目前支付業務範圍為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全國)、固定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山西省)、預付卡受理(全國)。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期將是監管機構對支付機構進行規範管理的“關鍵”,可能將會有很多罰單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外匯局第一次出手了,就在前不久近,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對京東數科旗下支付公司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出近三千萬天價罰單,原因是“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罰金之大是歷史少有的。幾乎同時還對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開出80餘萬罰單,理由為“在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間,有超限額購付匯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