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中國對美國首輪反制引發強烈反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佈,中國政府決定自即日起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的申請,同時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表現惡劣的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3日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2月3日就中國外交部宣佈對美涉港法案採取反制措施時表示,強烈反對美國通過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她批評該法案完全無必要、無理據。

談到中國外交部12月2日宣佈針對美國執意將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簽署成法的回應,林鄭月娥表示,有關事宜屬外交事務,特區政府會依法根據中央要求作出配合及跟進。

另據美聯社12月3日報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3日說,美國涉港新法將對經濟產生影響,影響信心,製造不穩定的商業環境。

此外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2月2日報道,中國外交部2日稱,在美國通過支持香港抗議者的法案後,中國將暫停允許美軍艦機在香港休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說,針對美方無理行為,中國政府決定自即日起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的申請。

華春瑩還宣佈,北京將制裁美國的幾家非政府組織。

又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3日報道,中方除了暫停允許美軍艦機在香港休整,也對一些非政府組織展開制裁。這些非政府組織包括“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人權觀察”“自由之家”等。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這些非政府組織“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表現惡劣”,因此要實施制裁。

報道稱,同一天,美國國務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回顧過去,美軍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得以順利訪問香港,希望這能夠繼續下去。

報道指出,遭到制裁的這幾家非政府組織,除了“人權觀察”表示不接受政府資金,其餘幾家機構的運營都高度依賴美國政府或國會的撥款。

另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3日報道,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朱鋒說,中方反制措施“非常強硬,前所未有”。對於暫停批准美軍艦機赴香港休整的決定,他說:“中美建交40年來,這是中國首次暫停審批此類申請。”

據香港《星島日報》網站12月3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中國政府先行出招推首輪反制措施。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相信制裁措施將陸續到來。

劉兆佳分析,中國未待美國正式執行該法律,就快速提出反制措施,說明中方對美方不理多次警告的極度震怒和民眾的憤慨。他說,被點名制裁的非政府組織,都與美國政府、國會或政黨關係密切,例如“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由美國國會撥款,在世界各地培訓人才、教授與當地政權鬥爭的技巧、宣揚西方政治價值觀和影響當地輿論民意等。他說:“這反映北京認為它們是動亂的策動、保護和資助者,認定它們在招募、培訓、資助和組織香港動亂分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此外,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2月2日刊登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里奧斯的文章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簽署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引起中方強烈反對。中國外交部2日宣佈反制措施。

文章稱,這是中國對特朗普最近執意將“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簽署成法的首波反制措施。一切將到此為止還是會更進一步?上述反制措施是在中方發表針對美國的“強烈抗議”、稱美方“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和“違反國際法”等指控後做出的。北京此前已一再要求華盛頓不要將該法案簽署成法,以免進一步損害雙邊重要領域合作。

文章指出,特朗普簽署法案的決定凸顯了美國“長臂管轄”的司法政策。而且,毫無疑問的是,這是白宮自始至終奉行的“雙重標準”外交政策應用的一大力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