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級券商”刷屏,A股相關概念為啥不強勢?

近期,A股再度出現了一批閃崩股行情,市場衝高回落,但在指數的上漲過程中,有一個板塊表現非常搶眼,那就是券商板塊,盤中多隻券商個股大漲超過7%,但卻上演了虎頭蛇尾的回落。11月30日,監管關於“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的政策動向,被視為是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業強利好的消息。但事實證明,券商股刷漲停的情景只出現在朋友圈裡,近3日(12月2日至4日)券商股表現平平。此外,從9月16日以來,資金連續流入券商ETF。Wind數據顯示,9月16日至11月29日,券商ETF成為資金淨流入最多的A股ETF。

私募排排網分析師莫靜認為,在今年一季度的上漲行情中,券商股一直都是上漲的急先鋒,在吸引場外資金入場的同時自身也表現出較高的收益機會,不少個股出現翻倍以上的股價表現。券商股一直都是行情表現的重點,其極強的號召力和股價彈性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近日,券商板塊也迎來部分利好,那麼“休息”已久的券商股能否重回市場中心,開啟新一輪行情?私募排排網對此展開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83.33%的私募認為雖然短期內券商股不會有太大行情,但政策對行業的扶持愈加明顯,頭部券商的盈利能力依舊強勢,中長期來看券商行情會得到重啟;另外16.67%的私募認為券商行業同質化嚴重,受市場行情影響大,券商板塊行情恐怕難以啟動。

朋友圈漲停, ETF份額流入創新高

利好消息之下券商板塊為何沒有取得強勢表現?資金持續入場券商ETF是否成為券商板塊再度啟動的前兆?對此肥尾基金負責人方銳表示,“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的政策本質上還是會使券商更加寡頭化,對一些中小券商而言並非利好,只是對一些可能成為寡頭的大券商帶來一定程度的利好。這也說明市場資金更趨理性,願意看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隻根據短期的消息來做決策。

華炎投資投資部副總裁李元凱認為,券商板塊出現衝高回落,主要原因是近期市場成交量比較低,市場熱度不強有關係,券商股本身屬於權重板塊,在沒有明顯增量資金的前提下,市場很難發動體量比較大的板塊。券商ETF近幾個月流入比較明顯,券商板塊一直都是市場的風向標,是有成為啟動的前兆。

繹博投資介紹,目前券商行業依然高度依賴於經紀業務產生的佣金收入和信用業務產生的息差收入,受市場行情影響大,並未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當前A股市場估值偏高,主流投資者對市場短期走勢持謹慎態度,“靠天吃飯”的券商行業自然不受投資者追捧。資金持續流入券商板塊,並不構成券商板塊啟動的充分必要條件;具有競爭力的券商業估值和大盤的即將觸底回升是券商板塊爆發的前提條件。目前來看,券商A股公司估值普遍比同股同權的券商H股公司估值溢價60%-100%,大盤估值較高,券商板塊啟動的概率不大。

信普資產投資總監毛君嶽表示,目前我國證券公司同質化嚴重,打造航母級別頭部券商其實市場早就有共識,高層提出這個目標,並沒有具體措施方案,也算不上什麼強利好,在當前市場人氣不足的形勢下,券商衝高回落也是情理之中。每次牛市,都自然少不了券商板塊的貢獻,如果後市大盤走好,資金持續入場券商ETF也應該是先行軍。

券商板塊能否重回市場中心?

雖然券商板塊在利好的影響下並未取得強勢表現,但政策的導向需要關注,這種政策發力而股價表現不足的情況也許會帶來投資上重要的“預期差”。那麼,券商板塊的後市表現是否會重拾漲勢?

對此,華炎投資投資部副總裁李元凱認為,對後市券商股的行情走強的信心比較大,一方面是今年券商股業績出現明顯的走好,頭部券商的盈利能力變得更強,另一方面是政策對證券行業的扶持和發展愈發明顯,會對整個行業帶來更好的發展契機。

對於券商後市的表現,火星資產研究總監趙秋實表示,券商在2020年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一年,機遇在於中央推動資本市場改革的決心,風險在於中國證券市場對外資券商全面開放。目前資本市場改革主要還是集中在基礎制度改革上,包括科創板、退市、重組放鬆等,對券商的收入影響除科創板跟投的投資收益外還不是很大。

趙秋實還指出,未來可能給券商特別是頭部券商在中短期就帶來比較大的收入及利潤增厚的業務改革包括融券的擴大、衍生品業務的擴大和便利化。長期來看給券商帶來的機遇就是經紀業務的財富管理轉型。但是即便是中國的頭部券商也勢必面臨外資行進入後在機構業務、高淨值零售客戶的財富管理業務上的競爭。目前從市場的選擇及自己的跟蹤研究來看中信、國君和中金最有望受益本輪資本市場大改革但兌現到基本面的持續獲認可表現還需要時間和事件。

繹博投資認為,儘管短期券商股難有大行情,但是中長期券商行業值得看好。首先從家庭部門看,房地產行業長期低迷將促使居民持續轉移在房地產的鉅額存量財富配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較快增長將提供源源不斷的增量財富,因此股權投資長期向好,券商經紀業務、信用業務、PB和自營等財富管理業務將長期受益。其次從企業部門看,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大量未上市公司將更加便捷地在二級市場直接融資,券商的投行業務也長期向好。當然,在資本市場完全對外資開放的背景下,競爭力弱和沒有積極轉型的的券商生存會愈加艱難。投資者應該優選積極從經紀業務轉向財富管理,從通道型投行轉向產業投行,主動擁抱新技術的業務全面的綜合性券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