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間商賺差價,店群玩家如何躺著把錢賺?

“果小云”,一家天貓水果旗艦店,是互聯網時代“按鬧分配”的典型案例,也是一個隱蔽卻普遍存在的組織“店群”的代表。目前,各大電商平臺都普遍存在無資源網店,即不用備貨,不用庫存,甚至不用自己發貨的中間商店鋪。知情人士透露,註冊店鋪以後,通過軟件批量採集別的店鋪銷量好的商品信息和參數,加價後上傳到店鋪,賺差價沒風險。

相關從業者將一個電商平臺開設多個店鋪,形成店鋪集群,叫做店群戰術。如果在多個電商平臺,開設多個店鋪,形成多平臺多店鋪集群,則是更大的店群戰術。“果小云”名下多家無會員網店,就是一個店群戰術的基本操作。甚至衍生出專門從事店群培訓的商家,使得店群模式在天貓、亞馬遜、拼多多、京東都大行其道。

店群玩家開設好店鋪,一旦有消費者下單,再通過軟件從被採集店鋪下單,賺取中間差價,從而輕鬆賺取差價,成為寄生於普通淘寶店鋪的“吸血蟲”。從挑選貨源,倉儲保存,拍照、運營、客服,電商從業者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做店群的一個軟件就複製過去了,不僅可以廣撒網,還不承擔風險,可說一本萬利。

今年4月,淘寶網曾發佈公告稱,發現部分賣家以不正當手段批量複製他人店鋪的商品,嚴重干擾市場正常運營秩序,影響買家購物體驗。但淘寶給出的處罰卻相當輕,僅僅是帶有警告性質的下架、限制商品發佈7天。不過相比之下,京東和拼多多的處罰更加溫柔。拼多多上,虛假髮貨罰款情況很少,即使罰款,金額也不大,不少店群玩家也因為京東店群做起來零違規零扣分而轉戰京東。

當中間商賺差價,店群玩家如何躺著把錢賺?

相比京東前期投資更多,拼多多的店群玩家則仍然面臨“口碑較差”的尷尬,亞馬遜上多以跨境電商玩家為主,難度較大。因此,也有一些店群玩家改變策略,從淘寶店鋪轉戰到天貓旗艦店,多交5萬元保證金,和每個月5000元平臺使用費。相關從業者表示,天貓允許店群模式存在,遇到職業打假人申訴“品牌不一致”,天貓小二也會偏袒賣家判定“退貨退款”,處罰比較輕。

顯然,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在主流電商平臺消費都有可能被店群宰客,尤其是抱有“一分錢一分貨”想法的消費者,更容易花更多的錢,買到“相同”的產品,甚至在亞馬遜下單,包裹上貼著菜鳥面單。對於受到利益誘惑想要參與到店群中的人而言,往往會發現賣軟件、搞培訓、騙學費的遠比靠店群賺錢的人多。

當中間商賺差價,店群玩家如何躺著把錢賺?

近年來,做店群的軟件層出不窮,廣告鋪天蓋地,“一鍵下架滯銷”“一鍵複製同行”屢見不鮮,各個都打著“暴利”“年入幾十萬元”的旗號招徠學員,或以“培訓+軟件配套”的說法高價打包,實則目的都是騙取高昂的“學費”。支持電商知識版權保護,杜絕利用規則漏洞的投機行為,關鍵還要電商平臺出手,否則伴隨著平臺消費者體驗下降,註定要自食惡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