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特“被迫上市”,實控人為此還欠債2000多萬未還,一堆新股東等著分上市蛋糕……

阿爾特“被迫上市”,實控人為此還欠債2000多萬未還,一堆新股東等著分上市蛋糕……

12月5日,阿爾特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阿爾特”)將要上會,接受證監會發審委的考核。阿爾特擬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7641.5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

據瞭解,阿爾特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宣奇武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上市是“被迫無奈”。宣奇武認為,在資本先行的今天,如果阿爾特堅持以往那種穩健的發展方式,那他們在新業務投入、人才招募等方面就會受限,而且隨著原本比他們更弱小的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後,也總覺得有“矮人一等”的挫敗感。

那麼,阿爾特為何是被迫上市,且企業的質地到底如何?

01

大量突擊入股股東

據瞭解,阿爾特開曼的境內經營主體為精衛全能(成立於2002年),2007年為了搭建VIE架構,吸收合併精衛全能,並通過協議控制精衛全能。

經歷了多年的發展,2011年3月,公司又開始拆除紅籌架構,籌備境內上市。然而,在拆除VIE架構時,阿爾特的實控人卻與其他股東發生了一起法律糾紛。

2011年3 月11 日,阿爾特開曼與其10 家機構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約定阿爾特開曼將其持有的阿爾特有限100%股權分別轉讓與包括捷運企業在內的10 家新股東。

同時,阿爾特開曼原股東們(申請人)與宣奇武(乙方)簽訂了《協議》,約定阿爾特經營相關方或其關聯方在中國境內證券市場完成首次公開發行後的三十天內且無論如何不遲於2012 年3 月31 日(以上先到期日),向乙方確認的乙方各自賬戶或其各自指定方的銀行賬戶支付總額為1798萬元的價款作為本協議項下乙方義務的對價。

但宣奇武未能履行義務,直至2018 年1 月18 日,申請人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宣奇武合計支付約3819.07萬元。

隨後,雙方簽署了《和解協議》,宣奇武將支付申請人近4000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宣奇武分別於2018年9月29日和2019年1月30日,支付了第一筆和解款1270萬元和第二筆和解款500萬元。也就說是,宣奇武還有約2000萬元多的款項未支付。

除此之外,阿爾特的被迫上市可能是與公司背後的股東有關。

據瞭解,阿爾特於2018年9月21日向證監會提交了IPO申報稿。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9月21日,這短短的一年半的時間內,阿爾特共新增了96名股東,其中機構股東14名,自然人股東82名。

即便從2017年12月31日起計算,公司新增的股東也多達32名,其中9名機構股東,23名自然人股東。

阿尔特“被迫上市”,实控人为此还欠债2000多万未还,一堆新股东等着分上市蛋糕……

與此同時,IPO日報查詢發現,上述入股阿爾特的機構股東的成立時間都不長。其中,成立時間最長的為青島德鑫卓越,成立於2014年5月;成立時間最短的為寧波秋信,成立於2017年12月。

阿尔特“被迫上市”,实控人为此还欠债2000多万未还,一堆新股东等着分上市蛋糕……

這也意味著,阿爾特在申報前夕,有大量突擊入股的股東,且機構股東成立的時間都不長。

02

業務轉型

據瞭解,阿爾特服務於汽車生產企業,主營業務為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設計及其他汽車行業相關的技術服務,可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的整車設計開發方案,是一家獨立汽車設計公司。

阿尔特“被迫上市”,实控人为此还欠债2000多万未还,一堆新股东等着分上市蛋糕……

2016年-2018年,阿爾特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8694.7萬元、54062.73萬元、79460.78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18.33萬元、4616.9萬元、12265.84萬元,均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但一定程度上,公司的業績表現依賴非經常性損益,如公司2016年在自身經營上還是虧錢的。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2018年,阿爾特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62.61萬元、4148.37萬元、10307.65萬元。不難看出,阿爾特2016年在經營上虧損了800多萬元。

與此同時,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阿爾特的未分配利潤分別為

-6288.22萬元、-2047.65萬元、8196.54萬元

換言之,若不考慮股改以及股利分配的影響,自成立以來,阿爾特直到2018年才開始盈利。這一盈利的實現,或許是與阿爾特產品的轉型有關。

從產品分類上看,阿爾特主要擁有燃油汽車整車設計和新能源汽車整車設計。

2016年-2018年,阿爾特燃油汽車整車設計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0004.86萬元、24976.94萬元、27295.89萬元,分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78.77%、46.53%、34.51%;新能源汽車整車設計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262.68萬元、20685.23萬元、49320.33萬元,分別佔16.44%、38.53%、62.36%。

這意味著,阿爾特新能源汽車整車設計產生的收入越來越多,且已逐步超過了燃油汽車整車設計產生的銷售收入,成為了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此外,IPO日報還發現,阿爾特的關聯交易也頗多。

2016年-2018年,阿爾特向關聯方提供汽車設計等服務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727.59萬元、17238.59萬元、14627.27萬元,分別佔當期主營業務的15.04%、32.11%、18.49%。

也就是說,阿爾特每年至少可以從關聯方獲取到1成的收入,這一比例在2017年超過了3成。

記者 鄧皓天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