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最顯赫的“七大姓”是什麼?看看是否有您的姓氏?


漢中最顯赫的“七大姓”是什麼?看看是否有您的姓氏?

漢中120萬年前就有了“龍崗人”,但漢中歷史上一直處於移民或被擄民狀態,所以今天的土著漢中人並不多,漢中歷史上的“鄭人南奔”其實是“雷聲大雨點小”,當前的漢中人主要是康乾年間的四川移民及部分湖北移民,再次就是三線建設、知青下鄉等政治背景下的移民。在姓氏產生後的三四千年中,每種姓氏都會有一些傑出人物,但有些姓氏的比例相對高一些,那麼漢中有哪些顯赫姓氏呢?

第一名:劉

劉姓為大漢王朝的國姓,劉邦、劉備曾在漢中叱吒風雲,漢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定國綱、開盛世”的偉大意義,“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至今令人熱血沸騰,漢族因漢朝而得名,漢中為漢王朝的龍興之地,作為“漢家發祥地”,漢族、漢字、漢學、漢文化的名稱均源於漢中。因此,劉姓毫無疑義為漢中第一顯赫大姓。漢中劉姓人口眾多,遍佈各村鎮社區,估計有20萬左右。

第二名:姒

姒姓與姬、姜、姚、嬴、妘、媯、姞合稱為“上古八大姓”,可追溯到母系社會。漢中為古褒國故地,國君有褒氏即為姒姓,驚豔史冊“褒姒”也為姒姓。姒姓為大禹的嫡傳子孫,據說當前全國姒姓僅約2000人,主要集中在漢中城固和紹興禹陵村(歷代以守護禹王陵為職責)。姒姓非常珍稀,可謂“熊貓姓”,人數雖少但卻有著非常光輝的一頁,故稱漢中第二顯赫大姓。

第三名:張

漢中彪炳史冊的張姓人物有張良、張騫、張修、張魯,“四張”中除被譽為“大漢之魂、絲路之祖”的張騫外,全與道教有關,張魯據說為張良的十代孫,其女張琪瑛終老漢中傳教,死後葬於勉縣溫泉鎮觀山子。張姓為漢中人口最多的姓氏,這或許與漢中多四川移民有關,據說張獻忠屠川(一說為滿清所為嫁禍誣陷)時不殺張姓人,所以真假張姓大多保命。由於張姓英傑輩出,故居第三顯赫大姓。

第四名:牛、王

據《洋縣誌》記載,明朝滅亡後,瑞王朱常浩的後裔都流落到了民間,其中流落在城固縣的改為了牛姓,今牛家坎牛姓全都是;流落到洋縣的改為王姓,遍佈城鄉,人丁較興旺,今天洋縣城內線匠巷姓王的就是其中的一支。瑞王是崇禎皇帝的親“五叔”,由此可見,漢中部分牛姓和王姓,是朱元璋的後裔,有著大明皇家的血脈。但作為皇家後裔,改姓終究有失威嚴,所以列第四。

第五名:楊(羌姓)

公元472年,楊文度在今略陽及甘肅天水、武都一帶建立“武興國”,此為南北朝歷史中的重大事件。武興國宗祠在略陽,說明都城也在略陽,今天陵區一帶名曰武興山,便是對武興國的懷念。由此可見,楊姓乃武興國的國姓,只是這個持續半世紀的國家太小,所以帝王地位不高,且楊文度為氐族(羌族),所以與漢姓楊基本無關係。

第六名:田(羌姓)

田姓歷史上多為貴族,秦漢時期勢力很強大,劉邦擔心京京兆田姓叛亂將田姓按批次改為“第一”到“第八”8個姓氏,這些姓氏因“第五”稍大故而今天仍具知名度。在田姓中,沔縣曾出現過一位膽敢稱帝的人物,他就是雲霧寺的羌族和尚田九成。洪武三十年(1397)田九成以白蓮教為號召率眾起義,自稱漢明皇帝,年號龍鳳,數月後被俘遭誅殺。這位姓田的是不是很顯赫?不過,又是羌姓,和漢姓沒關係。

不知你是否認同“漢中顯赫七大姓氏”的排序?在這些姓氏中,如果只算洋縣王姓和城固牛姓,估計當前人口達60多萬,但漢中的傑出人物尤其是本土籍的還是很少的。據說當年諸葛亮伐魏,登上雞頭關,一望漢川,慨然吟道:“十山九無頭,漢水向東流。富戶三輩窮,官至五品休”。希望380餘萬漢中人能努力,讓漢中這個“英雄的舞臺”多一些張騫式的本土英雄人物。

漢中最顯赫的“七大姓”是什麼?看看是否有您的姓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