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王新軍導演的《河山》超越了《亮劍》,各位怎麼看?

千毫千娛


《亮劍》我前前後後一共看了二十遍,每一次看的時候都熱血沸騰。《亮劍》劇本好,演員的演技更是精湛。

《河山》都是個啥嘛?垃圾片子,王新軍,演過不少的抗日劇,他的顏值不行,演技不行,他老婆秦海潞,和他一樣,啥啥啥都不行,兩口子想錢都想瘋了,廣告打得再好,屁用不頂。

看《亮劍》裡面的演員,李幼斌,童蕾,孫儷,何政軍,隨便一個的一個腳趾頭都強過王秦二人。

《河山》中,演得最好的是狗娃這個演員,李雪健嘛,其它劇本演得不錯,太老了,說話都口齒不清了,還出來掙錢,也不知道他們家到底有多缺錢?

唉!中國的演藝界啊!不是個人也可以當導演,太可悲了。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我跟各位的評價不一樣,大家都認為亮劍高一個擋次,這是從電視劇觀眾角度看的。從文化層次看,河山比亮劍高出幾個擋次,為什麼?《亮劍》就是一傳奇片,其實缺乏文化基礎,八路軍裡沒有李雲龍這一號的,就是一個孫悟空的翻板,完全不能代表八路軍,八路軍是紀律性最強的隊伍。李雲龍還是神劇思維的升級版。《河山》中的衛大河有文化土壤,作品中有許多細節,易被人忽略。衛大河家是地主,父親還做了族長,徵兵的時候,先徵大戶,這是我們之前不知道的。衛家三個兒子都在前線,後來管家回家徵兵,講過一句話:大戶家的兒子都上前線了,應該給大戶留個傳宗接代的呀,我們小戶的也要上了,於是動員了許多小戶人家的壯丁上前線了。衛老爺子生日,鄉黨們送了一盤包子,孫子偷偷呑口水,衛老爺還是讓送到前線去了。這個些個細節,講的是當年的生產結構和社會結構,是有深度的。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不能只看熱鬧的,應看破社會本質。看到了文化的力量。什麼是文化?體現在人物身上,就是一種覺悟,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大柳鎮的人,沒有人去做愛國宣傳,但他們自覺地把糧食和壯丁送往前線,無怨無悔,無悲無泣,他們都知道,這是他們的義務。衛大河不是李雲龍那樣的偶像,而是一個戰鬥中成長起來的英雄,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真實可信。《河山》其實就是大柳鎮那些農民。每次送犧牲的戰士回鄉,沒有哭哭啼啼,而是又一批青年奔赴戰場,讓我們又看到了“糾糾老秦”的雄姿。我之前一直不明白,當年日本人為何不打過黃河,佔領西安,直插四川和延安,我今天知道了,是老秦人用血肉之軀保衛了黃河!!!

當然,《河山》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戰場上打的西里嘩啦,這不是真實的戰場,我鄰居是個國軍連長,抗戰結束後就退伍了。據他講,“新兵怕炮,老兵怕槍”,炮是用來摧毀工事的,炮彈易於躲避。還有,女一號服裝過於現代化。這是沒辦法的事,有觀眾要看美女咯,有觀眾要看驚險咯。

留言:

後面有許多反對的聲音,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我們只講提高藝術創作水平,但提高了又沒多少人識貨,是不是也要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水平呀?我不大看芭蕾舞,看不懂,不知跳的是什麼,原來每一個舞蹈動作都是有含義的,稱為舞蹈語言。


朵朵佬爺


1938年7月,一支由三萬多名“陝西冷娃”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位於黃河北岸的中條山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長約三百餘里,它是黃河的一道天然防線。

這支軍隊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先後粉碎了日軍的十一次大掃蕩,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入西北。而我軍也有2.1萬人犧牲在中條山下、黃河岸邊。

11次反掃蕩中,以“血戰永濟”、“六六戰役”、“望原會戰”最為慘烈悲壯!

血戰永濟:全營將士無一生還

1938年8月8日,日軍牛島師團三千餘人,從運城方向撲向永濟。

據資料顯示,中條山西端的永濟(舊蒲州)是晉西南名城,緊靠南北走向的黃河,與風陵渡成南北直線,是守護風陵渡的前沿要塞。孫蔚如率軍渡河前,已派獨立46旅旅長孔從洲先期過河,佔領了永濟,在城外修起堅固的防禦工事,隨後,又調在河西執行河防任務的警備一旅張劍平團進駐永濟城,擔任守城重任。

黎明,日軍十幾門大炮同時向永濟城外的中國軍隊東原陣地開火,9架飛機盤旋著投擲炸彈。從中條山下的西姚溫到黃河岸邊的永樂莊,中國軍隊20多里的防線上火光沖天,硝煙瀰漫。

在東原防線上指揮作戰的是陝軍名將孔從洲,而為了鼓舞士氣,孫蔚如的軍團指揮部就設在中條山的最西端、半山腰上的六官村,這裡不僅“山下鼓角相聞”,而且可以俯瞰整個永濟戰局。

黃昏,日軍出動裝甲部隊,天上飛機呼嘯,地下坦克轟鳴,東原岌岌可危!孔從洲叫來17師補充團(102團)團副楊法震,指著地圖說:“正面陣地壓力太大,你速帶一個營衝出去,繞到敵人背後的栲栳鎮,從背後敲他一下!”/

楊法震隨即率領5名機槍手一字排開,5挺機槍怒吼著,織成一道扇面形火力網,三百名壯士殺開一條血路。楊法震對弟兄說:“兵貴神速,要打就打他個冷不防。”說完,從一名機槍手手裡奪過一挺機槍,衝在隊伍的最前列。

楊法震率一營士兵一路衝殺,在黑水村滅了敵警戒哨,在唐家營端了敵預備隊;在北古城炸燬了日軍增援的汽車隊……一連數日左衝右突,神出鬼沒,攪得日軍後營大亂,從而大大緩解了中國軍隊主陣地的壓力。8月15日清晨,大霧彌天,日軍調集1200多人,向楊法震設防的上高市猛撲過來。楊法震在指揮士兵們打退了敵人的4次進攻,自己親手擊斃了13名鬼子後,與三百名弟兄們一起魂歸上高市……當晚,東原防線上,日軍見主陣地攻不下來,便沿著中條山繞道攻打北麓的制高點堯王臺。堯王臺下一場血戰,終於將日軍擊退了。但從堯王臺退走的日軍又迂迴偷襲,一夜間佔領了東南方向的西姚溫、解家墳、萬古寺,使中國軍隊處在腹背受敵的境地。永濟城外,日軍又突破了東原防線,兵臨永濟城下。在六官村坐陣指揮的孫蔚如急調有“鐵軍”之稱的教導團去奪回萬古寺。三營營長張希文一馬當先,在收復了萬古寺後又逆襲西姚溫。由於戰局瞬息萬變,通訊中斷,三營被日軍困在了西姚溫……40年後,孫蔚如將軍在他所撰寫的《第四集團軍在中條山抗戰經過》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敵旅將我西姚溫陣地突破,我張希文營向該處逆襲、肉搏一晝夜,該營全部殉國,我主力及炮兵得以安全轉移、厥功甚偉。”

8月17日,日軍從東、南、北三面(西面是黃河)包圍了永濟城。

張劍平團長帶領全團官兵堅守城池,日軍用炮火將城牆炸得到處都是缺口,城牆外的護城河已被雙方士兵的屍體堵塞,變成一條“血河”。下午5時許,日軍在坦克大炮掩護下衝進城內,中國軍隊官兵在城內展開巷戰,連炊事員也掄著菜刀殺入敵群……6時許,永濟失陷,中國軍隊500名官兵壯烈殉國……8月26日,當時的最高統帥部以蔣介石的名義發來電報:“自張團長以此犧牲壯烈,特電慰勉。”

永濟失陷後,教導團團長李振西在永濟到風陵渡之間的韓陽鎮築起第二道防線,在當地民眾的支援下,以靈活機動的戰術阻擊日軍。期間,團副魏鴻紀帶領一支便衣隊多次插入敵後,奇襲敵營,攪得日軍一時風聲鶴唳……在一次奇襲完成後,撤退途中,年僅25歲的魏團副不幸遇難。

一個小小的韓陽鎮,竟使鬼子半月之內久攻不下。於是他們又故伎重演,從中條山西部的王官峪迂迴包抄。教導團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遵照孫蔚如命令,撤出韓陽鎮。至此,永濟戰役結束。

永濟失陷,韓陽撤兵,從局部上看是中國軍隊的失利,而從戰略上講則是為中國軍隊爭取到了時間和空間。因為,孫蔚如渡河作戰之初,主力38軍及529旅尚未趕到中條山(此前,38軍歸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將軍指揮,在太行山一帶遊擊作戰),三百里中條山的防務也沒有部署停當。永濟戰後,中國軍隊各部已集結到位,中條山防務也基本就緒。教導團撤出韓陽鎮後,孫蔚如的指揮部也從芮城的六官村東撤至平陸的東延村。而日軍雖然佔了永濟和風陵渡,但懼於中國軍隊的中條山防線會斷其後路,仍然不敢舉兵渡河。

“六六戰役”:八百壯士投身黃河

1939年6月,日軍酋長牛島、川岸在遭到上司痛斥後,向中國軍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

日軍此次掃蕩投入大量兵力,中國軍隊日後在戰場上繳獲的日軍作戰命令中有如下記載——

“(1)大皇軍在運城附近集結一個師另一個旅團的兵力,附野炮50門,戰車30輛,向平陸、芮城之線進攻,目的是將該處守軍,第四集團軍所轄38軍、96軍一舉殲滅,為今後掃蕩中條山,進攻豫陝奠定有利基礎。

(2)敵情判斷:敵人系陝西軍隊兩個軍,實際只有12團,不足兩萬人,武器較差。96軍是從陝西調來,原來參加過大戰,戰鬥力待查。38軍據報系楊虎城嫡系,戰鬥力較強。該軍之17師於1937年八九月間在平漢線被我軍打擊受創甚大,後在娘子關雪花山附近損失過半……元氣未復。

基於以上情況,我軍應以主力先殲滅芮城附近之96軍,爾後再集中兵力於平陸茅津渡間聚殲38軍。”

事實上,日軍的這個作戰計劃中還少列了一個兵種——空軍,擁有38架戰鬥機的山口集成飛行大隊將全部參戰。

無論是兵力、武器、空中、地面,日軍的實力都遠遠高於中國軍隊,特別是飛機、戰車、遠程山野炮都是中國軍隊根本沒有的。

按照日軍既定的目標,這場戰役將以“在茅津渡聚殲38軍”結束。

茅津渡是三門峽左側、平陸境內、黃河北岸一個古老的渡口,它與潼關以北的風陵渡一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茅津渡過河後便是崤山,佔領崤山,可北控山西,東據河南,西進關中。人們形容茅津渡是“一鎖釦三省”,一鎖既開,三省門戶皆開,足見其戰略位置的重要!

日軍的進攻是從1939年5月29日開始的。起初是規模不大的“火力偵察”。6月6日凌晨3時許,日軍的數十門山野炮同時響起,一排排打著唿哨的炮彈劃出一道道弧線,將月色朦朧的夜空撕得支離破碎,巨大的爆炸聲震撼著中條山古老的山峰……下了生死賭注的日軍一改常規,用他們最不習慣的夜戰發起了掃蕩攻勢,並且是兵分九路一齊殺來。

日軍進攻的重點是位於芮城與平陸交界的陌南鎮,在陌南鎮設防的是我96軍之主力177師。

雖然,孫蔚如總司令早已料到了日軍會以分割包圍的戰術先攻陌南,並且制定了陌南會戰的拒敵方案,但日軍攻打陌南兵力之眾多,火力之集中還是讓中國軍隊一開始就處在了非常被動的地步。177師的第一道防線——雲蓋寺很快被敵突破,陳碩儒師長退兵至陌南鎮外;日軍的十幾輛坦克又摧毀了鎮外的防禦工事,陳碩儒只好退守至鎮內,一面頑強阻擊敵人,一面等待38軍增援,但38軍在馳援途中又遭到日軍的封鎖,而177師的47旅又被日軍包圍在中條山南麓的茨林溝無法脫身。陳碩儒苦苦支撐,戰至下午4時許,陌南鎮失守,177師被日軍逼到了黃河岸邊。/

面對著日軍愈來愈小的包圍圈,年近半百身材瘦削的陳碩儒命令40名機槍手排成一道牆,一聲令下,40名陝西冷娃甩掉血漬斑斑的軍衣,端起機槍殺向敵陣。

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日軍萬萬沒有想到陳碩儒會殺個回馬槍,一時亂了陣腳……177師殺出重圍,有人問:“師長,往哪裡打!”陳碩儒大手一揮:“回陌南鎮!”他料定日軍雖攻下陌南鎮,但舉兵追殺中國軍隊,鎮中必然空虛……陳碩儒回馬第一槍衝出黃河灘;回馬第二槍又殺回陌南鎮,越過陌南,穿插至中條山腹地休整數日,收攏散兵後陳師長回馬三槍,復奪陌南。此舉成為“六六戰役”中的一段“神話”。

但是,177師殺出黃河灘後,有兩支隊伍沒能跟上,他們是新兵團和工兵營。這兩支隊伍分別被困在了黃河岸邊的許八坡和馬家崖。

新兵團有一千多人,都是些十七歲左右的新兵。小戰士們在黃河灘上與日軍捨命拼殺,在犧牲了二百多名弟兄後,八百多人被逼上了河岸邊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懸崖。

八百多名年輕的中國士兵站在高高的懸崖上,身後是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黃河;面前是密密麻麻、張牙舞爪的鬼子;放眼望去,東、西、南、北重巒迭嶂,雲霧飄渺處則是他們的故鄉……

一位被敵人的戰刀砍斷了一條胳膊的戰士雙膝??站起來,一頭撲進黃河……

八百多名小戰士學著斷臂壯士的樣子,齊刷刷地跪在懸崖上,向著家鄉跪拜之後,一起跳進奔騰的黃河……

800壯士集體投河的這一幕,曾被山裡的村民看見了。後來,據一位村民講,他至今還記得最後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那是一位旗手,他的雙手緊緊攥著他的部隊的軍旗。軍旗已經被槍彈撕裂,他仍然雙手高擎著。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幾句秦腔,是《金沙灘》中楊繼業的兩句——

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

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啊——

再後來,日軍退卻,有人突然發現黃河水浪裡有一杆軍旗,人們下河打撈這杆軍旗時,拖出兩具屍首來。旗杆從一個人的後背戳進去,穿透前胸,這是一個鬼子兵。壓在鬼子屍體上邊還緊緊攥著旗杆的人,是中國士兵,就是那個吼著秦腔最後跳入黃河的旗手。

幾乎在八百壯士投河的同時,在相距十餘里的馬家崖,我177師工兵營二百多位士兵也為捍衛中國軍人的尊嚴而集體撲進黃河……

三天後,孫蔚如總司令在黃河灘召開公祭大會。將士一律臂挽黑紗,孫司令面對黃河,眼含熱淚,攥拳起誓:此仇不報,我孫某自當引頸自戮,以謝國人!

6月11日,李興中、陳碩儒率96軍主力177師殺回陌南鎮,擊潰了日軍;孔從洲的46旅從夏縣折回,封鎖了平陸境內的南北要道——張(店)茅(津渡)大道;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應孫蔚如之請求,指令黃河南岸的友軍用炮火封鎖了黃河河道:驕狂一時的日軍終於被中國軍隊四面圍住。6月12日,中國軍隊從東、西、北三面向被日軍佔領的茅津渡(茅津渡由古王、計王兩個渡口組成)發起全面攻勢。戰至黃昏,日軍全線崩潰,我38軍、96軍勝利會師,中條山保衛戰取得勝利!

此戰役後,全國新聞、報紙、電臺均以“我軍在晉南又獲大捷”為主題作了報道,而西安的新聞媒體則代表關中百姓發出真誠的感嘆:“西北整個得以安定,皆賴我第四集團軍英勇將士在黃河北岸艱苦支撐所賜……”。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親臨平陸慰問第四集團軍官兵、熱情盛讚陝軍為“中條山的鐵柱子。”

“六六戰役”中國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近萬名官兵壯烈殉國。但日軍死亡人數亦不在中國軍隊之下。戰後,日軍在運城召開追悼陣亡將士大會,會場上,僅陣亡軍官的骨灰罐就擺了1700多個……

望原會戰:頂著壓力堅守陣地

“六六戰役”過後不到半年,蔣介石下令,將李家鈺的47軍(47軍在六六戰役中擔任中條山東、北兩面阻擊敵援軍的任務),升格為36集團軍,調出中條山,這就使原本兵力不足的第四集團軍更加捉襟見肘。但孫蔚如從維護抗日大局出發,並未提出異議,只是對中條山的防務重新做了一番部署,戰術上也作了調整,由死守改為靈活機動的協防作戰。

此時,由於中日雙方在戰場上的膠著狀態,中國軍隊的頑強抗擊已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有所收斂。新任日本首相坂垣拋出了他的“坂垣停戰線”,其中劃定日軍在奪取隴上重鎮蘭州後即不再西進。而欲取蘭州,仍須跨過黃河佔領陝西,因此,中條山仍是日軍必奪之地。

1940年4月,日軍向中條山發動了新一輪大掃蕩。這場後來被稱為“望原會戰”的戰事是第四集團軍與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對弈”。

日軍的掃蕩是從中條山中部突破,沿張茅大道直取茅津渡。這次的規模僅次於“六六戰役”。

孫蔚如事先也得到敵軍的情報,經過與參謀長陳子堅、秘書長李百川以及趙壽山、李興中等將軍磋商後,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將日軍誘至平陸東部的望原一帶,設伏兵以擊之。然而,正當中國軍隊布好口袋陣準備圍殲日軍時,一戰區參謀長郭寄嶠從洛陽打來電話。孫蔚如唯恐郭的電話會打亂部署(此前已有這等先例),故而不接電話。郭寄嶠又打給趙壽山,說:“望原你們是守不住的。你們應當帶部隊繞到敵後,在同蒲線上作戰。”

趙壽山說:“望原是中條山的心臟,望原丟了,敵人就會舉兵過黃河。”

郭寄嶠說:“那你要是守不住怎麼辦?”

趙壽山說:“你給衛長官說,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趙壽山的頭扔進黃河!”

4月17日,中國軍隊有意識地邊打邊退,直到把日軍主力誘至望原。

望原會戰的主戰場在望原、淹底兩個山頭,兩山之間有一道深溝,溝底是一條寬約30多米的小河——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條山下突然湧來一股巨大的寒流(俗稱倒春寒),雨雪交加,狂風怒號,碗口粗的大樹被連根拔起。趙壽山趁風雪之夜,調動前線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軍,一夜間將望原周圍的鬼子打得狼狽逃竄,收復了大部分被日軍佔領的村落。

4月21日,日軍從望原以北的張店據點撲向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李振西將一個炮兵營擺在半山腰,將5個步兵營排列在炮兵兩側,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機槍,形成一條鋼鐵防線,在三日之內連續打退了敵人的幾十次進攻。在戰爭最危急時,鐵血虎將李振西對一營營長殷義盛(共產黨員)說:“鬼子來勢洶洶,你馬上給我抽出100名不怕死的後生,每人發一箱手榴彈,衝下山去,收拾***!這邊我用炮火掩護。”

殷義盛迅速挑出100名精壯後生。100條漢子齊聲怒吼:“殺敵報國,在此一舉!”在炮火的掩護下,殷營長奮勇當先,100條陝西漢子吶喊著衝下山去,趟過洗耳河,衝入敵陣,一排排手榴彈炸起漫天煙霧……日軍全線潰退,而我百名敢死隊員也多半陣亡……

25日,中國軍隊各路人馬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中條山東部的山頭,對日軍形成包圍之勢……戰馬嘶鳴,刀光閃爍,望原會戰打得昏天暗地,日軍半數以上被擊斃……望原會戰持續數十日,以中國軍隊大捷而結束!


黃大綺麗


《河山》太粗製爛造了,想彎道超越李幼斌主演的《亮劍》概率幾乎為零!呵呵…[可愛]



Zh佐羅


河山是部好劇,良心劇,但尚不能稱之為經典!有些環節爭議很大!亮劍是經典,本子好,演技好,遇見了就想看一段!


新月星雲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河山》我從第一集看到49集,還有一集沒看,和《亮劍》相比,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差距的。《亮劍》已經有十多年了吧,但每每從頭條視頻瀏覽到都會打開看。他的成功不是我們今天說的重點,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亮劍》大部分人稱它為經典了。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河山》,剛看第一集的時候,以為是以西安事變為主題的抗日大片,各位老戲骨、大明星出場,確實震撼到我了,開頭給我的感覺就是脫離了王新軍抗日神劇的印象,裡面的各位老戲骨、大明星演技都是在線的。特別是李雪健老師,陝西老財主、父親、族長三種身份集一身,面對民族大義,演技拿捏到位。衛大河母親這位演員也是演技不錯,戲份不多,但把母親的角色表演到位。其他的一眾演員演技都在線,但給我不好的感覺就是故事情節上,沒有主次中興,整部戲下來素材很多,有好多其他戰爭劇的影子。

電視劇有西安事變的故事素材,有國共合作的素材,有諜戰片的素材,有陝西鄉親送兒郎上戰場的情節,最後又出現了三兄弟的兄弟戲份,故事素材太多,沒有主次。有《亮劍》的影子,也有《偽裝者》的諜照影子在。

裡面的陝軍、川軍的方言還是值得稱讚的,但秦海璐飾演的姜雅珍的日語配音聽著彆扭,可能是大家對秦海璐比較熟悉,她的日語配音完全感覺兩個人在說話。還有秦海璐的服裝,基本上是一個鏡頭一套衣服,這是大家爭論比較大的地方。

還是希望王新軍(魏延)從此告別抗日神劇,拍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來。








匯個球


電視劇《河山》拍的確實不錯,人物詮釋的也很到位,看的出導演王新軍也是有備而來。但是說超越了《亮劍》,我看還差點火候。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部好的電視劇要從很多方面去考慮。多年以後的《亮劍》在各大衛視重播,還能殺進收視率的前五,可以想象當時的亮劍是多麼的火。有很多人都刷了兩三遍了,還看的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河山》拍的雖然不錯,我想很多人看過一遍也就沒什麼再看的慾望了。

再者,要看一部電視劇造就了多少經典人物。《亮劍》可以說讓“打醬油”的演員有名氣了,比如說魏和尚。讓有點名氣的演員火了起來,比如說李雲龍和趙剛。

李雲龍的扮演者李幼斌是火的一塌糊塗

當年《亮劍》播出以後李幼斌的知名度和身價那是倍增。拍電視劇每集的薪酬飆升到三十萬,要知道當時大哥孫紅雷每集電視劇的薪酬才二十萬。也讓李幼斌超越陳道明,成為當年電視劇界的一哥。

《河山》不太可能把王新軍推到一哥的位置

王新軍的演技很不錯,因為特別喜歡他演的《新三國》裡的魏延。但是跟李幼斌比還是差了點火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是眼光和對人物的理解不同吧。

總而言之,我認為《河山》超越《亮劍》有點困難,我不太看好。就讓時間去證明吧,我們拭目以待。


北京鱷魚哥



《河山》確實是近些年不可多得的一部抗日戰爭好劇,也終於可以洗脫王新軍抗日神劇專家之名。

但是要說超越了《亮劍》,那就有些不尊重事實了。我看過的抗日電視戰爭劇,不用說亮劍了,就是《歷史的天空》都未能被超越。

首先從劇本來說,《河山》就比不了亮劍。亮劍裡面人物眾多,個性突出,劇情複雜。就跟日軍作戰來說,刻畫細膩、情節精彩,具體戰術應對,都有立體的呈現。



而《河山》裡面的戰爭場面,幾乎沒有什麼看頭,反正就是你來我往,打著打著人就沒了或者打著打著就打贏了。《亮劍》裡面的戰爭過程充滿了懸念,體現了指揮官的個性特點、兵法應用。


《河山》裡面很多情節設置也很牽強附會,比如葉賢之、姜雅珍這兩個人設,完全沒有特工人設的氣質與合理性。而且國共合作事情,軍統居然沒有做任何反日的事情,全身心投在反共身上,看上去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符合劇情場景。或許軍統確實也會在工作中提防、打壓親共人員,但是那麼明目張膽、全身心的幹這一件事情,就有些造作了。《亮劍》中的經典對手人物正中有邪,邪中有正,帶有明顯的大時代身不由己、卻彼此惺惺相惜的複雜性,《河山》裡的人物個性太過單一,甚至沒有來由的偏激,完全不像是在政治上走鋼絲的大時代的複雜人性。


最後,《亮劍》突出了一種至始至終的鬥爭精神,整部故事恢宏大氣,婉轉曲折,沒有強行拼湊的痕跡。雖然人物眾多、故事構成複雜,但是都處理的恰到好處,讓人看來流暢自然、酣暢淋漓、欲罷不能。

河山的很多人設和故事,都有拼湊之嫌,矛盾的產生和化解極不自然。也不能突出河山這樣的宏大主題,更沒有恢弘氣勢。一味的突出陝軍,而貶低友軍,失之狹隘……

總之,河山無論製作精良程度,還是劇本情節人物,都跟亮劍差之千里。視野、格局也過度
狹隘,敵後的特工較量也太過簡單,三料間諜姜雅珍在敵後的鬥爭太過簡單,根本看不到半分兇險和機智,最後終於兇險一回居然被上司蔣孝幫輕易喪命的方式化解了。

雖然我覺得《河山》比起抗日神劇還是好了太多,一幫老演員把那種鄉土情懷、保家衛國演繹的凌淋盡致,但是距離《亮劍》始終還是差了十條街。


謝金澎


跟亮劍沒法比,但就王新軍來說,是他演藝生涯最好的,也是王想擺脫雷劇標籤轉型的一部比較成功的劇。


十寸甫6


我也是正在追《河山》這部劇,目前追到49集,還剩一集,分享一下追劇感受。

客觀講《河山》和《亮劍》比可能還有一些差距,簡單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比一下:

1、編劇。劇本是一部劇的靈魂,不管編劇採用什麼樣的敘事方法,劇本一定是一部劇的精髓,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角色的設定和刻畫,包括每一句臺詞的合理性,都需要仔細推敲。這一點上,從現在的抖音,火山,西瓜,等這種短視頻平臺上,隨時都能刷到《亮劍》的經典橋段可見劇本,臺詞的重要性。我覺得《河山》這部劇最大的敗筆就在編劇不嚴謹上,敘事節奏沒把握好,該講清楚時候卻顯突兀,該乾脆時候又囉嗦拖沓。可能很多觀眾朋友們都能夠看到明顯的問題,我感覺把這部劇剪到32~36集左右會是一部精品。即使是這樣,可能《河山》也剪不出《亮劍》那麼多經典橋段。《河山》編劇功力明顯尚淺。

2、演員。如果說劇本是靈魂,那演員一定是血肉。不得不說,老戲骨到底還是老戲骨。葦菁,李雪健,尤勇的加入的確為這部戲增色不少,尤其是李雪健的戲份,除了說話有點怪怪的。申軍誼略顯遜色。導演兼主演王新軍可圈可點,也許是第一次做導演,有壓力影響了表演的發揮,有觀眾也看出來了,心事重重的樣子。秦海璐除了衣服換的勤快,在本劇中表現平平。軍統從頭到尾就跟衣服一樣,一副撲克臉沒換過。邱元谷如果一開始就用張嘉譯,會更好。高曉山的角色演技欠火候,如果和王三喜演員對調一下,可能會把高曉山塑造的更好。還有值得肯定的,趙亮,管家,賽翼德,狗娃等。演員陣容上跟《亮劍》比,那就不用說多了。

3、導演。王新軍導演是第一次這麼大製作,總的來說還是用了心了,但是和康洪雷比,那肯定是沒有可比性的。康洪雷部隊大院出來的,導演經驗豐富,尤其是拍軍旅,戰爭劇。拍過很多作品,能封神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穩居前兩名,地位無人可撼動。

碼字太累,不說了,《河山》只能說是抗戰劇裡質量比較高的,如果非要和《亮劍》比?那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