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975年吞併錫金,當時的大國美國和蘇聯為何視而不見?


1975年,錫金進行了“全民公投”。從投票結果來看,大部分民眾都贊同廢除錫金王國,併入印度。

不過,錫金併入印度,更像是一場早有預謀的吞併。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其東面與不丹相鄰,西面與尼泊爾接壤,北面與中國西藏交界。

(錫金地圖)

古代時期,錫金被稱為哲孟雄,其土著人口大都是尼泊爾和西藏移民。7世紀初,哲孟雄還是吐蕃的一部分,一直到9世紀,哲孟雄才成為了獨立的部落。

在中國古代史料中,關於錫金的記載很少。那時的中國人一直都認為錫金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國度。但有確切記載的錫金第一代國王蓬楚格·納姆伽爾,卻是西藏貴族的後裔。

蓬楚格建立錫金王朝後,大力發展畜牧和農業,將佛教定為國教。這很快使錫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在18世紀初,尼泊爾軍隊攻佔了錫金首都拉達孜,錫金國王一路逃亡到西藏避難,受到了宗主達賴喇嘛的庇護。結果尼泊爾軍隊勢力強大,一路打進西藏,將班禪的寺廟也給佔領了。達賴、班禪只得聯合向清政府求救。

當時乾隆皇帝兩次出兵,終於在1791年將尼泊爾勢力逐出了西藏,並一路打到了加德滿都。本來,錫金是打算仗著清兵之勇收復國土的,但卻又遭到了不丹軍隊的襲擊,錫金王室再度流亡。

1861年,在英國的干預下,錫金才算收回了失地。但相應地,他們也陷入了英國的控制。一直到一戰結束後,英國政府才把政權交還給了錫金國王。只是錫金仍然屬於英屬印度的範圍內。

二戰結束後,英國捨棄了眾多海外殖民地。儘管錫金也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印度卻一直以武力威脅著錫金政權。

(乾隆皇帝)

1950年,錫金成為了印度的“保護國”。到1973年,印度軍隊進入錫金,錫金政府的權力開始被印度接管。1974年,錫金議會通過了《政府法》,明文規定了錫金政府可以參加印度政治機構。而在同一年,錫金又在憲法中將錫金改為了印度的“聯繫邦”。

1975年4月,印度軍隊再次出動。他們攻佔了錫金王宮,解散了王宮衛隊。錫金第十二代國王佩登東杜南嘉遭到印度人的軟禁和廢黜,不久後流亡美國。錫金由此徹底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

那麼,在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為什麼美國、蘇聯這些超級大國並沒有作出任何表示呢?

事實上,印度在獨立之後,一直都奉行著中立政策。當時美國、蘇聯正陷入冷戰之中,都在大力拉攏一些在世界上有一定分量的國家。比如上世紀70至80年代,蘇聯就曾經為了擴張勢力陣營,大力發展盟友,與印度、越南等國家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結果印度仗著背後有蘇聯撐腰,果斷和老對頭巴基斯坦轟轟烈烈地幹了一場。此舉不僅大大提升了印度的國際地位,同時也讓印度的野心開始不斷膨脹。

那段時間,印度甚至提出了所謂的“大印度聯邦”計劃,在涉及到鄰國關係問題時,從來都是以強大的軍力壓制。這些行動讓印度在南亞的地位不斷提升,甚至隱隱有了霸主的勢頭。

(錫金國王舊照)

隨著印度的國力不斷提升,蘇聯更希望將印度拉入自己的陣營中。為了達到目的,蘇聯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對印度的援助上,更是顯得不遺餘力。

與之相應地,美國在那段時間的主要任務,就是遏制蘇聯勢力陣營擴張。眼見著蘇聯大力拉攏印度,美國也開始對印度進行援助,以確保印度始終站在“中立”的立場上。

結果趁著美蘇冷戰的機會,印度在國際社會中左右逢源。後來在美、蘇兩國大力的扶持下,印度在經濟、軍事領域,都得到了高速發展。尤其是在重工業領域上的發展,更是讓周遭的國家忌憚不已。

這樣的現象意味著,印度只要不展現出明顯倒向某一陣營的趨勢,美蘇兩國根本就不會去管控它對周遭國家的侵略。像錫金這樣的小國家,註定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並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錫金國自從二戰後,便幾乎一直在印度的掌控之下。很多西方國家,只是把錫金當成印度的殖民地,根本就沒有承認過錫金的主權。


張生全精彩歷史


錫金這個地方,說起來還真讓人覺得可憐,它是一個面積只有七千多平方千米的小國,人口六十萬左右,相當於我國的一個小規模城市,和印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歷史上的錫金和我國有著不小的淵源,原本是我國的一個附屬國,但是到了近代,我國飽受列強入侵,錫金也脫離了我國附屬國的身份,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國”。在印度獨立之後,錫金也擺脫了英國人的控制。


1975年,在本來實現統一的基礎上,印度進一步擴張自己的疆域,對於這個僅僅7000多平方公里的小國來說,印度輕而易舉的就佔領了,強行將錫金變成了印度的第22個邦。印度的這種野蠻行為一度遭到了世界人的唾罵,但依舊沒人去管。

有人會說當時的美國與蘇聯是唯二的超級大國,綜合實力強大,而且兩國還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從身份上來說,美蘇兩國有權力和責任管理這件事,他們為何會讓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呢?

首先,錫金這個國家並非聯合國成員國,不在聯合國管理之內,錫金人是藏族人的一支,之前是我國各王朝的附屬國同時,也是西藏地方勢力的附庸,受到了英國人的“保護”之後,錫金就改名了,改成了“英屬印度”,從名字上看已經和印度有聯繫了。


在二戰結束之後,錫金也沒有實現完全獨立,雖說錫金也是一個國家,卻受到了印度的控制,在外交上面沒有獨立可言,更別說讓錫金加入聯合國了。

在國際社會上沒有外交,就相當於沒有盟友,所以,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其他國家都不願意干預,更何況錫金本來就是一個小國,對美蘇兩國來說沒有什麼利用價值,與其幫助錫金,還不如個印度搞好關係會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利益。

其次,早在印度獨立之後,錫金就已經開始向印度靠攏了,說實話,錫金對印度還是存在很大程度的依賴性的。


英國人離開之後,就一直受到印度的保護,在印度決定吞併錫金之後,很快就接管了錫金國內的一切事宜,而且還是在沒有受到什麼阻撓的前提下,印度直接就以命令的態度要求錫金國會走了合法程序。這樣的情況,如果錫金對印度沒有很強的依賴的話,根本不可能實現。

最後,我們來看看美蘇兩國的本身原因,要說當年美蘇兩國為什麼沒有出面干涉,其中也有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的原因。

在整個亞洲,印度算是一大強國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比較大,所以,一直以來印度都是美蘇兩國爭取的對象。

美蘇兩國也知道,誰能夠爭取到印度,誰就更具備在南亞的話語權,不僅如此,將印度拉攏到了自己的陣營,還可以增強自己的陣營的實力。

總之,相比錫金,印度無論是從地位還是影響力來看,都是美蘇兩國不想得罪的,同樣對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是如此。這也揭示了世界歷史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小國淪為大國炮灰的情況時常發生。


夏目歷史君


1975年印度才吞併錫金嗎?如果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印度在建國之後的兩三年內,基本就“吞併”了錫金。

為什麼這麼說呢?簡單來說就是錫金的軍事不能自主,外交不能自主,國王受到印度政府的“冊封”。

也就是說錫金在當時,幾乎只能算是印度的殖民地,毫無主權可言,就連外交權利都受制於人。

而蘇聯和美國,以及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沒有承認過這個小國,甚至都變相的承認了印度在南亞的霸權。

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之下,華約和北約,都在世界各地搞對抗,都在搶奪對方的戰略空間。

此時的西歐國家,正在美國的幫助下,大力發展其本國工業和經濟。面對蘇聯所帶來的威脅,這些國家大多選擇了忍氣吞聲。

冷戰在六十年代,西歐國家幾乎從來沒有想過同蘇聯對抗,只有一個英國叫的最歡,沒辦法人家隔海相望。

而美國在意識形態等問題上,自然也是選擇了同蘇聯對抗,這個時候的世界,主要重心在西歐,也就是東德和西德。

也就是說此時的亞太地區、南亞地區,都不是各國關注的焦點,中東地區的話此時也沒有這麼複雜,至少中東國家的解放革命浪潮還沒有到來。

印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控制了整個錫金。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這注定了印度對於錫金的控制,註定不被西歐國家和蘇聯所重視。

而1962年印度捱打之後,正式吞併錫金的計劃被滯後。但是印度沒有放棄對錫金的控制,反而是變本加厲。

例如防止錫金同他國聯繫,並且增加了在錫金的兵力,還順便控制了錫金的王室。

當中東局勢突變,冷戰重心轉移的時候,印度意識到了南亞的戰略地位上升,於是乎印度開始了左右逢源。

由於石油資源造成的矛盾,中東地區和印度洋,成為了當時北約和華約的鬥爭前線,可以說是中東風雲,導致了印度獲得天賜良機。

蘇聯和美國都不斷拉攏印度,頻頻獻媚。意識到這是絕佳機會,印度立刻開始了積極的外交政策,開始了“朝秦暮楚”之路。

這種左右逢源之下,印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並且這一期間,印度開始在國際事務中爭取更多的發言權。

到了1975年,印度在南亞已經是霸主地位,自信的說整個印度洋都是印度的利益所在,也正是在此期間,印度頻頻亮劍,每次亮劍,無一不是見血方歸。

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文章可以帶給大家生活一絲愜意!


小司馬遷論史


在2003年以前,中國的鄰國原本有15個國家,自從2003年10月8日起,我國的鄰國變成了14個,因為,原來的錫金王國已經從中國的版圖上變成了印度錫金邦。

1949年6月初,印度政府派兵進駐錫金;1950年,錫金的軍事、經濟、外交皆由印度保護;1974年9月,印度憲法再次修訂,規定錫金成為印度邦;1975年4月,錫金徹底被印度吞併,成為了印度錫金邦。這一時期,中國一直沒有承認印度吞併的合法性,但是,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蘇聯,卻對印度吞併錫金這件事視而不見,這到底是為何呢?

美蘇冷戰

首先,印度趕上了一個好時候。當時美蘇處於冷戰時期,正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對於印度的援助,讓印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冷戰紅利”。美國對印度施以援手,完全是為了遏制蘇聯,防止社會主義影響擴展,所以,這個時候的美國,不可能去插手印度內部問題,它所要做的是將印度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不是將印度變成自己對立陣營的敵人。

至於蘇聯採取的也是這種戰略手段,1971年至1981年,蘇聯為了擴張自己的陣營,與印度、越南等12個國家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正是因為這份條約的簽訂,印度竟然藉助蘇聯勢力,軍事入侵巴基斯坦、錫金等國,自然,為了拉攏印度,蘇聯對於印度的吞併行為視而不見。

錫金國

其次,當時的印度有一定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印度獨立以後,奉行中立主義外交,隨後發展成不結盟政策。這種外交政策讓印度在美蘇大國爭奪戰中保持平衡,並獲得了較高的國際地位。

在印度不結盟政策提出的初期,美蘇兩國對於這個第三世界國家相當蔑視,然而,隨著兩大軍事集團對峙進入白熱化,印度所奉行的這種外交政策,得到了國際社會認可,一些弱小國家也紛紛效仿,這時美蘇兩國都想將印度爭取入自己陣營之中。

錫金邦

隨後,兩個國家先後對印度進行了經濟、軍事援助,在這個階段中,印度重工業飛速發展,甚至讓印度成為了世界格局中的“第三種勢力”首腦。這樣一來,印度既沒有捲入冷戰之中,同時又以左右逢源的態度獲得各方面的援助,迅速增長實力的印度,已經成為了次大陸霸主。

隨後,和實力一起膨脹的,還有印度的野心,印度政府所推行的“大印度聯邦”計劃,讓印度在處理鄰國關係時,採取了非常強硬的手段,比如印巴戰爭等,這些都將印度推上了南亞地區霸權地位。由於美蘇冷戰處於白熱化時期,雙方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任何一個盟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面對印度這樣的一個地區霸權國家,他們也必須做出必要的讓步,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視而不見。

錫金城市景觀

最後,錫金是否被印度吞併,對於美蘇而言並不重要,甚至對於整個國際社會而言都沒有太大影響。早在1974年,錫金民族黨積極謀求國際社會干涉,甚至以謀求中國干涉。然而,當時的中國自顧不暇,對於印度的行為只能夠發表一些強硬的譴責聲明,無法為錫金提供政治、軍事援助。國際社會對於這個彈丸小國,早已經默認它屬於印度邦的一部分,美蘇視而不見也就在情理之中。


鳶飛九天2018


在1975年的時候,美國和蘇聯是當時全球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而其超前的國際地位也讓它們格外喜歡插手其他國家的內政,但凡有其他較大國家侵佔小國,都會受到它們的譴責甚至制裁。

但有一個國家卻是例外,在1975年印度吞併了錫金,這兩個國家並沒有插手去管,反而選擇視而不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蘇聯有求於印度

之所以蘇聯沒有對印度侵佔錫金髮表任何意見,是因為當時蘇聯在極力拉攏印度,所以自然不能因為這種毫無利益的小事影響到自己的結盟。蘇聯想要徹底控制印度洋,就需要得到印度的支持,因此蘇聯對印度的態度一直是非常友好的。特別是我們中國與蘇聯關係日益緊張之後,蘇聯更希望能夠通過印度來牽制中國。正是因為蘇聯有求於印度,和印度結盟能夠給蘇聯帶來最大的利益,所以蘇聯才會放任不管。

美國無利可圖

對於美國來說,之所以他們喜歡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是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而錫金這個國家不僅面積小,而且非常窮,就算插手了,也不能拿到什麼讓人滿意的回報。除此之外,當時印度是公認的“第三世界”的老大,而蘇聯和美國一直處於針鋒相對狀態,所以在很多問題上,如果有印度的支持,對自己是非常有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也開始拉攏印度,對印度的侵佔行為自然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錫金自願加入印度

和其他大國滅小國不同的是,印度侵佔錫金,並不是採取戰爭的方式,而是通過“溫水煮青蛙”的暗箱操作,用了26年的時間一步步對錫金進行蠶食,使錫金民族自願歸順印度。

在最開始的時候,印度是先取得了錫金統治者的信任,成為了錫金的保護國。而後,在名義上派遣駐軍保護錫金,背地裡逐漸控制錫金王國。最後,採取發展信徒的方式,讓信奉印度教的人民慢慢遷至錫金,讓這些人在錫金髮展印度教徒。當錫金國民都對印度充滿好感時,印度吞併錫金也就輕而易舉了。

為了拉攏印度,對印度示好,美國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都默許了印度的行為,再加上錫金人民都願意歸順印度,其他國家自然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點史成器


美國、蘇聯冷戰時是世界兩霸,打著“正義”“秩序”的旗號各種亂干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朝鮮想統一半島,美國帶領聯軍干預爆發朝鮮戰爭;北越想吞併南越,美國干預了,爆發了越南戰爭;薩達姆吞併科威特,美國看不慣,爆發了著名的海灣戰爭,甚至過了些年把伊拉克給滅了重建;卡扎菲亂畫領海線,然後也被美國帶領北約多次打擊滅了;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這次美國沒敢動粗,但美國和西方明確反對並經濟制裁直到現在!蘇聯也對外干預也不少,中東、拉美、亞洲無處不在起邪威之下。但是這裡唯獨有個例外,就是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整個過程印度暗箱操作,還武力鎮壓爆發了大的流血事件,這違背了美國式民主,也不符合蘇聯模式,但是美、蘇一反常態,兩個超級大國對其視而不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錫金面積不大,人口不多,資源不豐富也不富裕,人口一共才60餘萬,位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和中國之間,勢單力薄。但唯獨戰略地位對印度來說比較重要,錫金其南面是印度的西里古裡走廊,只有20公里寬,從地圖上看這是印度中部和東部的咽喉走廊,印度一直擔心北方強大的敵人從這個地方南下,掐斷咽喉將印度分割成兩塊,這樣印度聯邦有被肢解的危險(印度肢解過東、西巴基斯坦),而且中國軍隊居高臨下,對印度威脅非常大!基於以上原因,印度希望吞併錫金保護自己的咽喉,印度的策略採用“溫水煮青蛙”,一步步將錫金變成自己保護國、聯繫邦,最後暗箱操作直接吞併,現在錫金早已成為了印度錫金邦了!

下面我們具體說說錫金是怎麼被印度吞併的?

印度利用暗箱操作吞併錫金“名義”上履行了各種法律程序,尤其是操縱了全民公投,錫金名義上是國民“投票”加入印度,印度尊重錫金人選擇的一個結果——這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錫金原本主體民族是信奉藏傳佛教說藏語方言的錫金族,王室來自該族。印度開始窺覬錫金後,還是一步一步的“溫水煮青蛙”的操作,首先是不斷的像錫金移民,將信仰印度教的尼泊爾、印度人不斷移民到錫金(移民佔據錫金75%),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也無人察覺到印度的野心!於是這股勢力慢慢壯大、慢慢蠶食,這些人又在錫金傳播印度教徒,最後成功做大,完成這一步,印度吞併錫金便開始行動了!

首先利用印度教徒控制國民大會黨,發動全民公投要求加入印度,把錫金逼上絕路後,1974年6月20日11時,錫金民族黨在黨部大樓的頂層升起了鮮豔的五星紅旗,同時向全世界宣佈,錫金即日起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一切事物由中國負責,寄希望中國能出手干預。

當世界還在消化這個消息的時候,才過了1個小時,印度控制的國名大會黨又向世界宣佈:錫金議會表決通過《印錫合併》憲法修正案,錫金併入印度。

僅僅15分鐘,已經迫不及待的印度就宣佈:尊重“錫金人民正確的選擇!”

緊接著就是武力鎮壓開始,印度命令駐錫金的軍,開始武力剿滅反抗的民族黨人,戰鬥僅僅持續1個小時,勢單力薄的民族黨高層大部分被俘虜,傷亡5000多人,印度輕鬆掃除了擋在自己面前的第一塊絆腳石,整個過程完完全全都是印度操控,印度的國王也沒有發表一句話,因為他已經被印度軍隊控制了!

在印度慢慢消化和掌控了局勢後,1975年2月3日,印度軍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4月10日,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隨後4月14日,錫金又為此舉行了“全民投票”,決定錫金的未來,過後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正式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即今日的錫金邦;錫金王國滅亡,王室流落海外。

縱觀整個過程,名義上是錫金通過了“全民投票”加入印度,實則是印度在背後操控,人數居劣勢的原主體民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人家操控著走完吞併的法律程序,無能為力也沒有任何辦法,從此印度已經從政治、經濟、內政、國和外交方面全面控制了錫金。

暗箱操控、武力鎮壓、流血事件樣樣齊全,為什麼世界其他國家不管?美國、蘇聯兩個超級霸王為什麼不管閒事了?聯合國為何不管?

印度獨立後認為自己是英國的“私生子”,一直以英屬印度的繼承者自居,而且當時還是“第三世界”領袖,是美國(北約)、蘇聯(華約)體系之外的第三極,也認為自己有稱為世界大國的天命!因此在外交處事原則學習蘇聯、美國的霸權主義那一套。對巴基斯坦獨立建國,印度認為是背叛,建國後發動了三次印巴戰爭,肢解了巴基斯坦,實際控制了孟加拉也是印度打通戰略走廊的一步棋。印度甚至要建立自己的南亞霸權秩序,1975年吞併錫金、1983年干涉毛里求斯、1980年代干涉斯里蘭卡、對尼泊爾、不丹執行武裝、經濟滲透,印度的觸角甚至延伸到了緬甸!

而當時的蘇聯和印度是鐵哥們,印度獨立後蘇聯幫助其建立起了蘇聯式經濟體制,目的是希望在印度洋得到印度的支持,印度也聲稱:“蘇聯可以在印度洋上任何位置保持海軍力量存在,只要他認為有必要。”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吃虧後,蘇聯開始執行大海軍計劃,印度洋是蘇聯最大短板,因此他需要印度的支持,甚至為了打開印度洋出海口,不惜向阿富汗發動侵略,更何況當時的蘇聯和我們的關係異常緊張,因此蘇聯需要拉攏印度,一方面因為印度洋,另一方面希望用印度來對付或者牽制中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蘇聯對印度吞併錫金自然就視而不見了,更何況那個地方窮山惡水,對蘇聯也沒有任何利益。

而另一個霸王美國,首先美國是一個絕對的利益至上的國家(從建國到現在的國策都是美國優先政策),錫金作為內陸偏遠小國對美國沒有任何價值;第二蘇聯支持印度於是美國支持巴基斯坦,並在1955年-1965年提供給巴基斯坦很多軍事援助。然而美國逐漸發現巴鐵體量無法和印度想比,,多次印巴對抗也都輸給印度,因此美國開始拉攏印度;第三在南亞的很多關鍵問題上還得考慮印度意見,影響力是巴鐵無法比的,印度是當時公認的第三世界老大,影響力可不小!因此美國也對印度的醜惡行為默認了!

而當時唯一反對比較強烈的就是我們,但力不從心!那時候我們正處於特殊時期,自身內部矛盾有待解決,甚至內部穩定都存在問題,最終我們只是譴責印度,不承認錫金是印度領土,在地圖冊上仍然把錫金印成獨立主權國家!

至於世界其他國家,美蘇兩大超級大國都默認了,都想以此示好印度並拉攏過來,其他國家自然也都閉口不談,不願意趟這趟渾水,聯合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也不想得罪當時號稱“第三世界”老大的印度!沒有大國幫助的錫金就這麼悲哀被人吞併了,如今的錫金國王扔流落海外!

而在2003年後,作為利益交換,中國對錫金屬於印度的既成事實予以承認。


狼煙火燎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印度吞併錫金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就像是兩個老大哥在一塊談話嘮嗑,旁邊的一個小弟一不留神之間一腳踹翻了這口鍋,而這口鍋直接把錫金給淹了。

事件回顧

這件事情之所以能夠進行的如此順利,當然離不開蘇聯和美國兩個老大哥的幫助。

只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是需要講一下那個倒黴而又可憐的錫金,因為莫名其妙之間,第2天早上一起來發現自己連國家都沒有了。

錫金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危機感,畢竟東南西北四處都是敵人,而且他們都看自己不順眼,這也怨不得錫金,誰讓英國政府離開的時候沒有把後事處理好,或者說故意沒有把後事處理好,就希望等著印度國內有了諸多矛盾呢。

但無論如何,錫金表面上還是要把一些關係做到位,於是源源不斷的向外界表明自己與印度之間的友好關係,印度也表示錫金是自己的好兄弟,這句話說完之後,趁著錫金背對著自己,一刀捅過去,直接了結了錫金的性命,自此開始錫金成為了印度領土的一部分。

沒錯,這就是事實

印度能夠吞併錫金主要有兩大方面原因,而這兩大方面原因從現在的時代來看根本不可能再還原,也就是說在現階段印度想要吞併任何一塊地方,從理論上來說都不太可能。

因為當時的美國和蘇聯都想要示好印度,為什麼要示好印度呢?因為美蘇之間需要爭霸,而印度當時的綜合國力盡管看不上眼,可是印度的人口多,國際話語權也大,兩個國家之間都希望能夠拉攏印度到自己這一方來來達成某種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控制整個東南亞或者控制整個亞洲。

所以在兩個超級帝國都默認支持許可,甚至持贊成態度的前提之下,印度做一些事情總是肆無忌憚,而且想做什麼做什麼。儘管印度的文化出現斷層,可是印度對於土地的慾望似乎沒有節制,也在這樣的一個背景前提之下,印度一股腦的把錫金全都吞了過來,事後竟然還賊心不死,又妄圖吞併其他的一些小國家。

只不過除了這個表面原因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聯合國沒有干預。

聯合國為什麼沒有干預呢?因為聯合國干預不了。

按照當時的發展背景,錫金根本沒有進入聯合國,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承認,既然都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承認,指望著聯合國這時候制裁印度實在是匪夷所思,再加上旁邊有兩個老大哥使勁按著聯合國不讓他說話,聯合國自然也沒有管的必要了。

只不過錫金雖然亡國了,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在任何一個時代之下,在任何一個前提的背景之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始終符合叢林法則,任何一個國家只有把自身的綜合國力提升才是硬道理,沒有綜合國力,其餘的一切全是扯淡。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美國和蘇聯,雖然是超級大國,但都不是正義的大國,它們就經常侵略他國,控制別人,所以印度阿三幹這事的時候,只望它們制止是不可能的,當時是冷戰,它們也想利用印度來牽制中國🇨🇳發展,所以,為了討好印度,對印度吞併錫金,選擇了無視,可惜的是我們那時國力有限,沒能力幹欲,如果是現在,這種事情絕對不會發生。


今世飛燕張笑影


在二戰以後,當時的國際社會紛爭不斷,基本是分為了兩大對立陣營,其為首的各自是美國和蘇聯。對於國際上的一些紛爭,雖然有聯合國這一國際組織的存在,但是,這兩個大國卻基本上總是無視其存在,私自頻頻出手干預主權國家的一些事情,藉此以達到自己的利益,以及樹立維護和平的高大形象。

比如說,美國就會藉著聯合國的名義,出兵干涉朝鮮的統一;以及為了阻止南北越的統一,深陷其中近20年之久。而蘇聯更是任意出兵鎮壓干涉波蘭和匈牙利國內紛爭,超級大國就是這樣讓你沒脾氣。

但是在1975年的時候,印度正式把錫金地區納入自己的版圖,併成為自己聯邦的一員,這種赤裸裸的侵佔行為,對於這兩個自詡維護世界公平的大國,怎麼最後卻對此視而不見,這其中原因又到底是為什麼呢

錫金國力太弱小,地理位置沒有優勢

說動錫金的國土面積真的是很小,僅僅只有7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也比較稀少,到今天也只有60萬人左右。它深處內陸的高原地區,土地貧瘠,經濟欠發達。所處的位置也毫無國際戰略價值。雖說在清朝早期還曾經是我國的一個附屬國,得到過我們的庇護,但是隨著清朝的衰敗,也逐漸放棄了大部分邊遠的地區。後來隨著英國殖民者的到來,它也只能淪為任人宰割的命運了,整體來說沒有大多的價值。

英國殖民主義侵略遺留的隱患

在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期間,錫金當然也不可避免的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保護國。當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他自認為也應當繼承英國人在錫金的全部權利。此時弱小的錫金根本無力反抗,只得再次屈辱的依附在了印度政府下面。

在此後的20多年間,印度在錫金的宗教、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進行滲透和蠶食,最終全面掌控了錫金。同時由於錫金的閉塞,在國際社會中不被大家熟知,自身的實力又不夠強大,大多數情況下各國都無視它的存在,所以說即使被印度吞併,基本上也似乎成了印度的內部事務,存在感真的是非常低。

受國際格局發展影響,美國和蘇聯爭相拉攏、討好印度

在當時,以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陣營進行的冷戰正酣,局面真的是一觸而發,為了各自加強自己實力,都在搶奪有利於自己的資源和國家。而印度正處在一個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上,當然是誰爭取到了他,整個印度洋和東南亞地區都可以控制。

所以,對於錫金這樣一個既弱小又毫無戰略意義的國家被侵佔,他們可以說是根本不在乎,當然也更不願因此得罪印度。於是,印度就在這樣一個佔盡天時、地利的大好機會之下,直接就吞併了這個弱小的國家。


舊時樓臺月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先看看1990年伊拉克吞併科威特,引來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合力打擊,最終以武力幫助科威特復國,蘇聯當時作為伊拉克盟國,雖然不支持武力打擊伊拉克,但是已經是解體前夜,無力迴天。

但是對於之前十多年前發生的印度吞併錫金事件,美國蘇聯任何一個國家似乎都成了“啞巴”和“癱子”,啥也沒說,更別提提刀動手了。而錫金,最終被印度吃掉直到今天。不妨把兩個案例對比著說,這樣原因更明顯。

一、錫金偏居山地內陸,無甚資源;而科威特地處海灣,且石油資源豐富

錫金,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小國寡民,交通閉塞,對美蘇這樣的超級大國來說,既不是交通樞紐也不是戰略要地,同時,也沒有世界上特別稀有的戰略資源,干涉這裡無利可圖。而科威特,身處波斯灣,航運便利,本身在石油航線之上,同時科威特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干涉並加強和科威特關係,在軍事和經濟上都有利可圖。

二、印度對錫金進行了幾十年蠶食;而伊拉克猛然吞併科威特

遠在1947年印度獨立後,就開始以英印殖民者繼承人自居,強令錫金接受了印度繼承英國的一系列特權,簽訂《維持現狀協定》,印度向英印殖民者一樣繼續向錫金派駐專員(太上皇)。同時,印度不斷加碼,1949年,派印度人當錫金首相,1950簽訂所謂和平條約,將錫金變為自己的“保護國”,之後不斷開展各種控制活動,甚至派出軍隊,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蠶食和控制,最終在1975年廢除錫金國王吞併錫金。頗有點溫水煮青蛙的味道,吞併時有些“水到渠成”,早就知道並接受印度與錫金“特殊關係”的美蘇也說不上太多。而伊拉克是突然併吞科威特,之前沒什麼徵兆,非常突兀,讓美國大為震怒,蘇聯就是想幫,也是在是出師無名。

三、印度是南亞“超級大國”;而伊拉克僅僅是中東強國之一

印度一向自認大國,這在南亞地區,顯然是事實。經過1971年直接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之後,印度成為南亞無人匹敵的“超級大國”,南亞地區的事務中處於絕對主導地位。這種實力地位,成為美蘇都想爭取的大國,幹出吞併錫金之事,也只能睜一隻閉一隻眼。而伊拉克,雖然實力不俗,但是周邊地區性強國眾多,比如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以色列,算不上超強絕倫,像滅科威特這種增強自身國力行為,別說美國,地區一票強國也害怕伊拉克國力增強威脅自己也會反對。在打擊伊拉克問題上,美國可以說有一批支持自己的中東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