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俗語:“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與朋友、親戚相處正是如此
我們作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無可避免的要和其他的人打交道,但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這件事情實在是個大學問,不是光從書上看來就能學會的,還要在實際的生活中滿滿摸索,這個過程是漫長且遇到很多麻煩的,所以我們有時候可以根據老一輩的人留下的經驗去學習和別人如何相處,就好比這句俗語:“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是古人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的人際交往中會遇到的情況,希望後代可以引以為戒。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句話反映了什麼情況。
久住令人賤
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在別人家裡住的時間長了,就會親切主人家的不滿,甚至會看不起你。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好客”,在古代就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詩句,說明了朋友的到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中國人在招待的朋友的時候也是十分熱情,好酒好菜的招待,更會讓朋友在家中小住一段時間,大家在一起懷念懷念之前的時光,侃東侃西,好不快樂,但是等到朋友住的時間有點長了之後,就會覺得不像剛來的時候那麼親密了,並且不管你們之前關係有多麼好,你總歸是客人,在被人家裡常住必然會給人家造成很大的麻煩,朋友就算表面上不說,你自己也會感覺到不舒服。
不僅僅是和朋友,人與人之前相處有條定律:近臭遠香,如果長久的待在一起,就會有矛盾,所有的缺點都會暴露放大,關係就會變差。而如果不待在一塊,不時地聚一下,相處反而會很愉快。家人之間相處也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小矛盾發生,你和朋友在一起時間長了,這樣的事情自然也會發生,長時間的摩擦下,感情是會出現裂痕的。
頻來親也疏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而親戚就是一個介入父母和朋友之間的另一種關係,親戚之間大都有血緣或親緣關係,這種特定的關係決定了彼此之間的聯繫的親密性,這是我們人脈資源中的重要一脈。但是這樣關係的維持更是一個難題,你不能太親近,卻也不能太疏遠。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當你遇到困難時,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親戚幫助。作為親戚,對方也大都會很熱情地幫你,但是親戚相幫也遵循“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的原則,也是將親戚的幫忙看成是理所應當,那麼再好的關係也會淡薄。
所以找親戚幫忙這個事情還是可以找的,但是要及時對人家的幫助給予反饋,要懂得禮尚往來,你來我往,關係才會長久。要是一昧的索取,最後只會導致親戚關係的破裂。還有需要注意的是,親戚關係也是一種比較複雜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親戚之間存在著多種差異,比如經濟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這些差異既可能成為彼此交往的理由,也可能成為產生矛盾的原因。所以找親戚幫忙既要找真的能幫上忙的,也好看看對方和自己的各方面是不是差不多,不然以後的人情就難還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所以在與很多人相處的時候,“人情”這個東西就是我們交換的貨幣,我幫了你一個忙,你不用給我錢,只需要請我吃頓飯或者是下次你幫我一個忙,這個欠著的東西就是“人情”,“人情”作為一種人際交往中的貨幣卻沒有一個實際的價值,所有就不好衡量,有時候你將它的價值估算低了,那麼就有可能產生矛盾,這就是與親戚朋友之間遠近的一個原因。
小編有話說:古人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以血緣論遠近,而以真情論親疏”。我們和親戚,朋友之間的感情是慢慢培養的,也會被慢慢消耗的。只是很多時候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不知道自己的方式已經給別人造成相當大的困擾了。就好比上面說到的去朋友家做客,你覺得多住些日子是為了加深感情,可是對方可能已經到了麻煩,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少住些時日呢,這樣雖然有很多事情或者感情沒有交流,但是也為下一次的見面留下了期盼。和親戚相處,禮尚往來,互不虧欠,感情才能加深,要知道距離才能產生美。
閱讀更多 朝野說古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