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情緒在萎靡週期,有一種力量正在醞釀大反轉——職業遊資東哥

最近的行情,最大的特徵就是進攻慾望幾乎殆盡,超短情緒失去了固有的節奏,過去的情緒週期三板斧節奏明快,用心觀察踏準節拍總是能夠在模式內捕獲利潤。

然而最近一個半月的行情,市場進入混沌週期,情緒逐漸走向萎靡,這讓很多超短新手難以理解情緒,偏信一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不負責任的論調,以為超短模式走向末路,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當前的超短情緒的內涵,展望一下未來可能的情緒演繹。

超短情緒行走在萎靡週期

當下超短情緒有三個特徵:

1、空間難以開拓

深圳示範區這個題材之後,8月31日到11月1日之間,市場反覆衝擊不過6板空間,11月1日至今,市場一再努力無法突破一波5板的高度,這與之前九鼎新材二波一路7板、深賽格一波9板形成鮮明的對比。

2、高標難以帶動跟風,題材的連貫性極弱

雖然市場無法走出一波7板的龍頭效應,但過程裡也嘗試過類似當代東方這樣9天7板,5+2的空間博弈,也曾出現漫步者這樣14天翻倍(10.25-11.14),斷板持續反包的空間突破。很多超短選手會把空間突破默認為是賺錢效應來臨的標準,這也是對的,但當做唯一標準有時候就會有失偏頗,除了空間瓶頸的突破,市場是否存有賺錢效應,還需要觀察是否有增援資金進場,挖掘龍頭補漲,開拓主流之外的題材挖掘。

讓人失望的是,過去三週市場曾有兩次像樣的嘗試,一次是漫步者突破空間效應時智能穿戴當天迎來增援資金在題材內做出多隻首板補漲,第二次是當代東方、鼎龍文化和盛天網絡三隻高標在銜接過程中,市場認可雲遊戲的題材思路,在11月19日應該遊戲板塊的首板爆發,這一次的假動作連我們都吃晃了。然而,兩次集中性的跟風進場,最終都是一日遊,次日銜接無力,市場未能在主流題材內培育出龍二龍三,也因為跟風不力導致龍頭持續向上信心不足,題材內的持續補漲都做不到,那偶發性的題材外試圖挖掘次主流非主流題材,基本上都是日內啟動日內破產。

以上兩點,是市場反覆嘗試走入賺錢效應週期最終未果的外延特徵。

3、市場失去節奏

對剛入門的超短新手來說,對市場裡超短情緒的理解,可能也只是覺得市場羸弱賺不到利潤;對老手來說是最困擾的方面不僅於此,比這更弱的市場今年下半年我們就遇上過,一樣憑藉模式內的信號在九鼎新材身上兩波翻倍,老手困擾的地方在於,市場固有的“試錯—聚焦—跟風—擴散—出清—重新輪迴”——這熟悉的節奏,突然就變得模糊了,試錯出來的高標往往沒有焦點效應,帶不出來跟風以及擴散,一波看起來將將就要形成的賺錢效應往往還沒白熱化,就自發性的溫和消亡了,就像跳慣了節奏明快的迪斯科的摩登青年,走進舞池聽到的是催眠曲一樣不知所措。

專業表述,就是等不來超短情緒趨勢轉折的信號,想要轉點出擊往往等不到轉點突發。

以上的特徵,是超短情緒行走在萎靡週期的一種信號。

萎靡現象的內因

要理解為什麼超短情緒會突然失去固有節奏,首要理解他的成因。

1、注意力的分流

超短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固有圈子,牛市迎來新鮮血液,因為模式最為暴利,熊市抱團取暖,往往是市場裡唯一能夠週期性提供賺錢效應的一個小局部,一般來說,這個圈子隨著環境的變化適應性的擴容或萎縮,不變的是其情緒博弈、籌碼博弈這兩點內涵外延出來的節奏特徵——隨著獲利與虧損的累積,極點反轉,週而復始,節奏上高頻而明快。

但當超短圈子之外出現了另一種形式的賺錢效應示範,特別是其故事性的內涵得到普遍的市場認可,趨勢性的營造出來超預期的賺錢效應的時候,這種趨勢可能對超短內部的資金造成注意力分流。

拿今年下半年舉例,因為科創板的開市,也因為5G的正式商用帶來的國內軟硬件廠商的營商模式升級,以券商和機構為主要代表的群體,普遍發聲看好所謂“硬核”科技股走趨勢性行情,機構在這個邏輯下持續買入,形成了自我印證,也確實造就了一批牛股,滬電股份、萬集科技、歌爾聲學、韋爾股份這樣的標的,過程裡漲停不多,但回頭一看幾個月下來也有幾倍漲幅。

這非常像2017年10月之後,市場徹底認可了券商力推的供給側改革邏輯下“剩者為王”的白馬題材,走到後期除了煤飛色舞一波翻倍,連保險銀行都被激活開始走趨勢翻倍。

還記得那個時間段,確切的說是2017年10月14日到2017年12月20日期間,超短情緒比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整整兩個月,市場的漲停連板最高3板,衝擊四板全部失敗,並且還不是天天有三板,隔兩三天才能博弈出來一個三板,就這麼斷續的維持著超短的火苗。

這就是超短情緒萎靡的一個重要原因,有外在的其他盈利模式對超短圈子內的資金造成分流,還在堅持情緒、籌碼博弈的純超短選手日漸減少。

2、意外事件的兌現

這個意外事件,可以用雄安題材突發舉例。雄安題材給我們造就的印象,不是超級賺錢效應,而是一肚子的苦水吐不出來,史詩級的利好最終讓潛伏和長期套牢的資金最終獲利,很多經驗不夠豐富的博弈情緒的超短選手一開始買不進去,等到終於流動性釋放的時候,成了最後一棒接盤俠。這在當時使得超短這股最無畏的勢力遭遇重創,被他們接盤獲利流出的群體,大多不是超短,走了就不會回來。

這之後,超短的情緒低迷了一段時間才重新得以恢復。

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因為最近的超級題材區塊鏈,規模不如雄安,但是過程極為類似,超短資金奮勇無畏的為前期套牢和精準潛伏的長期資金解了套,這些獲利了結的資金不是超短,拿著錢不會回到超短的領域做情緒炒作,而鉅虧的超短資金在這波看起來很美的題材行情裡割肉出局,無論是資金的實力還是操作的信心,都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這個過程造就了對任何一個新題材都心存疑慮,忌憚後手

3、指數位置的敏感性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或者說是最重要的方面。

還是拿2017年末行情舉例:

超短情緒在萎靡週期,有一種力量正在醞釀大反轉——職業遊資東哥

(上圖是當前的滬指k線)

超短情緒在萎靡週期,有一種力量正在醞釀大反轉——職業遊資東哥

(這幅圖是2017年10-12月的滬指圖)

指數上二者相似之處在於年線承壓,成交縮量。情緒上呢?別無二致的萎靡,失去節奏。

回過頭來看這兩個時期,真是異常相似,都是指數徘徊於敏感點位,場外資金只等靴子落地;同時場內鼓吹價值邏輯,2017剩者為王,2019科技硬核,對超短造成抽血效應,情緒萎靡不振,只是2017年的超短情緒低迷程度更甚。

超短是市場裡最敏感的群體,超短情緒往往領先市場,比如在機構鼓吹“科技硬核”的下半年,超短已經在上半年把5G邏輯翻了個底朝天,我的理解是,超短合力造就的一波10倍的東方通信,才啟迪機構意識到科技股的價值重估。

但也因為超短的敏感,在指數漸行到敏感位置的時候,超短往往是最有紀律性的群體,收縮,觀望,避戰,等待市場築底企穩或者放量破位後,再挖掘賺錢效應,這是職業超短的共識。

所以,當前指數跟2017年下半年一樣,橫移趨勢漸漸迴歸到年線附近時,超短資金更多的選擇場外觀望,把博弈的任務交給職業遊資,這就造成了眼下跟風、擴散不力的局面。

未來的應對

其實超短的生命力異常頑強,每年都有人說超短模式過時了,現在已經是某某模式的天下,最終回頭看都是自己打臉,超短不僅沒有失效,一旦迴歸往往造就劇烈的賺錢效應,重新凝聚人氣後更顯茁壯。比如最近很多主流超短媒體建議超短選手轉行趨勢,我一聽就知道,超短的春天不遠了。

2017年12年中旬以前,那個時候我差點真的絕望,連續一個多月市場最高3板,甚至連續幾天只有首板,加上各路媒體鼓吹的“剩者為王”的白馬價投邏輯,差一點就摧毀我的職業信仰。這個論調最盛的時候,我記得我一個朋友最終在小盤銀行股最後一波衝高中認虧出局,我們在貴州燃氣和華森製藥引領的超短情緒中一波回血。

這讓我最終認識到價投、趨勢、超短題材都一樣,根子上都是一幫信眾對一個故事的信仰追逐。也讓我對索羅斯那句金融即假象的名言多了一層理解。

未來如何應對?

1、崩潰點的應對,預期來源於指數暴力選向的共振

當下的指數環境和情緒階段,如果能夠突然形成共振,可能會引發場外迴流,超短王者回歸。這是我們常說的指數突破造就的超短聚焦。這裡指數做什麼樣的方向選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放量選向。

2、萎靡點的應對,預期來源於矯枉過正過程裡的情緒劇烈反轉

老股民都說,橫有多長,豎有多高。超短圈子裡,也有類似表述,那就是:朦朧萎靡的程度越是接近嚴寒,越是意味著超級賺錢效應,超級龍頭正在孕育。

其實萎靡環境裡缺失的是明快的節奏,但不是沒有節奏,2017年12月20日橫空出世的貴州燃氣和後來者華森製藥,事後看市場是給出了絕對準確的情緒指標的,信號精準的發作與20日當天——節奏不是失去了,只是換了一種相對漫長的方式。

(作者為某遊資團隊首席策略官)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供交流學習,請不要作為投資決策所用。不對任何人的投資行為負責。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