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如何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

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從哪裡來、往哪兒去呢?從哪裡來?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1990年,為了闖出一條路,我們建立了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我國資本市場是從改革中來的。那麼要往哪兒去?彼岸在哪兒?在建設一個具有成長性、能夠使投資者有很好預期的資本市場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知道中國資本市場前行的彼岸,那就是建設全球新的國際金融中心。

吳曉求:如何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

本文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萬里智庫學術指導——吳曉求

建立起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邏輯起點後,就不難看清楚應採取的具體措施。


一是重新審視資本市場的法律制度體系

中國資本市場要有科技創新的理念,要有後工業化的概念,要有信息社會的思維。所以,從刑法、公司法、證券法到股票發行條例、交易規則、併購重組、信息披露、退市準則等都應修訂完善。這意味著對資本市場的理解應該有脫胎換骨式的變化。比如,很多高科技企業有其股權結構的特殊性,往往創新能力很強,有很好的未來預期,但如果股份過於稀釋或者要進入的資本過大,創始人就可能被取代,成為小股東或者出局。在制度上一定要想辦法讓這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少數股東掌握公司發展航向。所以公司法、證券法要有一些特殊條款。這是這對立法機構的重大挑戰,對中國法學界也是重大考驗。

二是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理念,建立處罰機制嚴格、處罰標準高的資本市場。

現在技術很發達,比較容易查證。一旦出現違法行為,就要讓違法者付出高昂的代價。歷史上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資本市場上虛假信息披露、假併購重組、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屢有發生。實踐中,向銀行騙取貸款,判刑往往比較恰當。而資本市場的欺詐比銀行騙貸所帶來的危害大得多,涉及成千上萬投資人的利益,以往過輕的處罰是不公平的。對資本市場嚴重的違法行為不但要罰得違法者傾家蕩產,重者還要讓其失去人身自由,終身監禁。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制定了法律就要嚴格執行。因此,法律要修改,違規違法的處罰標準要提高。讓投資者、企業家們只有通過自己的能力合法創造財富。

三是鼓勵企業的併購重組行為

長期以來,我們重視IPO,不重視併購重組對上市公司的價值,不理解併購重組對資本市場成長性的作用,誤以為資本市場的成長是通過IPO規模擴大實現的。市場真正成長的力量,除來自上市公司自身發展和創新外,更重要的是來自併購重組。世界500強企業成為跨國公司多數是通過併購重組實現的。通過對上游資源、下游產品或者橫向擴張進行併購重組,可以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資本市場的要義,就在於資本市場有對存量資源再配置、再重組的能力,企業通過併購重組迅速擴大規模,繼而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市場定價能力。企業價值的提升,除了科技創新、自身再生能力提高外,併購重組是最重要的機制。發展中國家資本市場成長的重要力量來自併購重組。

四是提高退市效率

市場上有一些質地很差的上市公司,價格反覆大幅度波動,擾亂了資本市場的價值觀,扭曲了市場的定價功能,這類企業必須迅速退市。市場要有一個吐故納新、淘汰落後的機制,以維持市場的正常秩序。只有這樣,資本市場才能找到適當的定價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