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2與東風-17,兩款高超音速導彈有何不同?

魂舞大漠


東風-17中近程彈道導彈在今年70週年國慶大閱兵上驚豔亮相,一度引發國內外各界高度關注與探討,網絡上一度呈現出東風-17壓倒東風-41的輿論態勢。只因為其獨特的三稜體戰鬥部設計,被外界廣泛認為是中國已經實際列裝的高超聲速導彈。

在上月底央視的一檔節目中,在盤點美俄高超聲速武器發展境況的同時,也對我國的星空-2高超聲速飛行器研製情況進行了披露,可謂是繼東風-17之後,一石再次激起千層浪。根據央視披露的信息顯示,我國高超聲速飛行器星空-2在去年8月份進行了試驗飛行,這個過程中完成了主動段程序轉彎、整流罩脫離、各級火箭分離、試飛器釋放自主飛行、彈道高機動轉彎等一系列動作,最終落入預定落區。

從外形上看,中航科技集團第十一研究院研發的星空-2號氣動外形與國慶閱兵中展示的東風-17有很大的區別,東風-17的戰鬥部特點很明顯,其採用的是三稜體結構,而星空-2號加了一個整流罩,內部外界預測應該是助推滑翔型高超聲速飛行器中對稱旋成體、扁平橢圓形截面升力體和乘波體三大類中的扁平橢圓截面升力體,當然我們從星空-2號公佈的外形中很難得到證實這一點,屬於推測性的結論。

在報道中提到,星空-2號在去年八月的實驗中整個過持續了將近10分鐘,參照國際上對高超聲速導彈的定位為速度超過5馬赫的飛行器,這就意味著該型試驗飛行器全程在千公里以上,屬於不帶巡航動力的滑翔器,滑翔器被釋放後,本身在大氣層內或者邊緣依靠滑翔體氣動產生的升力飛行,能夠進行連續的大機動過載實施機動,整個運作原理應該和東風-17大致類似。

未來,星空-2號技術成熟後,將依舊優先使用到火箭軍現役的彈道導彈上,並不排除會衍生出其他更新的型號或者用途彈型上。目前在國際上,高超聲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俄羅斯先後推出匕首、先鋒、鋯石等型號,甚至宣稱其先鋒型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8馬赫,這個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美國在高超聲速領域雖然勢頭沒有俄羅斯這麼強勁,但是發展並不落後,美國已經多次試驗過獵鷹HTV-2、美國陸軍的AHW導彈,美國空軍也在研發“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另外還開發了自帶巡航動力系統的X-51A導彈和計劃中SR-72高超聲速飛行器以及雲霄塔空天飛機。型號繁多、構型齊全,只不過在時間軸上略慢了一些。

客觀的評價,我國在高超聲速導彈領域發展較為迅速,東風-17已經實際列裝部隊,在時間軸上我們基本上趕上了國際發展水平,在體系化發展方向尚有一定的欠缺。東風-17和星空-2內在的不同因披露可靠資料較少尚不得而知,但其在外形上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星空-2號加裝了整流罩,同時大概率採用的應該橢圓形氣動設計,東-17則是三稜體構型。

上述都是基於當前央視公佈的信息作出的評判,至於細節上的東西不做過多的解讀,畢竟很多信息目前還處於保密範疇,沒有詳盡的資料做評判那是主觀臆斷式的推測,沒有實際的必要性,且容易混淆視聽。


鷹鴿分析


“星空”-2和東風-17都是我國研發的彈道式高超音速導彈,兩者只看新聞報道很難看出多少區別,畢竟他們的類別非常接近。不同只在於,東風-17已經高調亮相併且服役,但是“星空”-2目前只是進行過試射,公開報道的試射只有1次。

圖為“星空”-2導彈在運輸和發射的現場畫面,“星空”-2比東風-17公開的更早。


“星空”-2導彈於2018年8月3日首次試射,是我國繼“凌雲”導彈後公佈的第二款高超音速導彈,他的公開比東風-17都要更早。當天,試射的“星空”-2導彈在30公里高度飛行了400多秒時間,平均飛行速度為5.5-6馬赫,準確命中西北某靶場目標。根據報道,“星空”-2在測試中完成了主動段程序轉彎、拋整流罩、級間分離、釋放高超音速飛行器自主飛行、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

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是最先進的乘波體形式,是我國首次公開已經服役的高超音速導彈。


根據報道,我們可以推測出,這種導彈屬於彈道導彈,而且是2級導彈,分為下面級和彈頭部分,他可以進行機動變軌,屬於乘波體高超音速導彈,但是他的飛行速度並不是特別快,作為高超音速導彈,他的飛行速度只有5.5-6馬赫,這個速度說明該導彈是在大氣層內飛行,屬於低彈道飛行導彈。彈頭可以自主飛行,可以進行彈道大機動轉彎,說明彈頭具備機動性能,可以進行跟蹤打擊和精確攻擊。

圖為東風-17導彈的乘波體彈頭特寫,可見其擁有空氣舵。


“星空”-2導彈飛行了400多秒,按照他的速度,起碼射程達到了1000多公里,在這個距離可以稱之為中程彈道導彈了。我們再來看看東風-17導彈,根據報道,東風-17導彈也屬於彈道導彈,但是屬於高拋彈道,可以在大氣層外飛行,飛行高度超過了100公里,達到了“星空-2”導彈的3倍不止,在這個高度,他達到了15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

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同樣是乘波體導彈,但是因為東風-17飛行高度高,達到了臨近空間高度,因此彈頭在沒有空氣阻礙下飛行速度更快,也同樣可以進行機動變軌,但是這種變軌和機動遠沒有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機動式導彈更為靈活,大氣層內飛行的“星空”-2導彈有空氣舵,再加上自主動力飛行,他具有可以自己大範圍改變飛行軌跡的能力。

圖為東風-17導彈。


就突防能力來看,東風-17要比“星空”-2更強,“星空”-2的飛行速度雖然也基本不可攔截,但是其飛行的高度和速度都處於可以被S-400、紅旗-9、愛國者PAC-3等防空導彈可以攔截的區間內,只是這個攔截到的概率很低罷了。東風-17則是純粹無法攔截,其飛行的高度超過了防空導彈,但是低於反導攔截彈,其飛行的速度大大超過了目前最快的防空導彈數倍,也就是說,東風-17導彈的打擊威力和效率都比“星空”-2更高。

圖為乘波體導彈,目前世界上能夠研發成功乘波體高超音速導彈的,只有中美俄三大國。


從射程看,東風-17可達1800公里左右,“星空”-2為1000公里左右,相差將近一半,“星空”-2導彈的戰術打擊意味更強,可以用於一般性打擊,東風-17則需要針對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成為一種戰役、戰略導彈,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區別了。


海事先鋒


依照公開的畫面,被指為星空2的火箭測試,透露出的消息是,準確命中,大機動轉彎,自主飛行,火箭助推,臨近空間,乘波體結構等等。噫,這與剛亮相的東風-17,又有何不同呢?

答案在於臨近空間,東風-17是再入大氣層的滑翔式彈道。同是乘波體沒有錯,秘密就在有了不同選擇。乘波體利於實現控制,確保了打擊精度,並非沒有弱點,飛得不快,易遭到攔截,如果飛行軌跡固定,理論上不管多快的導彈,皆有可能被攔截掉,我們亮相兩款不同彈道的高超音速導彈,意義還不是一清二楚嗎?不同軌道,現有防空系統都難攔截,那麼我們的進攻就會更完整,在未來就會更有利。

“先鋒”導彈的實驗

國際上軍事大國高超音速導彈飛速發展,俄羅斯成功打造出兩款,“先鋒”和“匕首”;美國近日成功實驗了兩款不同型號,起得早趕了一個晚集。

此前陸海空都推出各自相關型號,如X-51A、X-43A和HTV-2等,甚至名字都起好了,什麼“馭波者”、“獵鷹”等,叫得不謂不響亮。今天實驗目似為成功,就有媒體問到新任防長埃斯珀,將到何時能部署,他的回答是可能只需要幾年時間。因而東風-17亮相時,美國媒體斷定,現在屬於東風-17時間。

要說憑藉美國強大的科技實力,沒有理由不成功,失敗總是成功的基石,只要找準了道兒,雖然不免跌跌撞撞,但實在並沒有什麼。

我們的成功,也緣自多年努力,被人編為DF-ZF和WU-14一類,正像今日星空-2與東風-17,叫著名字就覺得不像是現役,而是標準的實驗型號一樣。行得春風方能望秋雨,誰都不能例外。


魂舞大漠


東風-17和星空-2號都是高超音速導彈,只不過東風-17已經服役了,而星空-2號只是做了一次實驗而已。或者來說,星空-2號只是載體火箭的代號,而裡面的高超音速彈頭可能是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早期的驗證型號。也有一種可能是星空-2號和東風-17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導彈。

星空-2號在10分鐘的實驗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飛行動作,包括“主動段程序轉彎,整流罩脫離,各級火箭分離,試飛器釋放自主飛行,彈道高機動轉彎”,在這一系列動作之後星空-2號最終落入預定落區。此次實驗,標誌著我國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已經可以到了實戰化的程度。



第一種可能性,星空-2號是東風-17的早期驗證型號

不過可以知道的是,星空-2號高超音速導彈也必須依靠火箭助推器,這點和東風-17導彈的發射方式一樣,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按射程來說屬於中近程導彈,其射程在0——3000千米之間。而星空-2號的速度為在5.5—6馬赫左右,飛行了400秒。粗略得算一下,其射程也在1000千米左右,兩者的射程有重合點。但聯想到星空-2號是實驗型號,射程沒必要太遠。


第二種可能性,與東風-17完全不同的導彈

從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圖片中看到,其彈頭並沒有進氣道,也就是說其採用的並非是超然衝壓發動機。而星空-2號是在整流罩中,也無法推測其是否有進氣道以及使用了超然衝壓發動機。根據其採用火箭助推的起飛方式,或許可以大致想一下。當火箭助推器將其加速到預定馬赫數時,就進行了分離。然後由彈頭獨立得發動機提供動力。報道中說,其在30千米的高度進行400秒左右的飛行實驗,普遍認為大氣層的高度為10萬米。也就是說,星空-2號還是在大氣層內活動的。而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是由火箭助推器將其送到大氣層外,在返回大氣層。由此可知,星空-2導彈和東風-17並不是相同的。或許其的飛行方式更像是X-51,只不過將助推段改為了火箭發動機。



以上的兩種情況,個人認為第二種可能性更接近實際。也就是說,我國在研製兩種高超音速導彈,一種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也就是星空-2號;另一種則是東風-17,先進入大氣層外,再返回大氣層內。
無論是東風-17也好,星空-2號也罷,都證明了我國在高超音速領域的發展極為迅速。以後來者居上的實力,可以與美俄同臺競技,已經是了不得的成就了。在未來,星空-2號也可以列裝我國火箭軍,與東風-17一道成為我國突破反導系統的殺手鐧,一同鑄就我國威懾力量的中堅力量。(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這玩意是2018年透露出來的玩意,東風17是今年公佈服役的具體型號,按推測這玩意應該是東風17正式定型前的的驗證機之一,或者說是衍生型號之一(根據目標要求不同一個導彈會衍生各種針對性的型號),當然了不管是不是具體的型號,但可以確定的是同類型產品驗證器。而中國一旦公開披露的軍工科技基本都是技術已經達到預設既定要求的,也就是說可以短時間內就能定型生產的。

而命名星空2這樣比較和諧些,真正定型了指定是東風快遞家族統一馬甲[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毒聚一方


星空2為臨近空間飛行器,臨近空間指地面以止20到100公里。星空2可以較長時間持續在此空間飛行。而東風17並不具有這種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