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未來的“南通新機場”定位是“上海第三機場”


靴子落地!未來的“南通新機場”定位是“上海第三機場”

民航資源網 /文 原標題:這才是未來的“南通新機場”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為《綱要》)。

  其中,關於南通新機場的正式官宣,備受關注。

  《綱要》明確提出,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鞏固提升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增強面向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的輻射能力。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其實,這一說法,早在今年7月,就已有相關報道。南通市市長徐惠民在一檔直播節目中公佈: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已被列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重要組成部分,和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共同組成上海航空主樞紐。

  此次來自中央的正式官宣,再次明確了南通新機場的定位。同時,毫無意外的,再次引發了關於“上海第三機場”的又一波討論和猜測。


靴子落地!未來的“南通新機場”定位是“上海第三機場”

 “上海第三機場”緣何長居熱搜榜?

  早在2009年,“上海第三機場”的提法就開始出現在公眾視野。當時,有媒體報道稱,嘉興軍用機場將改建成軍民合用機場,文中就提及“可以將嘉興機場定位為上海第三機場。”

  如今,十年過去了,嘉興機場尚未通航,但關於“上海第三機場”的討論,卻從未停歇。除了南通,還包括崇明、奉賢和蘇州等地,都曾多次被坊間傳為“上海第三機場”候選名單。

  今年3月,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顧曉紅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民航局沒有受理過上海第三機場選址的申請。在全國民用運輸機場佈局規劃當中,也沒有上海第三機場。”今年9月,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謝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未使用過“上海第三機場”的概念。

  雖然已有官方闢謠,但“上海第三機場”的提法依然頻頻見諸報端。

  對此,民航資源網專家歐陽傑指出,長三角經濟重心和航空市場偏於上海西部,虹橋機場趨於飽和,而浦東機場區位相對遠離長三角,交通不便,且上海航空總容量無法滿足需求,由此第三機場說法興起。

  民航資源網專家林智傑則表示,“上海第三機場”的規劃很有意思,很少聽到上海市政府或是上海機場集團提,而多次提出的卻是嘉興、蘇州、南通等地方政府,這本身就比較耐人尋味。

  歐陽傑強調,相對於“上海第三機場”的爭論而言,實際上,上海一市兩場主導國際與國內、國際與國際中轉市場,疏解部分國內中轉市場到其他機場才是當務之急。

靴子落地!未來的“南通新機場”定位是“上海第三機場”

 “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味著什麼?

  “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綱要》對於南通新機場的明確定位。

  對此,歐陽傑表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說法不同於“上海第三機場”,這一說法既不排斥其他機場(如論證中的蘇州機場),也對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有著促進作用和補短功能,尤其是對長三角地區沿海地區的客貨航空市場一體化作用明顯。

  而其實,為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滬通兩地也已共同提出“1+4”一攬子統籌協調合作項目。其中“1”是指大場機場搬遷;“4”即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滬通城際和通州灣。  

  此前,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在現有空域結構下,南通新機場滿足空域容量限制的最大年旅客吞吐量約2360萬人次;如果進一步推進空域結構和飛行程序優化等舉措,南通新機場滿足空域容量限制的最大年旅客吞吐量可以達到4900萬人次以上。

  最新消息顯示,南通新機場目前正處於初步選址階段,對海門市四甲鎮和通州區二甲鎮兩個選址方案比對,選址年底前有望獲批。 

  關於未來的南通新機場,歐陽傑認為,其主要功能是京東物流基地,位於江蘇江北地區,圓通航空基地選址在浙江嘉定機場,兩者均為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可作為上海浦東綜合性貨運樞紐的重要補充。同時南通新機場也是區域性客運樞紐機場,可滿足江北地區航空旅客出行需求,尤其與沿江高鐵的直接銜接,通過空鐵聯運方式,串聯整個沿海高鐵沿線地區航空客貨市場。

  林智傑也指出,怎麼才能讓南通新機場吸引上海蘇州、南通、無錫等地的國內客源迴流,為即將飽和的上海兩場騰出更大的空間構建航班波。從國際經驗來看,單一樞紐的效率最高,兩場三場本身對國際樞紐建設是減分的,怎麼才能做好“一市三場”的上海國際樞紐建設方案?是下一步值得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