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被一個混混收復了?辛亥革命的一樁奇葩事


揚州被一個混混收復了?辛亥革命的一樁奇葩事

武昌起義爆發

武昌起義爆發後,打了清王朝一個措手不及,朝廷開始調兵遣將前往武昌鎮壓。

武昌起義的第二天,揚州城裡突然開進了一支散兵遊勇。

長官身上裹著白綢子,手裡拿著一支手槍,衝進了當時的鹽運使衙門。

衙門裡確是空無一人,原來朝廷命官早已逃之夭夭,不知所蹤。

長官命令衙役們打開府庫,手下的士兵每人拿了一兩個元寶後就一鬨而散。只剩他端坐在衙門的官椅上,打量著衙門和手上的元寶。

這時,揚州的士紳們也已經得到了消息,以為揚州城被革命軍佔領了,憂心忡忡地派了幾代表人前往衙門打探。

代表們來到衙門,發現衙門就只有一個人,傳聞的大軍連影子都看不到。

於是上前和長官寒暄問好,卻發現他連個囫圇話也說不出來。

代表們心生疑慮,又不敢造次,萬一他真是革命黨呢,萬一大軍就在城外往這開拔呢。但還是要求他寫一個安民告示,以穩定揚州城的治安。

長官深以為意,指著其中一個代表,讓他來寫這個安民告示。

這位代表看了看他手中的槍,只好答應,硬著頭皮寫好了告示。但寫完了發現,衙門的大印不見了。可能是鹽運使逃跑的時候帶走了(清朝時,地方官丟失大印是重罪)。

還好當時的百姓識字的很少,很多政令都是鄉紳代為傳達。於是就隨便找了個木戳,蓋上去了事。

揚州城就這樣光復了。

揚州被一個混混收復了?辛亥革命的一樁奇葩事

清朝的鹽稅重地——揚州

這位長官也就成為了揚州城的都督。每天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每天在揚州城內巡視,還把鹽運使衙門裡的傢俱、器皿等玩意都扔在大街上,讓百姓自取。說,革命了,我發大財,你們這些平頭小百姓就發點小財。

可揚州的士紳們卻一直不放心,總覺得事情蹊蹺。說他是革命黨吧,可沒見他對城內的滿人怎麼樣,而且,這麼幾天了,就看到他一個人,革命黨的軍隊到現在也沒看到在哪了。

於是就開始打探這位揚州的新都督的底細。這不打聽不要緊,一打聽竟然發現,這個人根本不是什麼革命黨,而是揚州城外妓院的一個雜役,名叫孫天生。

士紳們可是又驚又氣,咱們這些好歹在揚州城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卻被這麼個雜役給涮了。真是忍一時越想越氣,於是派人去聯繫當時販私鹽的一個大鹽梟徐寶山(綽號徐老虎)。

既然士紳們許以重利,徐寶山二話不說,帶著自己的私人武裝打進了揚州城,把孫天生打進了打牢,自己坐上了揚州的都督。

或許士紳們覺得讓孫天生坐牢不夠解氣,沒多久,孫天生被砍了頭。行刑的時候,孫天生還大喊:“當了三天的皇帝,夠了!”。

孫天生這麼一號人是怎麼當上揚州都督的呢?

原來,那個時候,革命黨人討論鬧革命的事宜,大多喜歡去妓院,因為那裡人流量大,不容易被發現。孫天生應該是聽了革命黨人起義的隻言片語,知道革命黨人要起義了。碰巧,他和孫中山同姓;碰巧,又認識揚州巡防營的幾個老總。武昌起義一聲炮響,孫天生覺得機會來了,於是跑到巡防營中對那些老總說他是孫中山的弟弟,奉命前來光復揚州。只要打進揚州城,大家就可以發大財。

老總們也不管真假,只要有錢,操起傢伙就跟著孫天生進了城。

進了城,搶了錢,巡防營一鬨而散,全都跑進了妓院、酒館、賭場這些地方。只留下了孫天生一個光桿司令在衙門裡。這才引起了懷疑,被發現真實身份,丟了性命。

雖然這是辛亥革命中的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事,但從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細節的。

首先,揚州作為清朝的鹽稅重地,防守竟然如此不堪,一群烏合之眾沒遇到什麼抵抗就攻進城內,實在是不合常理。

當時揚州最大的官,也就是兩淮鹽運使,增厚(滿洲正紅旗人),聽到革命黨來了,馬上翻牆逃跑,不知去向;另一位揚州知府,嵩峒,也是滿族人,還算有點志氣,投河自盡了,但被就上來了,之後也逃跑了。

同樣的,武昌起義的時候,時任湖廣總督的瑞澂,聽說湖北新軍起義了,嚇得趕緊挖牆逃跑。他這一跑,武昌城內的第八鎮統制張彪表示心裡很慌,礙於面子,稍微抵抗了下也逃跑了。

揚州被一個混混收復了?辛亥革命的一樁奇葩事

瑞澂

當然,不僅僅只是這幾個滿族地方官草雞,其他地方的駐防八旗和都統們,也大多是望風而逃。抵抗。 蔭昌作為當時的陸軍大臣,竟然連前線都不敢去;端方奉命帶兵入川,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結果半路就被自己帶的士兵抓了起來。被抓後為了求饒,竟然說自己原本是漢人,姓陶(他字陶齋)。結果還是被革命黨士兵手起刀落,既丟了命又丟了人。

揚州被一個混混收復了?辛亥革命的一樁奇葩事

端方

看來,有這樣的地方官,清朝滅亡還是具有合理性的。

第二,這件小插曲其實也反映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清朝統治的合法性受到了嚴重的懷疑。這不僅僅是百姓們對清朝的統治失去了信心,就連地方大員們也是信心不足。導致了武昌起義一聲炮響,全國響應的局面。

三,其實對辛亥革命幫助最大的,其實是草包、無能的滿族官員。

之前提到的增厚、端方、瑞澂等,對朝廷鎮壓起義毫無幫助,反而起了極壞的影響,加速了清朝統治的崩塌。

革命黨人彭家珍用炸彈把良弼炸死後,第二天,滿族官員竟然每一個趕來上朝的;瑞澂逃跑的消息傳到北京,當時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要求將他革職查辦,隆裕太后制止了他,說,庚子那年,我們不也逃跑了嘛。這麼善於原諒自己,也是夠讓人哭笑不得了。

揚州被一個混混收復了?辛亥革命的一樁奇葩事

內閣總理大臣——奕劻

揚州被一個混混收復了?辛亥革命的一樁奇葩事

隆裕太后

當然,清朝滅亡的原因很多,這裡只是舉個小事例,以小見大,發現歷史大事件和細節方面的內在邏輯。如果大家有新的看法和感悟,還望多多與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