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新機場片區配套建設全面推進 計劃總投資上千億元

廈門新機場片區配套建設全面推進 計劃總投資上千億元

2019年12月3日,未來新機場航站樓前的交通中心工程現場,工人們正在繁忙地樁基施工。(本報記者王協雲航拍器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陳運軍 徐景明) 今年以來,廈門新機場片區建設大步前行:在國家相關部委辦局的大力支持下,1月13日綜合保護帶獲批,5月13日立項獲批,9月13日總規獲批,11月13日行業意見批覆……新機場項目極其複雜,2019年取得的連續突破,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

“一年有突破、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當前,廈門新機場片區建設者們正以跳起摸高、奮鬥打拼的幹勁與豪情,以千軍萬馬狂飆突進的態勢和氣勢,全速推進配套設施建設,通過落細落實項目,做大做強臨空產業,全力發揮新機場在促進跨島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的引擎作用。

截至目前,廈門新機場片區已策劃生成項目超過100個,計劃總投資上千億元,一座壯觀的現代航空城已繪就藍圖。

【現場】

繁忙工地新引擎振翅待飛

翔安大嶝島,旌旗獵獵。深秋的陽光灑在一望無垠的廣闊沙地上,上百臺樁機設備高高聳立,滿載混凝土的貨車不斷運送進場,打樁聲、轟鳴聲和著呼呼的風聲,彷彿高亢嘹亮的變奏曲。雖然此時施工的只是片區配套的道路、地鐵、水電等市政、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但站在規劃設計圖旁,鉅變前夜的震撼已經迎面撲來。“我們所站的位置,是未來新機場航站樓前的GTC(綜合交通中心),出發、到達的旅客可通過這裡搭乘兩條地鐵線、一條城際軌道,快速前往市區和省內其他地區。”機場片區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

不止如此,記者在採訪中看到,整個大嶝島四處皆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機場快速路、機場大道、溪東路、大嶝南緣片區和蓮河片區軟基處理……一系列配套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建設者們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以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誤不得的緊迫感,爭當奔跑者、追夢人,全力推進各項建設。透過繁忙的施工現場和指揮部工作,我們看到的是“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戰鬥姿態,是能幹事、敢幹事、善幹事、幹成事的堅實步履,是對新時代新徵程的高亢呼應。

按照現場展示的規劃設計圖,新機場航站樓建成後將成為極具地方特色的超大型現代化航站樓;新機場規劃建設4條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級,是國際最高等級機場,可接待目前世界最大飛機起降;新機場終端旅客吞吐量達8500萬人次/年。

“廈門新機場定位為我國重要的國際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國際貨運口岸機場、兩岸交流門戶機場。這是一座百年工程,是特區跨島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的一個新引擎。”一位工作人員說。

【突破】

審批工作實現多項“首個”“唯一”

業內人士指出,廈門新機場的建設,將解決特區航空產業發展的燃眉之急——自1983年建成投用的廈門高崎機場,歷經兩輪擴建,年吞吐量從最初的100萬人次,發展至2018年的2650萬人次,運營境內外航線174條,已日趨飽和,是全球最繁忙的單跑道機場之一。同時,受到周邊環境和土地資源等多種條件限制,高崎機場沒有條件擴建停機坪和跑道等設施,只能選擇新址新建。

千年潮未落,揚帆再起航。我市從2007年就啟動新機場前期工作,經過長期、細緻的實地調研、科學論證,2014年底,大嶝場址從11個備選方案中脫穎而出。8年選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廈門新機場建設工作的複雜性與高難度。

2017年初,如何有效破解項目報批這塊“硬骨頭”,成為機場片區指揮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恰逢國家機構改革,前期手續審批流程發生重大變化,需要在申報溝通方式進行一系列創新,加上項目本身的特殊性,相關工作可謂是難上加難。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領導親力親為,指揮部上下齊心協力、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穩步推進,今年5月廈門新機場順利獲得立項批覆,成為國家機構改革後首個獲批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樞紐性新建機場。

未雨綢繆,創新突破。早在立項報批之前,機場片區指揮部就提前組織開展總規和工可報批材料的準備工作。在國家部委支持下,先於工可組織總規評審。同時,根據審批新要求,快速補充完成四型機場(人文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平安機場)及綜合交通規劃等“五個專篇”的報告編制,一次性通過評審工作。基於此,新機場總規於9月份獲得批覆,許多前期審批事項創下國內民航發展史新紀錄。目前,還有一些前期審批工作正在攻堅,完成後,新機場的航站樓、跑道等核心功能區就將全面動工建設。

【進展】

片區已策劃生成項目超百個

廈門新機場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工程,從用地、用海,再到配套道路、軌道交通、供電供油,還有航空產業區、居民生活區……如果細分成一個個子項目,足有成百上千個。目前,新機場片區已策劃生成項目超過100個,計劃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至今累計完成投資超過300億元,其中已開工建設的配套設施項目44個。

“每一個工程都可能變成卡脖子工程,我們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耽誤不得。”機場片區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這要求我們要把項目梳理得更清楚、把施工時序安排得更科學,‘磨刀不誤砍柴工’,確保新機場建設保質保量、安全高效完成。”

先行先試促開工,科學統籌快建設。站在新機場核心區,放眼望去,通往新機場的八車道快速路正在進行掃尾施工,雄偉的跨海大橋將天塹變通途,新機場“三縱三橫”路網初具雛形;大嶝第一中學、陽塘安置房等一批民生項目陸續開工……新機場的建設,正在帶動一個片區乃至城市的騰飛。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大招商、招大商的思路下,截至目前,機場片區已對接18家央企、世界500強企業,一系列產業項目正在加速進場。可以預見,廈門新機場不僅將滿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改善我市投資營商環境,也將成為我市跨島發展的新引擎和廈漳泉同城化、閩西南協同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橋頭堡和服務國家開放發展的重要樞紐。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