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嫁給丈夫的朋友後,又愛上了大導演


她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嫁給丈夫的朋友後,又愛上了大導演

每一個人都受變化支配著,一旦要度過這變遷的歲月,他的生命便終止了。世事本就變化無常,沒有人能預料到明天會發生什麼,滄海桑田,波瀾壯闊的大海也會在歲月的洗禮中幻做高山森林。

人生坎坷路

嚴鳳英也是如此,這位享有“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稱號的她可從沒預料到自己會與黃梅戲結緣,更不曾想到自己的一生會如此的坎坷:15歲,那是本該迎著春風放肆奔跑的年紀,然而嚴鳳英卻被軟禁;婚後,她本該沉浸於幸福浪漫的愛情,但她卻在懷孕後被丈夫無情拋棄;恩公願意娶她並撫養她的孩子,這對於她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但這段婚姻依然以失敗告終;當她遇到她的第三任丈夫時,她的人生似乎終於開始染上了顏色,但一切都不如想的美好,這個悲慘的女人啊,最終以服藥自殺來終結她的一生。

她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嫁給丈夫的朋友後,又愛上了大導演

結緣黃梅戲

嚴鳳英是一名農村姑娘,沒有背景,沒有靠山,不能拼爹,只能靠自己,她就像是站在風中的小白楊,沒有任何東西為她遮擋風沙,這使她的戲曲之路走得異常艱難

從學唱民歌小調到學演黃梅戲,從四五歲到十五歲,這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她演藝道路上技能積累的關鍵時間。在1945年的春天,她第一次登上了舞臺,雖然她在劇中扮演一個不重要的角色,但那是她開啟演藝生涯的第一步。

可是,當時的黃梅戲還不被人看好,嚴鳳英對黃梅戲的熱愛使她受到族人的懲罰,她甚至差一點被扔到河裡淹死,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她選擇的道路。

她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嫁給丈夫的朋友後,又愛上了大導演

為了繼續她的夢想,她背離家鄉去到南京繼續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十七歲那年,她憑藉靈雀般清脆悅耳的歌喉和婀娜輕盈的舞姿吸引了秋浦兩岸的百姓。從那以後,她終於在藝術表演的舞臺上斬頭露角,很快便名揚四方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嚴鳳英的名氣大增使她受到殘忍的摧殘,當地的一個豪強看上了清秀美麗的嚴鳳英,於是強行將她從劇組帶走並納她為妾。這樣一個為了夢想毫無畏懼的女子,怎麼可能屈服於這個作威作福的地方豪強,嚴鳳英的不服使她受到暗無天日的囚禁

聰明如嚴鳳英,獨身一人走過南闖過北的她怎麼會被這點困難打到。嚴鳳英為了逃離豪強的魔爪,她裝瘋賣傻,整天瘋瘋癲癲的,這讓豪強的母親難以接受,於是,他們將她趕了出去。

她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嫁給丈夫的朋友後,又愛上了大導演

一段失敗的婚姻

嚴鳳英逃過了這一劫後,她便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王兆乾。她們的相遇像是電視劇裡一樣的浪漫——他們在舞會上相識,那炫目的燈光和迷離的氛圍都讓曖昧的氣息瞬間升溫。婚後,嚴鳳英才看穿當初文質彬彬的王兆乾其實是一個小肚雞腸,心胸狹隘的人。

她和王兆乾的這段婚姻註定沒有結果,一個疑心病極重,一個又風光十足,大受歡迎。他們愛情終結源於嚴鳳英和他的老友甘律之的相見。

當時嚴鳳英恰要去南京演出,於是順道去探訪她的老友甘律之,王兆乾心中不爽,於是暗地裡跟著嚴鳳英去了南京。三人相見的場面確實有一點尬尷,畢竟甘律之對嚴鳳英的感情不僅僅停留在朋友。嚴鳳英到是挺大方自然的,給他們互相介紹,都說女人翻臉比翻書還快,但王兆乾好像比女人更勝一籌,他的怒火來的讓人出乎意料,當場就給了嚴鳳英一記耳光。這一巴掌,徹底打翻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個性剛烈的嚴鳳英難忍欺辱,於是和王兆乾斷了聯繫。

萬事難料,離去後嚴鳳英才發現自己已經有身孕,遇上這樣的事情,再剛強的女人也想能有個依靠,於是像王兆乾寫了書信,可是任憑嚴鳳英日盼夜盼,也盼不來王兆乾的回信。直到生下這個孩子,王兆乾才寄來一封電報,嚴鳳英激動的熱淚盈眶,可內容卻讓她心灰意冷,王兆乾寄來的電報只有冰冷的幾個字:祝母子平安

她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嫁給丈夫的朋友後,又愛上了大導演

再嫁只為報恩

在嚴鳳英最需要依靠的時候,甘律之默默守護在她的身邊,對她的照顧無微不至。在1954年,嚴鳳英嫁給了甘律之,但是嚴鳳英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是她愛上了甘律之,更多的是她想報答甘律之對她的幫助和不離不棄。

沒有愛情的婚姻始終是不長久的,在兩年後,甘律之主動提出了離婚,他是真的深愛這嚴鳳英,他明白放手才能讓嚴鳳英獲得更大的幸福和一系列的歷史原因,讓他不得不捨痛離開

終遇真愛卻服藥自殺

或許甘律之的做法是正確的,嚴鳳英在離開甘律之以後,她遇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也就是她的第三任丈夫王冠亞。王冠亞是一名導演,溫文爾雅,卻又不失熱情,在他心裡,嚴鳳英是個極其浪漫的人,每每到傍晚,嚴鳳英都會在三樓倚窗而眺,看到王冠亞回來時便溫婉一笑。他們兩個人的生活可謂是琴瑟和鳴,相得益彰,這大概是嚴鳳英這一生最幸福的時光吧。

她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嫁給丈夫的朋友後,又愛上了大導演

但是好景不長,都說世上沒有能把兩個相愛的人分開的理由,除非生與死。王冠亞與嚴鳳英的分離,就是生與死的距離。

對於嚴鳳英,王冠亞的遺憾是一生也無法消減的。1968年,嚴鳳英早已是一個四海皆知的人物,可是往往站的越高,承受的也越多,當時“特殊年代”中對嚴鳳英的侮辱數不勝數,她無法承擔住這樣的屈辱,於是

服藥自殺。當時的她才38歲。

她是黃梅戲的締造者,嫁給丈夫的朋友後,又愛上了大導演

再堅硬的石頭也有水滴石穿的那一刻,更何況在這芸芸眾生中微乎其微的人類呢。每個人都是堅強的,但也是脆弱的,嚴鳳英在經歷了無數的磨難之後仍然樂觀堅強的生活,這並不代表在她的心裡沒有陰影之處。那些語言上的暴力像是一場暴風雨,將她心裡的陽光驅散,她的脆弱在一瞬間暴露無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