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三次發聲,能否重拾公眾信任?

驅動中國 2019年12月6日消息 昨日晚間,水滴籌創始人沈鵬發聲致歉,這已經是水滴籌被曝出醫院掃樓籌款存在諸多漏洞後的第三次發聲。沈鵬在致歉信中表示,再管不好,願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並稱,公司有勇於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顯然,在這封致歉信中沈鵬顯得頗有誠意。因為,他深知“信任”是水滴籌的“地基”,一旦遭到破壞就無法重鑄水滴籌。

水滴筹三次发声,能否重拾公众信任?

今年以來,水滴籌的負面報道不斷。5月份,德雲社演員吳鶴臣突發腦出血,家人在水滴籌平臺發起籌款,不過此事隨即引發外界諸多質疑,質疑聲很大一部分都聚焦在平臺的審核環節。對此,水滴籌也作出過回應。

其實,有了德雲社演員眾籌事件的提醒,水滴籌本應自省,加大平臺審核力度。奈何,水滴籌並未意識到其中問題,也並未警醒,才導致問題再次被曝光。11月30日,網上曝出水滴籌在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他們常自稱“志願者”,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籌款。並且,地推員們對募捐金額填寫隨意,對求助者財產狀況不加審核甚至有所隱瞞,對捐款用途缺乏監督。

此事經過曝光後,引起輿論關注。不少人認為,水滴籌這是在消耗大眾的愛心。11月30日當天,水滴籌發佈關於相關報道的說明。在說明中,水滴籌稱自即刻起,線下服務團隊全面暫停服務,整頓徹查類似違規行為。

水滴筹三次发声,能否重拾公众信任?

12月2日,水滴籌稱初步調查顯示,線下人員違反服務規範的類似現象確有不同程度存在,公司還在進一步排查和發現問題。並稱,公司管理層認為,這類問題核心是公司的管理問題,水滴公司管理層自身必須對此負責,承擔相應管理責任。同時,就大家關心的績效問題,水滴籌決定予以調整:捨棄原有以服務患者人數為主的績效管理方式,調整為以項目最終過審的合格通過率為依據,考核圍繞籌款全過程,側重項目真實合規和服務質量維度。

水滴筹三次发声,能否重拾公众信任?

12月5日,水滴籌創始人沈鵬發佈致歉信稱,再管不好,願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並稱,為了水滴籌的可持續發展,公司有勇於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後續會落實相關的處罰。

針對水滴籌醫院掃樓籌款漏洞多一事,水滴籌三次發聲,希望重新贏得公眾的信任。不過,當愛心被消耗,善意被透支,公眾無法辨別籌款人是否是“真”困難時,恐怕原本想伸出的愛心之手也會縮回來,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因為平臺的信譽問題而喪失機會。因此,平臺只有重新構建起信譽體系,才能真正實現“救人於水火”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