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從萬金油新秀看後肯巴時代的黃蜂

老實說,比起還擁有肯巴-沃克的黃蜂,現在這支沒有所謂球星的黃蜂其實更吸引我,儘管這支黃蜂沒有了隊史第一人肯巴-沃克,但一點也不枯燥,比賽內容頗有趣味。同時在全新的精神面貌加成下,這支打出活力的黃蜂隊開始有點東部新勢力的意思了。

我認為黃蜂隊全新的精神面貌和黃蜂整體陣容的年輕化不無關係——和上賽季相比,博雷戈二年的黃蜂隊在重建階段全面啟用新人,格拉漢姆、邁爾斯-布里吉斯、PJ-華盛頓都還是拿著新秀合同的首發球員。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當然,全面啟用新人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經驗不足的年輕球員還很難在比賽中頂住壓力做出正確的選擇,上賽季的湖人、這賽季的老鷹都是印證這個論點的例子。

但從戰績來看,現在的黃蜂隊和上賽季同期沒有什麼區別,反而球隊氣質還大有改觀。對此我的看法是,本賽季的黃蜂隊不僅用年齡體現了他們的活力,還因為有格拉漢姆、華盛頓這種少年老成的即戰力存在,把球隊梳理得井井有條。

在黃蜂隊現在的主力陣容中,格拉漢姆像利拉德一樣進攻組織一把抓,是球隊的指揮官。(所以我更願意叫他夏洛特利拉德)

而在夏洛特利拉德身邊,羅齊爾和布里吉斯負責提供激情和衝擊力。四號位華盛頓則是粘合劑一樣的角色,是黃蜂隊現在的膠水球員。

雖然資歷歧視不正確,但一名新秀扮演平衡球隊的角色的確挺新鮮的。

其實我無法很清楚地描述清楚黃蜂隊的球隊結構和分工職責,可能是我看黃蜂的比賽還不算多的原因。但我很清楚現在的黃蜂隊擁有非常有魅力的年輕陣容以及誘人的想象空間。

如果從我個人的角度去看,我會把格拉漢姆和華盛頓列為黃蜂隊的 TOP 2,因為他們是目前為止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兩名黃蜂隊球員。

前者我之前就寫過——一半的肯巴-沃克加上一半的利拉德,如果也給華盛頓套一個模板的話,我覺得米爾薩普很適合。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首先他們有很相似的體型,兩者都是2米01的大前鋒,然後最大的共通點,他們都是屬於“大前鋒軀殼下的得分後衛”。

不過,如果說華盛頓就是年輕版本的米爾薩普還是太過牽強,因為他們雖然框架一致,但構成的零件還是有出入,畢竟是兩個不同時期的產物,審美必然存在差異。

在小球時代成長起來的華盛頓會在空間感上下更多的功夫,從大一隻有23.8%三分命中率練到大二投出42.3%的命中率,不難想象教練是怎樣告誡他這個時代三分球對於小個大前鋒有多麼重要。

但殊途同歸的是,在內線投三分並不被重視的時代成長起來的米爾薩普,自全盛時期就開始有投三分球的意識,直到本賽季投出50%的三分命中率。

射程、機動性、萬金油般的傳控球技巧、有球無球兼備的全面性……這都是華盛頓和米爾薩普相似的比賽內容。

但是,從技巧層面討論,華盛頓畢竟還只是初出茅廬的新人,他離全明星老將米爾薩普還有差距,比如防守端的硬朗程度(被卡明斯基單吃就很難看……)、持球攻堅的威懾力都不足以和米爾薩普媲美。而“持球攻堅的威懾力”會是華盛頓“成為米爾薩普”的決定性因素。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不過呢,華盛頓和米爾薩普本質上是一類球員,足夠的團隊友好,萬金油屬性能潤滑整支球隊,所以這也是博雷戈願意把他早早放入首發的原因——戰術需求層面是看中華盛頓的空間感和萬金油屬性,而精神氣質上則是足夠穩定、成熟(即便不得分也有紮實的攻防基礎),從兩方面看都更適合同羅齊爾和布里吉斯這樣偏莽夫的球員搭配。

博雷戈是個聰明的教練,雖然有球迷會質疑他的用人輪換,但都是些無傷大雅的問題,至少把格拉漢姆和華盛頓早早放入首發就足以證明他不會食古不化。

在格拉漢姆已經打出足以競爭 MIP 的表現時,大巧不工的華盛頓也在穩步成長。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我積極看好華盛頓能夠在現有的體系下扮演好球隊贏球 DNA 的角色,畢竟黃蜂隊這賽季不是沒有衝季後賽的機會——比起擺爛爭狀元籤,讓這幫年輕人同聲同氣衝一衝季後賽,找找贏球的氛圍,這會是讓年輕球員獲益良多的事情。

不過,以上討論都是理想狀態的前提下,而黃蜂這樣一支剛剛開始重建的球隊會存在很多變數,球隊的建隊策略不會一成不變,你看前兩個賽季還是球隊希望的蒙克現在被嚷嚷著趕緊出手,所以看起來不錯的華盛頓並不是一個非賣品。

這讓我聯想起同樣是四號位萬金油潛力股的薩里奇,雖然在76人打球時一度被球迷捧到了僅次於西蒙斯、恩比德的位置,但他現在並沒有像很多球迷預期那樣繼續在雙帝身邊當副手。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話說回來,從現狀來看,黃蜂沒有西蒙斯和恩比德,也沒有立刻成為爭冠球隊的潛力,黃蜂暫時還沒有太充分的動機去幹擾現在年輕人的發展路徑。反而他們需要多給這些年輕人機會,一是為了找一個能當建隊基石的,二是為了練起來吸引建隊基石。

那麼,華盛頓這樣的萬金油就很有價值了,如果未來華盛頓能夠用持球單挑的方式消化更多球權,那麼他會是一個1.25倍速版的米爾薩普,是個非常好的巨星副手,同時也會是一個季後賽球隊級別的核心球員。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強隊命脈:六邊形戰士

“六邊形戰士”是個很有趣的概念,雖然我已經記不清這個詞的發源地是《實況足球》還是《足球經理》,但這個詞真的很有味道,不僅能夠準確描述出一個球員的全面,還能稍微勾勒出球迷對這類全能球員的敬仰與喜愛。

就我個人審美而言,我對這些六邊形戰士一直是頗有好感的,甚至比起那些帶有主角光環的巨星球員更甚。

說到這個話題,我順手簡單地以“場均10+3+3”的篩選條件搜了一下本賽季符合這個標準的球員,總共有63人,而哪些球隊佔比較多呢?

熱火、76人各佔4人;凱爾特人、掘金、活塞、快船、雄鹿、鵜鶘、雷霆、猛龍各佔3人,非常符合我的刻板印象。

“六邊形戰士”這個話題其實是在看熱火對猛龍的比賽時從腦海裡爬出來的想法,因為這兩個球隊給我的觀感實在是非常相似,進攻端是全能持球者外掛投手的理念,防守端是流行已久的多位置輪轉,只是兩隊配置的數量有所差異而已——熱火外掛的投手更多,猛龍則全是全能持球者,或者說全都是“六邊形戰士”。

你看猛龍的陣容,雖然首發看起來參差不齊,都是不同位置的球員,但本質上都是各個位置的全能選手。

西亞卡姆和阿努諾比不用多說了,標準的全能側翼。馬克-加索爾在減重後其實是個帶側翼屬性的中鋒,為什麼這麼說?想想馬克-加索爾在場上的作用你就能明白:弧頂接應球、定點三分、擋拆延阻……而洛瑞和範弗利特,三後衛體系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然後你再看看猛龍的替補席,霍利斯-傑弗森、特倫斯-戴維斯、諾曼-鮑威爾,一目瞭然。(其實伊巴卡、布歇也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屬性,只是味道沒有那麼濃烈)

為什麼猛龍這賽季沒有了倫納德還能打的風生水起?這就是原因。

因為倫納德上賽季為猛龍帶來的只是拔高上限的攻堅,雖然這很重要,但不是球隊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也不是猛龍隊的陣容基礎。

猛龍隊仍然可以保持著強隊姿態本質上還是因為他們沒有丟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這個六邊形戰士的體系。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雖然猛龍是我認為目前為止最“六邊形”的球隊,但說到“體系決定競爭力”的教科書模板,那還是詹姆斯三巨頭解散後的熱火。

就算沒有了詹姆斯、波什、韋德,後三巨頭時代的熱火還是能靠著紮實的防守在東部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並且長時間的保持強隊姿態。而他們的紮實防守除了來源於平日裡嚴格的訓練要求和球隊理念,還來源於一幫側翼搖擺人——溫斯洛、約什-理查德森、詹姆斯-約翰遜是我認為近幾年來比韋德更能代表熱火基礎氣質的名字。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但在這裡我可以舉一個反例——全盛時期首先將堆側翼拼小球體系推到新高度的勇士。(猛龍上賽季拿冠軍的方式也可以說是用勇士的方式打敗了勇士)

雖然說傷病是勇士這賽季戰績墊底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剛開局時坐擁庫裡、追夢、拉塞爾的勇士也沒打出什麼讓人滿意的表現呀?對吧?

沒有杜蘭特,又沒有克萊、伊戈達拉的情況下,勇士隊的側翼強度直接跌到近幾年來的低谷,而這對於一支通過側翼恰飯的球隊來說意味著競爭力的缺失。

庫裡和拉塞爾只是華麗高分的遮羞布,沒有側翼的勇士隊完全是散落一地的沙。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雖然以上的內容看起來很意識流,但我也不準備用一大串數據去論證,我並不擅長幹這種事情,我只是想把我的一些想法簡單的分享給你們而已。

不過你們可以看看,這賽季東西部戰績靠前的球隊大多數都擁有堅實、全面的側翼陣容——東部前五,雄鹿、凱爾特人、猛龍、76人、熱火;西部前八全部球隊,無一不符合這個標準。

而你看看那些排名墊底的球隊,一部分是稚嫩的重建球隊,另一部分則是不夠“六邊形”……

比如這賽季一度掉到西部倒數第二的開拓者,戰績的低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休賽期放走了阿米奴、哈克萊斯兩個全能工兵,防守紮實程度大打折扣,影響了球隊的陣容基礎。

而陷入亂局的馬刺,放走倫納德以後遲遲沒有解決的側翼問題被進一步放大……而最近一場久違地酣暢淋漓的勝利背後,是朗尼-沃克的高光時刻。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波爾津吉斯:失去魔力的拉脫維亞獨角獸?

獨行俠經過一個半月的比賽打到了西部第四,能夠拿到15勝6負的戰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東契奇的才華,也因為東契奇的快速進化,球隊的陣容配置也開始圍繞著他來搭建,你可以看到賽季初的獨行俠輪換和現在有明顯的出入,小哈達威和芬尼-史密斯能打首發和他們更適合為東契奇擦屁股不無關係,也可以說東契奇在幫助他們“再就業”。

但是,在獨行俠沉浸在“東契奇在幫助隊友變得更好”的氛圍下,被不少球迷視作東契奇內線完美搭檔的波爾津吉斯表現卻比較低迷……拉脫維亞獨角獸目前為止只有場均16.8分8.9籃板1.4助攻的表現,而且命中率跌到了生涯新低的39.5%。

在比賽節奏大開大合的獨行俠打球卻數據產量下降,波爾津吉斯正在給球迷傳達一個不那麼積極的訊號……

其實波爾津吉斯和東契奇暫時還沒有打到一塊去。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能為東契奇查漏補缺的球員這賽季在獨行俠數據都不差,小哈達威更是從毒藥合同搖身一變成還可以的首發投手,而波爾津吉斯和東契奇化學反應不強烈的原因還是球風上的不吻合,波爾津吉斯並不是那種和東契奇無縫連接的內線,甚至說波爾津吉斯本質上就不是一個內線,而是一個直來直去的外線攻擊手。

波爾津吉斯的主要投籃區域是哪裡?弧頂三分和中距離,然後才是油漆區、合理衝撞區。本賽季至今為止,波爾津吉斯在這四個區域的出手次數依次是117次、71次、55次、52次……

雖然波爾津吉斯是個2米21的大個子,但他從進入聯盟以來就不是個擅長在籃下活動的中鋒,也不是一個擅長擋拆終結的 roll man,波爾津吉斯本賽季作為掩護者打擋拆終結的收益只有每回合0.981分,在聯盟倒數31%的水平……

你也可以看到這賽季的獨行俠隊內通過掩護創造最多分數的球員是鮑威爾、馬楊諾維奇、克萊伯,然後才是波爾津吉斯。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鮑威爾和克萊伯和東契奇打起來更有化學反應,而波爾津吉斯在東契奇的體系下有點脫節的原因。

在東契奇如此強勢的情況下,如果讓他們一起搭檔出場,那麼波爾津吉斯必然要遷就東契奇,可以理解為在目前的體系下,波爾津吉斯在場需要為東契奇服務,因為後者才是球隊進攻質量的來源。

那麼,波爾津吉斯是不是要轉型成一個2米21版本的樂福呢?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二元論問題,畢竟這還只是波爾津吉斯和東契奇合作的第一年,而且賽季也才打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兩人還沒有磨合出火花還是很正常的事情,再加上波爾津吉斯大傷初愈,以及休賽期上了力量,投籃手感冰冷、狀態低迷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我的看法是,雖然他們搭在一起需要某一方作出妥協,但不是不能共存。

只是說,如果要體現兩人完全的價值,最大化兩位核心的作用,那麼把波爾津吉斯和東契奇拆開使用才是更理想的方式。

畢竟獨行俠對於波爾津吉斯的期待不僅僅只是“合格的首發內線”,不然也不會在休賽期給波爾津吉斯一份頂薪了。

而在東契奇身邊壓縮戲份必然不利於波爾津吉斯激發潛能,他還是需要一個當主角的劇本來體現價值,現在波爾津吉斯閃光點就只有防守端的機動性而已。

當東契奇和波爾津吉斯同時出場時,波爾津吉斯每36分鐘18.2分9.9籃板1.4助攻,命中率39.9%,三分命中率32.7%;而當波爾津吉斯單獨帶隊時,每36分鐘的出手次數從16.4次提升到26.6次,雖然總體命中率相差不多,但三分命中率飆升到44%,29.9分14.3籃板2.5助攻的三圍也性感不少。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波爾津吉斯對防守的主要殺傷力在於連續的弧頂三分球和一對一的中距離幹拔跳投,所以他和東契奇一樣,需要球隊給他喂出手感,配一套陣容給他擦屁股,在東契奇身邊他無法享受到球權的延續性。

一項數據,波爾津吉斯在尼克斯打球的最後一個賽季,每場平均肘區、低位、油漆區觸球次數依次是5.4次、8次、4.3次,而這賽季只有2.5次、3.1次、3.8次……

還有,賽季至今波爾津吉斯只有85分鐘的單獨帶隊時間。

所以,獨行俠完全可以嘗試讓波爾津吉斯獨立帶第二陣容,像西蒙斯和恩比德那樣拆開來各自帶隊,特別是東契奇身邊有無波爾津吉斯其實對他影響不大,有沒有波爾津吉斯不會干擾他的比賽方式;反而波爾津吉斯在東契奇身邊只能零敲碎打,效率慘淡——波爾津吉斯如果不在場球隊每百回合卻能多贏18.1分……


全能戰士已成強隊標配;東契奇身邊的波爾津吉斯失去了魔力?


還是那句話,雖然讓波爾津吉斯和東契奇一起搭完全沒問題,東契奇的高光的確可以彌補波爾津吉斯進攻端的迷失,但獨行俠還是一支剛剛崛起的球隊,也花了大價錢續約了波爾津吉斯,所以除了贏球外,他們還應該注意讓球隊的資產“保值”,球隊溢價合同的增多完全無益於後續的補強。

獨行俠如此精明的球隊不會忽視這一點,啟用小哈達威就是最好的證據,那麼這樣一來就更沒有理由讓球隊僅次於東契奇的核心資產繼續跌價了,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