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如皋,農業基礎厚實,農業資源豐富。從農業大市邁入農業強市,爭做全省現代農業發展“領頭雁”,正是近年來我市現代農業“奮進新時代、承載新夢想”的鮮活註腳。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先後摘得“中國花木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市)”等“國字頭”大獎……我市正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疊加發展,嚴把農產品質量關,信心滿懷地描繪“綠色夢想”新藍圖。


打好“特色牌”,產業流金淌銀


4月27日至5月5日,由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主辦、市花木盆景產業聯合會承辦的2019年全國小微盆景展暨盆景交易大會在如皋國際園藝城智能溫室展館成功舉辦。據悉,全市已建成5個萬畝以上花木特色鎮、15個花木專業村,形成年產3.5億株綠化苗木、300萬盆盆景、400萬盆盆花、250萬平方米草皮和1500萬支鮮切花的生產能力,花木盆景營銷年營業額200多億元。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我市圍繞已形成的主導產業及區域特色,注重打好“特色牌”,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由原來的“6+1”格局優化轉型為花木盆景、生鮮果蔬、創意休閒農業為主的“3+N”產業格局。

按照“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產業定位,我市加快推進黑塌菜、香堂芋、白蘿蔔、黃芽菜、蘘荷等地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全市蔬菜總播種面積達55萬畝,發展黑塌菜基地2萬畝,建成200畝以上的黑塌菜標準化生產基地10個。引以為豪的是,如皋黑塌菜已成為海軍官兵遠航訓練指定用菜。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每逢假期,顧莊生態園、長江藥用植物園、長江金島生態園等龍頭休閒農業園內異常熱鬧,人頭攢動,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樂享田園生活、品嚐農家美食、品味農耕樂趣、品讀鄉土文化。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國鄉村旅遊示範點3家、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企業2家、中國最美休閒鄉村1家、江蘇最具魅力休閒鄉村2家等。


提高“美譽度”,保障舌尖安全


為了豐富上海市民的菜籃子,我市每年都在上海舉辦“蘇·皋長壽如皋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等活動,長壽特色農產品在上海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尤其是如皋豬頭肉、春華蘿蔔、“粒粒香”大米等農產品十分暢銷,以過硬的質量保障舌尖安全,創造了200多種農副產品年銷售額近50億元的佳話。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近年來,我市全面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建有全省首家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的縣級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並在全省率先建立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所,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相銜接的機制,形成了市級檢測中心、鎮級檢測室、企業檢測站點三級管理網絡,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可圈可點的是,“如皋盆景”“如皋黃雞”“如皋白蘿蔔”“如皋香堂芋”等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如皋首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如皋黃酒獲公告保護。累計認證“三品”農產品181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60個、綠色食品10個、有機產品11個。目前,我市持續放大國家基層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創建成果,建成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4項,省級標準化示範區2項,省級地方標準農業技術規程9項,市級地方標準農業技術規程14項。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金招牌”擴大了知名度,取得了可信度,贏得了美譽度。如皋肉製品久負盛名,“如皋”牌中式火腿、“今天”牌冷鮮豬肉榮膺“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如皋”牌豬肉鬆、香腸、香肚,壽之源牌調理肉製品被評為“江蘇名牌”產品;“如皋盆景”、如皋“蝶尾金魚”國際、國內評比屢獲金獎。


厚植“朋友圈”,融合贏得商機


如皋特色農產品,不僅在國內受到“吃貨”青睞,而且暢銷國外,成為“香餑餑”。其中,長壽肉製品、如皋蘿蔔條、速凍黑塌菜等暢銷日本、新加坡等十多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厚植“朋友圈”,堅持融合發展,正是如皋現代農業贏得商機,鼓足農民“錢袋子”的秘訣。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為了營造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朋友圈”,我市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激勵辦法》等文件,連續11年出臺激勵政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多萬元財政資金用於鼓勵現代農業發展,著力推動低端農產品向高端農產品轉變,推動農產品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轉變,推動一產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

做大做優“朋友圈”,從國內到國外,從線下到線上,讓“朋友圈”同頻共振。九華鎮種植大戶王海說:“線上消費是年輕人的主流消費模式,我種植的葡萄有七成在網上交易。‘輕點鼠標種莊稼’已不稀奇,通過遠程可視系統,我在電腦或者手機上就能看到葡萄生長的環境參數,知道它們什麼時候該‘喝水’‘吃飯’了。”像王海這樣的種植大戶在我市有很多,他們引領服務時尚化的農產品消費需求,開創智慧農業的先河。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擴大“朋友圈”影響,豐富“朋友圈”內涵,讓“朋友圈”成為如皋農民企業家的“發展圈”“創新圈”“幸福圈”,讓農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讓新型經營主體成為產業提升融合發展的主力軍。我市已形成以田王苗木、如勝食用菌、海景園林等為代表的高標準、高效設施農業項目優勢。全市經營主體實力雄厚,建成各類家庭農場848家,並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與科研院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鄉村振興看如皋 | 厚植“朋友圈”,現代農業托起如皋“綠色夢想”


沃野千里地生金。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為民表示,我市將依託現有農業資源、產業基礎和品牌優勢,與大資本攜手,進一步強化檢測體系、標準體系、品牌體系、倉儲物流體系和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搭載“互聯網+”的快車,對接大電商、大數據中心、大金融機構,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打造“種養-加工-流通-品牌-倉儲—營銷-終端”的如皋長壽農產品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如皋再建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