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評論|讓“一碧千里”成為清遠新名片

建設萬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是廣東河湖治理的3.0版。11月28日,清遠市委書記郭鋒開展實地調研時強調,要積極建設清遠的“萬里碧道”,一方面要抓好連樟村碧道試點建設,另一方面也要指導各縣(市、區)完成年度任務。

據清遠市水利局最新公佈,《清遠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5)》已進入批前公示階段。這份通過專家技術評審的規劃指出,到2022年底,清遠擬建成總長超過362.4公里碧道,到2035年,建成總長約1000公里碧道。

北江评论|让“一碧千里”成为清远新名片

碧道是促進水、岸、城、鄉聯動,形成江河安瀾的行洪通道,碧水清流的生態廊道,詩情畫意的休閒文化廊道,水陸聯動發展的濱水發展帶。

規劃充分體現出清遠市統籌治汙、治水、治岸,兼顧生態、安全、文化、景觀、經濟和社會多種功能,用系統思維共建共治共享,打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生態廊道的決心。

碧道的建設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也為市民帶來了福祉。清遠水澤密佈,覆蓋範圍不斷擴大的碧道,將為水畔兩岸居民帶來更多宜居宜遊的幸福感受。

作為粵北重要生態屏障,清遠把握“一區”科學定位,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如今,清遠近800公里三級綠道,沿江、依山、傍湖,串聯山水生態資源與人文景觀,服務百姓休閒遊憩健身,促進城鄉綠色協調發展,讓人民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北江南岸綠道,還江於民,親水於民,是一條充滿清遠山水特色和文化的“形象綠道”,同時也是一條充滿活力與動感的多彩畫廊。

通過碧道建設,還將為清遠鄉村振興、城鎮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品質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方面打下堅實基礎。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以碧道為紐帶,串聯各縣區特色旅遊資源,進一步完善遊憩系統、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將更為有力地促進清遠全域旅遊發展。

當“慢”生活深入人心,城市發展也會逐步進入快車道;當城市發展更加和諧,市民生活將更加舒適。如今,清遠一江兩岸樓盤沿著江東開發,淪洲大橋、洲心大橋相繼通車;省職教城、圖書館、科技館等“四大館”分別在江北、江南鋪開。清遠在擴容提質發展中迎來更多新清遠人。數據顯示,2018年末,清遠全市常住人口387.4萬人,增長0.36%。過去幾年,清遠四成商品房被廣州人買下。

隨著規劃即將落地實施,碧道將成為繼“清遠藍”之後的又一張亮麗名片。來清遠,走碧道,享受愜意慢生活,這張“生態+旅遊”城市新名片,將在清遠“綠色崛起”過程中再添助力。

【記者】魏金鋒

【攝影】曾亮超

【作者】 魏金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