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數據庫受多維絞殺

ZOL企業站 意見英雄 今天

第759期

傳統數據庫受多維絞殺

文 | 徐鵬 文字校對 | 徐鵬

審核 | 劉克麗 策劃 | 劉克麗

從傳統數據庫到數據庫上雲,再到雲原生數據庫,加之5年前非結構化數據需求和維護成本不斷升級,自已斷了傳統數據庫財路,傳統數據正遭受多維絞殺。

雲時代數據庫重新定位

根據IDC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存儲在公有云環境的數據將達到49%,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數據正“逃離”本地,而誕生在雲上的企業成了主力軍,像Oracle這樣的老牌企業也在想盡辦法把數據庫搬到雲上。對於這些新生企業來說,數據存放需要雲存儲,響應的自然也就需要雲數據庫。

傳統數據庫遭遇天花板

為什麼要拋棄傳統數據庫?使用和維護成本高是一大因素,數據備份回檔、故障恢復需要人工來進行,原有的架構沿用多年使用效率偏低,還要疊加上時間成本。另外,無論是橫向擴展還是縱向擴展,要用“大箱子”套“小箱子”的方式,彈性擴容想都別想。

一旦出了故障,業務也會掛掉,即使有補救措施也不會實時“恢復”數據,對當前體驗至上的用戶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數據恢復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災備不力引起的大面積癱瘓了。更重要的是,這種高端產品在定價、維護上的資金投入“連綿不絕”,讓客戶每年都感到壓力山大。

開源和雲數據庫對接

正是因為海量數據、高併發的需求,才有了開源數據庫的前提。Gartner預計,到2023年全球75%的數據庫都會跑在雲上。與此同時,AWS、阿里雲、騰訊雲等雲廠商紛紛用自研數據庫的方式替代Oracle。5年前正好雲服務與開源開發數據庫的對接 。

另一項數據顯示,傳統商業數據庫在未來幾年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下滑。雲正在倒逼傳統數據庫轉型,但往哪兒轉?

數據庫也要雲原生

那什麼叫雲原生數據庫?既然沾上雲,那麼首先架構上就要拆分,計算和存儲等節點分離之後,各模塊的性能和彈性就可以各自提升,具備應對大規模存儲如數百TB的能力。拿Azure SQL Database來說,其滿足了多個SQL Server遷移上雲的需求,同時用戶又至少沒有感覺專門為數據庫付費,關鍵的是,雲原生數據庫不僅可以智能還能實時在線,後者也是雲的一大賣點。不管是OLTP還是OLAP,是可以共存的。此外,雲原生數據庫本來是開源寫成的。

非結構化數據難需解

非結構化數據早已存在,但是移動互聯網、雲用戶的需求把非結構化數據傳統數據的市場推向了未有的比重,對於傳統數據庫的技術影響最大的還是數據規模、實時性、成本,非結構化數據可能不是像傳統數據庫發展的最大因素,因為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也能處理部分數據,特別是純數據。

用戶不用花冤枉錢

無服務器計算是雲的一大特性,也就是說數據庫同樣可以擁有無服務器的功能,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不用花那麼多錢了,使用起來也容器化的運行使得其在升級時能夠順滑進行,而不是用犧牲業務永續性,按需付費、按時付費變成了可能,而且在存儲數據時也不用花費過多的心思,讓冷熱數據存儲分門別類。

服務有人管了放心

當SQL走上了雲,相當於把服務需求託管給了雲計算公司,省心不必多說。除了彈性計費、穩定可靠、安全隔離這些技術上的優勢,在部署方式上對那些傳統的大型企業來說,混合多雲是常規操作。上升到應用層面,開放的API和擴展接口讓正好符合“容器熱”,Kubernetes可以拿來即用,同樣對混合多雲有著天然的支持。

雲原生也有技術門檻

當然,雲原生數據庫雖好但也有其難題所在。阿里雲的同學就曾提到,要把舊有的數據庫模塊解耦,同時實現跨平臺、跨網絡的通信,對數據庫內核層面的要求較高,因此仍然讓一些廠商頭疼。為此,阿里雲引入了RDMA網絡,將其應用到計算和存儲分離的架構中,試圖通過網絡來解決延遲和響應時間長的問題,並且藉助軟件層面的優化讓SQL的I/O操作完成。

結語

正在受多維夾打擊、絞殺的傳統數據庫,不知還能存在多久?至少目前雲原生數據庫正在把傳統商業數據庫挑落馬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