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企業的財務報表中識別稅務風險?

其實這個也很容易,稅務局進行納稅評估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分析財務報表。

根據稅務總局的《納稅評估管理辦法》,納稅評估是指稅務機關運用數據信息對比分析的方法,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納稅申報情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並採取進一步徵管措施的管理行為。

怎樣從企業的財務報表中識別稅務風險?

這裡提到的數據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企業的財務報表。稅務局通過系統自動提取財務數據,再與指標預警值進行比對,從而發現涉稅疑點。

有哪些指標可以識別到稅務風險呢?小編列舉幾個比較重要的財務數據

1.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

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100%,如果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超過了預警值範圍,稅務局就有可能人為你存在少計收入或者多列成本等問題,稅管員有有可能下戶來企業查賬,當然,企業正常的收入下滑也是可能的。

怎樣從企業的財務報表中識別稅務風險?

2.單位產成品原材料耗用率

單位產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產成品成本×100%,分析這個財務指標,判斷是否存在賬外銷售問題、是否人為調整產品成本等問題。

3.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

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成本-基期主營業務成本)÷基期主營業務成本×100%,稅務局會有一個指標預警值,如果超過了預警值範圍,可能存在銷售未計收入、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範圍等問題。

4.增值稅稅收負擔率

負擔率=(本期應納增值稅額÷本期應稅主營業務收入)×100%,稅務局根據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都設置了一個預警值範圍,稅負異常的都有可能進去稅務風險識別的範圍。

4.所得稅稅收負擔率

負擔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總額×100%,都是通過預警值的監測,從而發現稅務風險。

以上這些只是比較通用的一些財務數據,通過財務報表的各個會計科目的比對,可以發現很多問題的,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的指標可以識別稅務風險,比如主營業務費用率、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等,以次期間費用增長是否合理。

怎樣從企業的財務報表中識別稅務風險?

能不能通過完善財務報表的數據從而減少稅務風險?

當然是不能這麼做的!

然而現實當中,確實有企業在這麼做,比如有的企業隱瞞銷售收入或者少申報收入,但是又害怕進項太多,導致增值稅稅負太低引起稅務局的監控,於是在取得進項發票後,故意不認證抵扣,讓稅負處於一個相當合理的水平,從而躲開稅務局的風險監控。

但是,這樣不抵扣的進項發票會形成滯留票,這一樣會引起風險異常的。費盡心機在那弄財務報表,一旦被稅務局查到,不僅僅是補稅的問題,還會有罰款的,也影響公司的納稅信用等級,真的是得不償失。

所以,還是要如實申報稅款,如實上報你的財務報表。

總之,財務報表企業生產經營的數據化表達,各個數據之間都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應出稅務風險,切不可為了逃避稅款而去人為調整財務報表,我們要知道,所謂按下葫蘆起來瓢,正常申報稅款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