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關注美蘭,為你揭秘更多價值投資板塊和市場交易機會!乾貨持續更新,點個關注不迷路!

◆ 手機+電視領域滲透率快速提升,OLED 材料需求快速增長。預計手機OLED 面板滲透率將由 18 年 28%提升至 22 年 56%,出貨量 CAGR 約為22%。電視 OLED 面板滲透率將由 18 年 1.1%提升至 21 年超過 4%,出貨量 CAGR 60%。18 年全球 OLED 發光材料市場規模為 5.6 億美元,通用材料 7.0 億美元。預計 19-21 年有望維持 30%增速,21 年 OLED 終 端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 200 億元左右。三星、京東方、LGD、華星光電等仍有多條小尺寸面板產線將於 19-22 年陸續投產,同時 LGD 廣州8.5 代線已於 8 月底完工,預計隨著多條產線投產和穩步爬坡,OLED材料需求將穩定快速增長。全球 OLED 中間體和粗單體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國,未來終端材料企業中間體及粗品生產外包比例仍有提升空間,國內前端材料頭部企業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 切入終端材料突破在即,有望斬獲高毛利產品訂單。一,UDC、出光興產等頭部企業核心專利部分到期,國內企業通過自主研發也有了一定專利佈局,專利壁壘有望逐漸突破。二、終端面板企業良率穩定提升後(目前京東方良率預計已提升至 70%),基於降成本和核心材料自主可控考量,給予國內材料企業更多上線認證機會,終端材料國產化有望實現零突破。國內材料企業有望從毛利率 30%的前端材料切入到毛利率 60%的終端材料。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德國默克(美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MRK.N)業務領域包括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學和醫藥健康。在顯示材料領域,液晶技術全球領先,全球市場佔有率目前仍超 50%。在 OLED 材料和應用技術方面也有較早佈局,目前空穴傳輸層市場份額約 27%,磷光綠色材料市場份額約 21%。繼在韓國和臺灣設立技術中心後,默克公司於 18 年 6 月啟用了位於上海自貿區的技術中心,加強與大陸面板企業的深度合作。韓國斗山(Doosan)、德山(DS Neolux),是韓國 OLED 面板廠商重點扶植的材料廠商。斗山的 OLED 材料業務屬於斗山集團電子材料公司,主要產品為 CCL(覆銅薄層壓板)、OLED 材料,以及其他基板材料、放熱基板和多層印製板等,OLED 材料涵蓋了 EML、ETL、HTL、HIL 眾多產品,HTL(空穴傳輸層)市場份額約 20%。
德山集團成立於 1999 年,最早從事半導體封裝錫球的研發生產,2008年收購了韓國 LUDIS 公司,開始進入 OLED 行業。產品基本覆蓋了 OLED 材料上游,同時還有紅色底材及圓偏光鏡。其中,HTL、HIL 材料主要供應給三星Display,在 HTL 領域的市場份額約 31%。2.2.2.國內企業以中間體及昇華前材料供應為主目前國內終端面板製造企業已成為全球主要供應力量之一,主流面板企業均在加速OLED 產線量產進度。但在上游 OLED 終端材料製造、蒸鍍技術及設備領域,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國內 OLED 材料企業起步普遍較晚,主要以生產中間體和昇華前材料為主,出口至終端材料廠家。 國內 OLED 材料生產企業總體規模較小,主要包括萬潤股份、濮陽惠成、強力昱鐳、西安瑞聯、廣東阿格蕾雅、陝西萊特、吉林奧來德、宇瑞化學等。九目化學和瑞聯新材在品類齊全和批量供應能力方面優勢明顯。


國內 OLED 材料廠商發展機遇
3.1.國外專利部分到期,國內企業終端材料佈局正當時 專利壁壘一直是制約國內 OLED 材料企業往終端材料拓展的關鍵因素,國外材料企業起步較早,在核心應用材料方面佈局了寬泛的專利網絡,行業進入壁壘很高,也是終端材料毛利率居高不下的關鍵原因。核心廠家自身擁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另外通過兼併收購掌握大量專利,同時,大廠間專利交叉授權及合作研發非常頻繁,且與下游 OLED 面板廠具有深入的合作,鞏固了2017敬請閱讀本報告正文後各項聲明 14[Table_yemei] 基礎化工行業深度研究 自身的行業地位。柯達:佈局最早,核心專利 Alq3綠色發光材料已過保護期 目前廣泛使用的小分子 OLED 材料發光技術最初由美國柯達公司發現, 1987 年將 Alq3(八羥基喹啉鋁)作為綠色發光材料申請了系列專利(US4769292A,2005 年到期),成為柯達最為核心專利;1997 年在 US5908581A中保護了目前應用廣泛的紅光材料 DCJTB(2017 年到期);1998 年在US5935721A 中保護了芳基取代蒽類藍光材料(2018年到期)。柯達在發光材料方面專利佈局較早且全面,但隨著其核心專利到期,小分子 OLED 材料市場進入者增加。
UDC:專利佈局最強大,掌握磷光核心專利 UDC 在小分子磷光材料方面構建了強大的專利網,2016 年出資 8700 萬歐元收購了巴斯夫的 OLED 知識產權資產,目前已授權及申請中專利已超過5000 件,最核心的是基於銥摻雜的磷光材料專利。目前紅光和綠光的 Ir 配合物是摻雜材料主流,短期內被替換的可能性較小,UDC 憑藉這些核心專利形成了對 OLED 磷光發光材料中紅光和綠光摻雜材料的壟斷,毛利率長期維持在 75%左右。出光興產:擁有藍色主體發光材料核心專利 出光興產目前在藍光材料領域擁有多種蒽相關的核心專利,在蒽系列材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專利物質有“α,β-ADN”等。在 1992 年申請的美國專利 US5389444A 中,保護了二苯乙烯基芳基類(DSA)類藍色發光材料。2003 年申請的美國專利 US6534199A,將蒽類化合物與 DSA 衍生物共同作為發先材料使用。目前雖然多家材料公司都試圖避開出光興產的專利,但能夠實際量產的僅 SFC 和陶氏化學兩家。2003 年起全球 OLED 材料相關專利申請量快速提升,按照主要國家發明專利保護期 20 年來算,未來 5 年將逐漸迎來 OLED 材料專利到期高峰期。國內材料企業可提前加強自主研發,在相關技術領域做一些產品佈局和技術儲備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2.核心材料國產化替代加速,面板廠扶持力度預期加大
除專利技術壁壘外,下游面板廠的扶持力度也制約著國內材料企業往高毛利終端材料方向發展。目前 OLED 面板廠商尚處於起步階段,核心在於提高良率,更傾向於選擇性能、供應更為穩定的進口材料,給國內廠商提供的試驗和認證機會較少。終端材料在批量供應之前,需要與下游面板廠客戶之間長時間認證磨合,驗證週期較長。預計隨著面板廠產能大規模建成運行穩定後,基於降低成本和原料自主可控的考慮會加大國產材料的採購力度,OLED 終端材料將獲得更多的上線認證機會,國產化率將逐步提升。 目前三月光電(萬潤股份子公司)自 18 年下半年起已有一類材料在下游廠商放量認證,預計該認證通過後量產節奏會大幅加快。強力昱鐳(強力新材子公司)前身臺灣昱鐳 2005 年開始供貨給臺灣友達光電,目前客戶包含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及韓國 10 多個 OLED 面板廠商。
3.3.OLED 面板量產提速,材料需求加速釋放
智能手機仍是目前 OLED 面板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根據 DSCC 數據,2018年全球 AMOLED 市場產值約 265 億美元,其中智能手機佔比達到 80%以上;智能電視佔比超過 8%;智能手錶佔比超過 4%,另外包括部分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車載中控等。OLED 屏幕憑藉其尺寸薄、可彎曲、顯示效果更優等諸多優點,近年來越來越得到主流手機廠商青睞,據統計,主流手機廠商 19 年發佈的新機型中基本均採用 OLED 顯示屏。


DSCC 預測,2022 年 OLED 面板出貨量預計將達到 10.6 億片,佔手機面板總出貨量比例將達到 56%, 2018-2022 年均增速約為 22%。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以 OLED 為基,3C 顯示邁入摺疊時代---OLED面板接力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