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鐵律:在職場,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備兩種老闆思維,錯不了

說到老闆思維,就不得不用打工者思維做對比,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會真正拉開人與人的差距,沒有老闆思維,再努力都是打工!所謂老闆思維,並不是說有了它就一定能當老闆,而是說,在職場,你要學會老闆看待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以此實現個人的快速成長,這可以說是一條職場鐵律。以下分享兩種老闆思維,在職場,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備這兩種老闆思維,錯不了。

職場鐵律:在職場,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備兩種老闆思維,錯不了

老闆思維一、不在其位偏“謀”其職

在職場,作為普通打工者,要想混出頭,雙眼就一定不能只盯著自己的辦公桌,心思就不能只花在自己手中的事情上,而應該習慣像老闆一樣,嘗試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也就是不在其位偏“謀”其職,當然,這種“謀”重在培養自己的思維方式,並不是讓你越俎代庖。

比如,公司一個指導性的文件下來了,你就不僅要去閱讀和思考文件中關於自己本職工作的內容,還應該去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一份文件的產生?它的實行會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什麼作用?會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如此順藤摸瓜,找到老闆下決策的基點,再根據這個基點,找出老闆決策中做得好或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長此以往,就有助於形成作為老闆的思維模式,如此,等到將來有一天,你自己做老闆了,才能做到更好。

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就是一個能在做員工時學著當老闆最後也果然成為大老闆的人。

15歲的時候,少年王永慶在臺灣南部嘉義縣的一家小米店當學徒,本來,他的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在米店打打雜,可他偏偏不甘現狀,平時非常留心乃至偷學著老闆做生意,利用閒暇時光學習識米、售米、運營米店。就連送米時候的所思所想,王永慶也與眾不同,其他學徒送米就踏踏實實送米,老闆說什麼時候送,就什麼時候送,而他卻能夠站在米店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和觀察,仔細觀察一個家庭有幾口人,幾老幾少,幾男幾女,每天大概吃多少米,估計多久能吃完一袋米,然後,在預算的時間點去送米。

如此,在當了三年學徒後,王永慶就拿著父親贊助的兩百元開起了米店,並運用自己之前在米店做學徒時向老闆學到的東西,很快把生意做上手了。幾年過去,米店的生意越做越大,王永慶很快就籌辦了一家碾米廠,完成了個人資本的原始積累,為他後來當更大的老闆做好了充足準備。

老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職”,可作為一個打工者,要想真正混出頭,或者在將來自己當老闆,就一定要有“不在其位偏謀其職”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積累到足夠的經驗和閱歷,最重要的是培養起你的老闆思維。

老闆思維二、以老闆的心態對待公司,盡最大努力工作

以老闆的心態對待公司,將公司的利益視為自己的利益,盡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如此,你才能夠坦然地面對老闆,讓老闆發現,被老闆器重,從而獲得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

在職場,許多員工在工作時不能想通一點,那就是為什麼具體做事情的都是員工,但得到的回報不高,而從未參與執行的老闆的收益卻最高呢?所以,他們在能偷懶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偷懶,在能佔公司便宜的時候也毫不客氣,以此平衡自己的心理。殊不知,每一個員工的工作都是老闆給予的,老闆就像一幢建築的設計師,有了設計師才有了能夠設計出好的建築圖紙,也才有了員工的“按部就班”和建築的最終完成。

所以,當你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夠以老闆的心態去工作,充分為公司利益考慮,做到為公司開源節流時,那麼,一位知人善任的好老闆一定會投桃報李,為你提供上升的階梯,具備這種老闆思維,即便你不想成為老闆,也能最大限度提升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