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我喜歡獨處。喜歡一個人靜下心來,迴歸真實的自我,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看書、寫字、品茶……這樣我才覺得沒有虛度人生。

我並不孤僻,也不厭倦社交,甚至在喧鬧與繁華中,也能對應如流;在早年時,也曾呼朋喚友將進酒,並以此為樂。

只是如今年歲漸長,終於明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正如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裡寫道: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可是,我們畢竟生活在群居社會中,人情往來是無法避免的。

前些天,我大學舊友到廈門開會,順便在我這住了一天。我很開心,陪他把這城市的風景都看透,還喋喋不休纏著他要一醉方休。

這時,我才發現,我之所以喜歡獨處,只是因為我不想把我的時間,浪費在我不喜歡的人身上。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01

讀者姚女士也喜歡獨處,喜歡安靜。

結婚生子以後,生活漸漸熱鬧起來,充滿了人間煙火味,在相夫教子之餘,她依舊會刻意為自己騰出一些安靜的時光,享受獨處的自由。

剛結婚的時候,公婆在家裡一起住過一段時間,後來公公回鄉下辦養殖場了,婆婆覺得城裡太冷清,也回鄉下去了。

直到近兩年,婆婆才開始常住城裡。

婆婆性格熱情開朗,為人大大咧咧,沒有心機;姚女士性格溫順安靜,知書達理,婆媳之間雖性格三觀相差甚遠,但相處下來,一直都相安無事。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02

婆婆喜歡熱鬧,在家裡總是待不住,總往外跑。這兩年開始,漸漸和小區鄰居熟絡起來,也會參加一些社區活動,忙得不亦樂乎​。

讓姚女士感到不快的是,婆婆越來越喜歡往家裡領人了。都是一些小區的老頭老太,還有一些一起參加活動的老姐妹。

姚女士是一個大學講師,平時空暇時間比較多,經常在家裡看書寫文章。她不喜歡與人交往,也不擅長和人打交道。

所以,家裡來了不熟悉的客人,她感覺很不自在。而且那些老太太喜歡聊天,嗓門又大,一聊就是一下午,到飯點才離開。

姚女士只好把自己關在房間,戴上耳機看書。但難免也要進進出出,她穿著家居服擔心不禮貌,穿上外出的套裝又覺得不舒服。心裡憋屈得很。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03

姚女士讓老公嘗試著和婆婆溝通。

老公卻覺得她小題大做,老太太年紀大了在城裡又沒什麼熟人,難得認識一些朋友,帶回家裡聊聊天,又沒有影響到正常生活,何必去幹涉。

姚女士也不想因為這事情,影響到夫妻感情和婆媳感情,也就忍忍算了。可是後來,婆婆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她。

婆婆在之前建了一個家族群,有一兩百人,婆婆無聊的時候常常在群裡聊天。姚女士一直設置為免打擾,有一天無意間點進去,就看見婆婆在招呼一些親戚來城裡找她玩。

姚女士這才醒悟過來,怪不得自從婆婆在城裡住下之後,婆家的一些親戚絡繹不絕,無論是特意來的還是路過辦事的,親戚們都會來家裡吃個飯,住上一兩天才離開。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04

原來婆婆在城裡悶得慌,招攬一些人來城裡玩。一方面是排解寂寞,另一方面也是想在親戚面前炫耀,自己兒子多有本事,娶城裡姑娘,住城裡大房。

婆婆的目的確實達成了,但就是苦了姚女士夫婦。金錢上的消耗暫且不說,時間和精力上的損耗是無法估量的。

就在上一週,家裡剛送走一波客人。

客人有四個人,是婆婆的姐姐,以及她的兒子、兒媳、孫子。住了三天,客人本來要住酒店,被婆婆硬是攔住。

最後,婆婆姐妹倆睡一間,姚女士5歲兒子的房間,讓出來給另外的一家三口住。姚女士的老公特意請假陪了一天,逛得腰痠背痛。

姚女士也不輕鬆,一邊要輔導兒子學習,一邊還要做一大桌的菜,吃完飯婆婆陪客人聊天,她要收拾桌子,洗一堆的碗筷,同樣也累得夠嗆。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05

好不容易客人要走了,婆婆一直嚷著要客人多玩幾天。以前,姚女士一直以為這只是婆婆的客套話,現在才知道,婆婆是很誠懇的。

客人走後,姚女士一邊收拾房間殘局,一邊向老公抱怨。

老公原本不吱聲,後來在整理的時候,發現自己珍藏多年的動漫手辦,竟然被客人家的熊孩子給摔斷了手,他才開始大聲責罵起來。

這還沒完,姚女士翻看群消息的時候,發現過兩天週末,婆婆又招攬了一家親戚來玩。

姚女士快要崩潰,只好向老公攤牌,“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這樣的日子我可過不下去了。”

見老公一直不說話,姚女士說:“這個週末我帶兒子回孃家住幾天,你自己看著辦。”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情感分析:

其實,我很能理解姚女士的心情,因為我常常遭遇和她一樣的處境。我的住處離一個旅遊景點很近,許多朋友來遊玩的時候,都會順便找我敘舊。

但我一直會堅持一個原則,再好的朋友,我都不會帶他住到我家裡,都是先幫他在旅館裡訂好房間。同樣,如果我去他的城市,他也一樣會幫我訂好房間。

我認為成年人的世界裡,界限感很重要。但是,作為姚女士的婆婆那代人,她們往往比較注重親情,卻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感。

所以,姚女士應該通過丈夫讓婆婆明白,尊重彼此的獨立空間,不打擾對方的生活,保持一定的界限感,是一個成年人必備的禮儀。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當然,我認為老人家的心理健康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許多兒女往往只顧著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小家庭,而忽略了父母的心理需求。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老人家在物質方面不再匱乏,反而更容易感到孤獨,但她們往往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也因此會導致一些婆媳矛盾的產生。

我覺得姚女士的婆婆之所以常常往家裡領人,常常在家族群裡聊天,常常招攬親戚來城裡玩,主要是因為內心的寂寥。

兒子工作繁忙,兒媳性格三觀差距太大,聊不到一起,孫子上學不需要她的照顧。離開家鄉,離開老伴獨自在城裡生活的婆婆,內心的孤獨可想而知。

“老公,讓你媽不要總往家裡領人,我們家可不是旅館”

所以,我認為姚女士夫婦,一定要多和婆婆溝通,瞭解她內心的真實需求,給予她足夠的關心,並儘量幫她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她的晚年生活不寂寞。

同時也要將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反饋給婆婆。讓婆婆明白,有些人情往來,只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能夠避免就儘量避免。

因為生活終歸是自己和為數不多的幾位至親的,和其他人真的沒有多大關係,不要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不相關的人身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