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鬧不要抱”?你還在用這種方式“愛”孩子嗎?

在寶寶出生之後,寶媽面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孩子不分晝夜的頻繁哭鬧,餓了,哭;困了,哭;要抱抱也是放聲大哭。

“嬰兒哭鬧不要抱”?你還在用這種方式“愛”孩子嗎?

優寶在一個媽咪交流群裡看到一位麻麻出來安利“哭聲免疫法”,聲稱自家寶寶親測有效,從此帶娃so easy。


於是有的寶媽硬著心腸嘗試,發現確實有用:孩子哭聲不再頻繁,生活習慣也更有規律,甚至於更加的獨立。

什麼是哭聲免疫法?

說通俗一點就是放任寶寶去哭,家長不哄不抱;哭得時間久了,孩子自然會知道哭沒有用(條件反射)從而停止凡事靠哭的解決方式。


曾經網上有一個很火的帖子《美國人帶孩子的17個絕招》,其中提到了國外盛行的“哭聲免疫法”——當孩子入睡後醒來哭鬧時,不要馬上回應,應等待幾分鐘再回應,每次延遲的時間逐步增加,直到孩子不再哭泣自行入睡。

“嬰兒哭鬧不要抱”?你還在用這種方式“愛”孩子嗎?

“哭聲免疫法”的寶寶都怎麼樣了?

然而在“哭聲免疫法”的教養方式下,那些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呢?

@啾啾不哭

生大寶的時候,我就信了這個哭聲免疫,兒子哭就是不管他,現在都16歲了,性格非常孤僻,對人冷漠。後來生二寶的時候,哭了就抱抱安慰,比大寶可愛、能說會道。

@櫻桃丸子

我家大女兒就是這樣養的,哭就抱,不哭才抱,經常哭著睡著了。後來就有了一個習慣,握著一個小毛巾才能睡。現在她性格內向,不主動跟人玩,對待小毛巾比父母都親……我後悔了……


就連馬伊琍,也曾經在微博上說,非常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哭聲免疫訓練。雖然這個訓練兩天就讓愛馬學會了睡整覺,可是半年時間後又開始反覆,每天半夜都哭著請過來求抱抱。

“嬰兒哭鬧不要抱”?你還在用這種方式“愛”孩子嗎?

曾經對寶寶進行“哭聲免疫法”的寶媽們,很多都後悔了曾經對孩子的“冷漠”。那麼,我們看一下提出這個理論的約翰·華生,他的孩子又是什麼情況呢?

約翰·華生的大兒子多次自殺,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

和前妻的兩個孩子,女兒沉默易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需要華生救濟才能生活。


百科詞條上總結說:“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後,此方法終於被歐美深深的反思和摒棄,約翰·華生也曾被評為美國人最討厭的人之一”


不同階段寶寶的哭聲如何應對?

美國兒童心理學博士陳忻對國外學者的研究做了如下總結:

  • 0-3個月,學者們普遍認為,這個時候的哭聲是真實的,反映了孩子的生理狀況,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孩子哭了,肯定是有需要。這裡包含了一個信息,就是,0-3個月的嬰兒,還不會假裝哭來控制父母。
  • 3-7個月,嬰兒的哭聲的作用開始分化,變得更有互動性,並且會伴有一些姿勢,從非有意識逐步變成有意識。
  • 7-9個月,嬰兒的哭聲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變得更加“有意識”,因為他們慢慢明白哭聲的後果。這個重要變化和他們在這個階段重大的認知和情緒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 9-12個月,他們更是能夠把哭聲和一些身體語言結合起來,比如,看向主要照料者,做一些手勢等等。 所以說,9-12個月以後,孩子的哭聲逐步變得有意識了。他們開始知道怎麼利用哭聲來控制大人了。

針對不同階段寶寶的哭聲,父母們可以區別對待!


0-6個月:想抱就抱!

6個月之前,我們怎麼寵寶寶都不會把他們寵壞。這個時候,寶寶的思維還沒有高級到利用假哭來指使別人。
他們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要,餓了,困了,不舒服了……而父母要對他們的哭聲反應迅速——抱、餵奶、查看尿布等等。
這些行為不僅消除了寶寶不舒服的因素,更會讓他們感到關愛,逐漸建立起對父母的信任,這就是最初的母嬰依戀。
安全依戀感的建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將來的人際關係有著重要的意義。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孩子就不會哭”的行為修正理論很可能傷害嬰兒和父母的最初的依戀和信任。所以,對待0~6個月小嬰兒的哭聲,儘量多抱和多安撫。


7-18個月:引導寶寶放開懷抱

這個階段,寶寶哭鬧並不全是為了生活上的需要,有時候會利用哭聲來控制大人,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且,通過前半年的練習和聲帶的發育,他們對哭聲的控制更加嫻熟,不僅會大哭,還會尖叫,變著調子哭,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階段,寶寶一哭我們就飛速去抱,就會像很多媽媽抱怨的那樣,他們會越來越頻繁地利用哭來讓父母抱。下面優寶將介紹一些方法幫助各位家長減少寶寶的哭鬧。

  • 主動和寶寶一起玩

當我們發現寶寶有了利用哭聲來召喚我們的能力,就要注意不要被他們控制,而是要引導他們對周圍事物進行探索。


這個時候,我們要經常不等寶寶來召喚,主動和他們一起玩。跟他講話,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讓他們醒著的時候經常有事情可做,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很無聊,而且經常能保持良好的情緒,不會一天到晚讓媽媽抱。
而且,當寶寶越小的時候,多花時間和他們一起玩,他們就會從學著怎麼玩,慢慢過渡到怎麼自己玩。當他們1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玩一會兒,而不會時刻需要人陪。

  • 父母和孩子的情緒會相互影響

父母和孩子的情緒是互相影響的,從8個月開始,嬰兒會逐漸學習到消極情緒,比如,媽媽有時候會生氣地說,不要爬上去!不要拉窗簾!
嬰兒對情緒的認識逐漸分化了,自己也常體驗到挫折和生氣,比如,媽媽不允許我幹這個或者是我想把瓶子蓋打開,可是怎麼也打不開!
所以這個階段,就需要代養人對寶寶要多點耐心,多表達積極的情緒,支持和愛,讓孩子常常保持愉悅的心情,減少哭鬧。


教育孩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些父母走了歪路,很快走意識到並改正,就像馬伊琍那樣。

有的父母直到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卻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像@櫻桃丸子一樣。

教育不是標準化作業,順應孩子的天性,把孩子的優勢和強項發揮出來,才是教育的真諦。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優秀的父母。歡迎各位爸爸媽媽們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獨門育兒秘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