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紀委市監委公佈第二批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成績單”

濟寧新聞網訊 為認真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門搞整治要求,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評判,近日,濟寧市紀委市監委機關會同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鄉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公佈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第二批成果。分別是:

在整治民政領域問題方面,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全市城市低保平均標準由每人每月560元提高到580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由每人每月405元提高到435元。全市共新納入低保1611戶、2873人,退出不再符合條件低保對象2132戶、3691人。新納入特困人員762人,取消315人。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行動,新納入已脫貧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病、重殘對象和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1115人。14個縣(市、區)全面建立了小額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各鄉鎮(街道)全面開展了小額臨時救助直接審批工作。專項整治以來,全市發放臨時救助金536萬元,救助困難群眾928人次。全面落實近親屬低保備案制度,全市備案低保對象1016戶。積極推進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實現流程再造,提高工作效能,經縣(市、區)政府授權,將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審批權由縣級民政部門下放到鄉鎮(街道),簡化優化審批流程,實行先核對後申請,取消審核公示和民主評議兩個環節,縮短審批時限,將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支出型臨時救助審核審批時限壓縮到20個工作日以內。

在整治財政領域問題方面

,加快涉農資金撥付進度,今年以來及時將中央、省、市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33億元撥付到縣級。強化專項扶貧資金管理,對2019年度中央、省、市、縣安排的4.2億元專項扶貧資金進行績效評價。加強對農村危房和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管理,加快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進度。本著“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原則,加快推進部門預算管理、財政核心業務、政府採購、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等4項流程再造,修訂完善工作規則等內控制度體系,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群眾水平。在整治交通運輸領域問題方面,完成路網提檔升級工程682公里,建設自然村通硬化路282公里,實施大中修工程1389.6公里,改造危橋24座,建設公交站點614個。嚴格貫徹執行《山東省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交通運輸違法處理工作規範》《山東省治超非現場執法工作規範》等制度,推進非現場執法,規劃非現場執法55處,已完成7處,執法信息系統建設正有序推進。嚴查出租車行業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督導檢查企業214家,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出租車625輛次,教育培訓違規駕駛員302人。受理各類舉報、投訴案件376起,已查實處理358起。在整治水利領域問題方面,開工建設2處大型灌區和2處重點中型灌區,完成投資6775萬元。投資2310萬元,完成42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投資4480萬元,完成180個氟超標村改水工程。暢通監督渠道,開通24小時監督舉報電話、河長制湖長制微信公眾號等。各縣(市、區)均將河湖管護保潔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實施,有效維護了河湖健康和防洪安全。

在整治涉農領域問題方面,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清潔村莊行動,清理生活垃圾、溝塘淤泥、農業生產廢棄物等105萬餘噸。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印發宣傳資料19.6萬份;執法檢查生產經營企業3557家,查處生豬私屠亂宰、經營假劣農資、農獸藥隱性添加和農產品藥殘超標等問題312起;受理群眾舉報案件212起,立案查處94起、金額48萬元;摧毀假劣農資生產經營窩點2個,公開行政處罰信息94件,查獲假劣農資728臺件、12.86噸,貨值金額14.98萬元。

在整治數據統計領域問題方面,堅持統計法治思維和問題導向,研究制定《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實施辦法》等10項制度;共執法檢查企業54家,其中“雙隨機”執法檢查8家,對檢查中發現統計工作不規範的企業現場指導,並責令改正;先後3次選派縣級幹部和高級統計師到市委黨校授課,分3期對縣、鄉鎮統計人員輪訓一遍,提升統計人員業務素能,截至11月份,累計各類業務培訓人數約800人;集中對部分縣(市、區)工業、投資、貿易、服務業等企業、項目數據質量進行核查,市統計局直接核查169家企業和10個投資項目,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濟寧市紀委市監委機關會同專項整治主責單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發揚鬥爭精神、強化措施落實、集中攻堅克難,紮實推動專項整治工作向縱深發展,以整改落實的實際成效回應群眾關切,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來源:廉潔濟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