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股仍為結構牛市 企業盈利是走牛的主要動力

對比中美股市走勢來看,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在於全球股票市場估值體系風向轉變,高成長的新經濟股被追捧,低成長的強週期股被看淡。相較美股科技股而言,中國科技股整體市值偏小但估值過高,但長遠來看,支撐股票市場持續走牛的主要動力是企業盈利而非估值的高增長。

滬綜指自2007年10月登頂6124點之後,逐漸迎來經濟結構轉軌(由舊經濟向新經濟轉型)、股市制度轉軌(由審核制向註冊制轉型)和股民結構轉軌(由散戶市向機構市轉型)的煎熬期,估值中樞不斷下行,常態是“鞦韆市”,無論蕩多高,仍終歸原點。展望2020年,A股仍是結構性牛市,最大的風險是美股走熊拖累A股下行。

助漲利好效應難延續至明年

A股開市30年來,“測不準”是主流研究機構年度預測的宿命。新世紀以來,半數年份大盤收綠。集體高唱“牛市將至”式機構預測報告往往催生虎頭蛇尾式行情,一如今年的首季上漲年末回落行情。

當下,A股臨近收官,全年看仍是超跌弱勢反彈行情。滬綜指較年內高位已回落11.8%,年內漲幅為16%,遠低於標普500指數的24%。回頭看,今年上漲主因有三:一是因2018年大跌24.6%,市場超跌反彈意願強烈。二是MSCI指數等國際指數基金被動式配置A股,僅今年前十個月流入股市資金逾2400億元。三是美股持續刷新歷史新高帶來的拉動效應。

明年行情怎麼看?多數機構預測新一輪牛市已到來。海通證券認為滬綜指2440點以來市場進入第六輪牛市;招商證券預測有兩成漲幅,聯訊證券樂觀看到3700點。看多者以中信證券為代表,其觀點是2020年A股大環境是“宏觀經濟決勝、資本市場改革、企業盈利回暖”。

A股漲跌決定性因素在資金面。明年增量入市資金有多少?招商證券預測達5000億元,安信證券預測為1.2萬億元。但筆者認為,類似預測或是望天打卦,全靠撞大運。熱錢進出皆因賺錢效應,賺錢越多買家越看漲。關鍵要看兩點:一是四季度的下跌趨勢迅速被逆轉,從而延續賺錢效應。二是明年場外增資入市規模,要抵消新股和再融資擴容以及大小非減持的吸水效應,否則A股要上行太難了。

明年A股最差的仍是信心

在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管理資產規模約37萬億元的背景下,明年A股不差錢,最差的是信心。在2019年三大助漲利好中,A股超跌帶來的機構回補和國際指基被動配置效應在2020年將減弱,美股看空者已在擔憂11年大牛市是不是已走完最後一程?

華爾街主流機構預測美股明年漲跌在一成以內。對標普500指數2020年年終點位,樂觀者如瑞信預期為3425點,悲觀者摩根士丹利和瑞銀定在3000點。看空因素出現一致化,如大國貿易衝突加劇、全球經濟走軟和外貿形勢不確定、美企盈利增速和回購力度減弱。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是,美股過去11年大漲A股不跟漲。如果美股明年下跌,港股下跌會否令A股更趨弱勢?

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趨近,過去11年美歐牛市的主要動力是貨幣拉動。A股“2015年水牛行情”卻難以重演。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日前表態:“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揣測政策意圖,貨幣調控仍在對沖2008至2009年“大水漫灌”式印鈔帶來的企業產能過剩困境,明年經濟呈L形幾率大。這預示著股市難有貨幣拉動式牛市。悲觀者如法國巴黎銀行預測中國GDP增長明年將放慢至5.7%。再加上,證監會近期強調“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預示著集中降息降準降印花稅暫停IPO等傳統救市政策難以出臺。

即使是2008至2009年貨幣政策“大水漫灌”,亦僅讓2009年股市大漲,隨之而來的是2010至2014年的大熊市。可以說,十年來貨幣總量和經濟體量漲幅已翻番,股市卻在低谷徘徊,癥結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難以對沖歷史炒作泡沫。

企業盈利而非估值高增長才是推動股市持續走牛的主要動力

在過去12年裡,滬綜指年度上漲和下跌年份對半分,整體為低位震盪市格局。在近30年曆史裡,連續兩年上漲的只出現在大牛市中。美股領漲指數納指則是在2008年年度下跌4成之後,開始了長達11年的史詩級別的大牛市。

A股與美股分道揚鑣,表面看是三大轉軌綜合徵所致,根子仍是全球股市估值體系風向轉變,高成長的新經濟股被追捧,低成長的強週期股被看淡,破淨股大增。明年全球經濟減速概率大,強週期股要謹防壞賬和虧損風險。

美股緣何連漲11年,因為市值最大的前六大公司皆是高科技股,且業績年年超預期。A股至今前十大公司無一家高科技股。如果說滬綜指觸摸6124點,是金融石化權重股之功,當下仍困縮在2900點則是其過,過錯是盈利增速遠不及估值縮水速度。

從國際視野看,A股科技股整體市值偏小,估值過高,長期持有風險大。截至本週四,創業板綜指年內大漲31%,較2015年曆史峰值仍有近6成跌幅,當年殘局何時能修復?其前三季度盈利僅上漲6.3%(未計算樂視網虧損額),估值卻升到44.3倍。納指100指數11年翻兩番,估值僅為27.4倍,企業盈利而非估值的高增長才是市場出路。

今年是A股科技股的牛市。交易軟件數據顯示,大市值板塊元器件、軟件服務和通訊服務、半導體的整體市盈率分別為46倍、64倍、87倍和48倍,其今年年內漲幅分別為71%、43%、30%和63%,漲得多且估值高。百上加斤易,千上加兩難。那些標榜“A股估值低”的分析師,不推薦整體估值才5.89倍的銀行板塊,卻繼續唱多高估值科技股,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

展望2020年,科技股明年若延續大漲,將確認是行業甚至A股大牛市到來。謹慎的判斷是科技股高位震盪甚至回落,A股上漲動力落在金融地產等低估值補漲權重股。這需要經濟見底的政策信號,才有大資金敢做多。如中美貿易談判出現階段性利好、中國推出刺激經濟增長的系列舉措,等等。否則,滬綜指仍是無熱感的箱體震盪市,2020年波動區域難以擺脫2019年極限值(2440點至3288點)。

本文源自紅刊財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