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神祕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城村。這裡有一座歷史長達600多年的古城堡,有一千多年的文明書院。這座古城堡原名樂民千戶所城,又名樂民珍珠城(以下簡稱樂民珍珠城)。那裡的村民至今還生活在“古堡”裡,古堡的東南西北大門成為該村進出的交通要道之一,四周築起的600多年曆史的數米高泥牆依然在,神龜、馬槽,石敢當等歷史文物無一不震撼著前來探秘的人。儘管1985年,樂民珍珠城(包括文明書院)被公佈為遂溪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樂民珍珠城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但至今,這座古堡真容還沒完全向世人展現。

六百年悠久歷史

樂民珍珠城,據說是一個擁有600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莊。見證這段歷史的還有城內數棵古榕樹,樹齡達200年以上,樹冠龐大,樹枝交纏。站在兩株枝繁葉茂的連理大榕樹下,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城文物

在古代,樂民珍珠城的名字叫蠶村港,屬秦朝象郡管轄;漢初,屬南越國治理。公元前,這裡已形成一個天然避風良港,是北部灣畔“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口岸。隋唐時期,該村已建有一些寺廟,並傳頌不少對外交往的傳說故事。(解放後,遂溪縣文化人編撰的三本古裝粵劇——《恨鎖珠城》、《鶴湖仙姬》、《情牽龍窯》都與樂民有關。)唐朝末年,南漢劉鋹皇帝在古合州設媚州郡派員到蠶村港開發“對樂珠池”,使這裡發展為南珠的故鄉。

據清版《遂溪縣誌》記載,對樂珠池,宋開寶置場司,或採或罷,洪武二十九年詔採,正統初始命內官二員分鎮雷廉珠池。明代已將對樂珠池所產珍珠列為朝廷貢品。

雷州半島東西臨海,沿海一帶,歷史上屢遭倭寇屠劫,民眾苦不堪言。至十四世紀末,明朝朱元璋派安陸侯吳傑到樂民建造千戶所城,以屯兵設防為主,並御詔數年要給朝廷貢珠一次,使所城成為全國兩個著名珍珠城之一。併成為明清兩代皇朝抗擊倭寇、防禦海盜的邊防要塞。十六世紀中葉,清聖祖康熙皇帝登基不久,國朝則斥資重修樂民所城及文明書院,擴建書院的文昌閣和梓潼公,使樂民珍珠城再現輝煌。

豐富的文物遺蹟

城內的文明書院,至今有千年歷史。這座二層樓房建築,外漆白牆,一樓有三個圓形拱門。走進拱門,只見內牆上有一塊由玄武石刻成的蘇文忠公雕像。這間書院與蘇東坡有何淵源?

《雷州府志》記曰:“宋紹聖四年,蘇公軾南遷,後由徒廉,道經興廉村,宿淨行院,留四十日。” 原來,在十一世紀末,北宋大學士蘇東坡獲赦從海南坐船北歸時,道經興廉村,催生了一間雷地著名的文明書院,成為雷州西海地區傳播中原文化的重要基地。

蘇軾曾對此地評價為:“斯地景勝,當有文明之祥。”他還留下《自雷適廉宿於興廉村》、《雨夜宿淨行院》等詩篇。與鄉民陳夢英道別時,蘇軾還將其隨身攜帶數十年的漢石渠閣寶硯贈與陳夢英,並在硯的上方刻上一首四言“硯銘詩”作為臨別贈言。為了紀念蘇東坡對當地的貢獻,陳夢英發動附近儒生,籌建了文明書院。

文明書院屹立多年,歷代多次損毀,經歷了多次重修。民國二年(1913年),遂溪知縣張以誠主持重修現存文明書院。1933年,當地名人、時任海康一中校長的陳浴鴻發動鄉紳、村民維修文明書院。1997年,樂民鎮政府對文明書院進行局部防漏加固維修。2006年,籌款11萬多元,於次年重建“書軒”房屋三間,在東側建“贈硯亭”一座、門樓一座。這才有了文明書院今天的模樣。

繼續走在樂民珍珠城鄉土上,記者來到了這座古城的西門下。該城門為拱頂,玄武岩基腳,青磚城牆,內外城牆間用紅砂泥回填夯實。斑駁陸離的城門周圍長滿了灌木荊棘。古城原設有東西南北四城門,原城門高2.7米,寬2.8米,進深約9米。現在西門、東門現存狀況尚好,北門岌岌可危,南門已無存。消失的南門有著一段滄桑的歷史。據當地長者描述,抗日戰爭時期,南門門樓被日本侵略戰機投彈炸坍;1972年左右炸燬南門門樓、拆除城牆牆磚等來獲取材料,用於圍海造田工程。以及當地居民拆去城牆轉用於自建房。有20多座房屋或多或少有使用城牆磚現象。

在西城門內右側十米處,古時還曾安設一尊大石狗,石狗前面立一塊刻有“石敢當”三字之石碑。究其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隋末唐初,東合州英靈村,有一對陳氏夫婦,夫妻膝下無兒,養有一隻九耳異犬,名為“敢當”。一次,主人帶其上山打獵,突見一大石從山頂滾落,向主人砸來,“敢當”上前將大石擋開,助主人避過一劫,遂改名為“石敢當”。

城北還存有明天順七年(1463年)所建的石龜一隻,龜揹負有高2米的《清虛道院碑記》石碑。碑文因風化難以辨認,碑座稍向東北傾斜。據說,明朝初年曾製作兩尊石龜,一尊留在北京鎮守紫禁城,另一尊則安排在南方鎮守珍珠城。後者就是指今天看到的樂民城這個馱碑石龜。它的背後也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據文物普查發現,古城附近一帶,有東漢時期磚室墓、宋代窯址及古村落遺址。1983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普查隊對樂民千戶所城(包括文明書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記錄工作,在古城內及北面發現較多珍珠貝殼碎片埋於地下,地表零星散落宋、元、明、清時期的陶瓷片。據村民反應,過去時常有人挖取埋於地下的珍珠貝殼,賣給藥鋪換錢。

紅色樂民

樂民城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大革命時期,先後湧現出陳光禮、薛文藻、薛經輝、薛經泰、陳榮位、黃宗壽等一批革命先驅。

1925年,該村成立遂溪最早一批秘密農會,是農民自衛軍的根據地之一。1927年6月,為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屠殺,遂溪縣第六區、七區農軍和江洪工團軍500多人在地方黨組織領導下,舉行樂民武裝起義,率先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反抗的第一槍。今城內保存有樂民農軍暴動舊址。經此一役,古城牆多處遭敵重炮轟炸損毀,作為農軍臨時指揮部的文明書院亦遭入城後的敵軍燒燬,村中數十間民房被燒,數十村民被殺,古城變成一片焦土。至五十年代,該村被授予“紅色根據地”的光榮稱號。

樂民珍珠城還有農民運動領袖黃學增的故居。黃學增是遂溪縣樂民墩文村人。民國9年(1920年),得親友資助,考入廣東省甲種工業學校。在校期間,廣泛閱讀進步書籍,積極投身青年運動。民國10年,在廣州參加由中共廣東組織舉辦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同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民國11年由團轉黨,成為中共廣東黨組織的早期成員之一。29歲時在海南海口市英勇就義。在樂民鎮敦文村黃學增故居前,後人建立了黃學增紀念亭,紀念這位年輕有為的農民運動領袖。

黃學增組織的“青年同志社”團體中有一人叫黃廣淵,是樂民起義的領袖人物。他也是遂溪縣樂民鎮海山村人,就義時年僅24歲。在他的影響下,其母黃淩氏、二弟黃仲義、三弟黃廣榮都先後參加了革命。不幸的是,一家四口參加革命,全在大革命時期獻身。二弟在廣州起義戰鬥中獻身時,年僅21歲。

站在樂民鎮的文化長廊前,村裡的老人提起這些腥風血雨的故事,讓陽光普照下的樂民人更加突顯歷史的厚重感。

樂民珍珠城價值評估:粵西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軍事古城

今天的樂民,村內已鋪水泥硬底化道路,與鎮、縣公路相連,交通便利。2006年,文明書院被列為廣東省優遊景點之一。同年,由遂溪縣部分離退休幹部、當地名人及鎮、村有關幹部組成的“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城文物保護理事會”成立,以民間組織形式對樂民珍珠城(包括文明書院)進行保護。在拍攝過程中感覺到保護樂民珍珠城的工作還是遠遠不夠。

此外,具有優良地理優勢的樂民港還是北部灣天然避風港,被命名為廣東省三級漁港。總面積1800多畝,港口沿岸有紅樹林800多畝,漲潮時平均水深6米,落潮時平均水深2米,可容納5000多艘漁船避風。2013年廣東省政府立項建設樂民聯圍,總投資5000多萬。同時,鎮委鎮政府也力爭把樂民避風港建設升格為廣東省二類漁港。

在一份勘察報告中,記看到對樂民珍珠城的價值評估是這樣寫的:樂民珍珠城是一座明代海防軍事建築,其規模宏大,是目前粵西地區唯一一座保存下來的明代海防軍事古城。長期以來,由於缺乏文字資料和專家論證,人們對雷州半島歷史上的海防地位未予以充分的認識。因此,樂民珍珠城的存在,必定會讓人們重新認識古代雷州半島的海防地位及其作用;同時,對“南珠”(貢品)的歷史研究、出產地區的確定,樂民珍珠城的存在,無疑是最好的佐證!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探訪神秘古城堡——樂民珍珠城(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