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国记录!多张“名片”出海后,中国又一自研技术领先世界

据媒体12月6日最新消息,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秋良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心磁场高达32.35特斯拉(T)的全超导磁体。据悉,该磁体采用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温内插磁体技术,打破了2017年12月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的32.0特斯拉超导磁体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高场内插磁体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打破美国记录!多张“名片”出海后,中国又一自研技术领先世界


报道指出,此项研究成果将服务于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用户,为我国物质科学探索新物态、新现象、新规律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最先进的强磁场实验条件。全球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其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

资料显示,超导磁体是一种电磁铁,由超导导线构成,能产生令人生畏的巨大磁场。而超导也已经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例如,目前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上需要用到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需要超导磁体的支持。在超导材料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进行远距离输电,并保证输电的稳定性,提高输电的安全性。从而大大降低输电过程的电力损失。

打破美国记录!多张“名片”出海后,中国又一自研技术领先世界

此外,被誉为我国“国家名片”的磁悬浮列车也是采用了与超导有关的超导磁悬浮技术今年5月,中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在青岛落地。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利用高温超导磁体打造磁悬浮系统,所需成本更低,也是世界上首先将高温超导材料运用于磁悬浮列车中的国家。

打破美国记录!多张“名片”出海后,中国又一自研技术领先世界

2017年,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超导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我国超导市场的规模约为1300-1600亿元。目前,国内超导材料主要从美国和日本进口,成本较高。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高温电缆约二十亿元用于国内建设。此前,我国已经提出,要在2025左右加快发展超导等新材料产业让超导技术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