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大板鯽就要教科書式操作

寫在前面:冬季其他大體型魚種大多蟄伏,而鯽魚耐寒,所以我們作釣的對象魚只能以鯽魚為主。而大體型鯽魚——大板鯽是各位釣友的嚮往,加之大板鯽營養豐富全面,所以各位釣友更是趨之若鶩。

冬季氣溫低,魚活性不好,確實難釣。面對各路高手“指點江山”、眾說紛紜,孰真孰假不做評判,僅以個人經驗,從物理學和自然現象上分析冬季應該如何去釣大板鯽。

1.不要用井水說事,井水和湖庫水是兩個概念,如果你認為是一個概念,那你為什麼不去井裡釣魚?

魚喜歡呆在溫暖的地方,所以一些釣友用井水說事,認為冬季應該釣深水,深水處水溫高而平穩。這個概念是錯誤的,井水屬於深層死水幾乎不會發生上下對流,就像較深的山洞裡全年恆溫是一個道理;而湖庫裡的水大面積對外暴露,是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發生上下對流的。

冬釣大板鯽就要教科書式操作

(植被豐茂,七米二標準線水深大概一米左右,遠處水草的鏵尖水深大概不到兩米,冬釣大板鯽的上佳首選位置。這幾天有釣友用14米長竿、短線在這裡共釣獲十多斤大板鯽。)

物理學告訴我們,水在4攝氏度以上,隨溫度降低密度增大, 4攝氏度以下隨溫度降低密度減小,4攝氏度時水的密度最大。這一理論就為我們冬季釣魚指明瞭釣深水or淺水的路。

初冬時節,大部分地方的氣溫還未降到4攝氏度以下,此時我們應該選擇釣淺水。水隨溫度降低,密度增大,深水處溫度低於淺水處。根據我的經驗,此時在一米左右不超過一米五的水深位置,更容易中大魚。

冬釣大板鯽就要教科書式操作

隨著冬季加深溫度逐步下降。當溫度持續的低於4攝氏度時深水處的溫度就徘徊在4攝氏度左右,淺水處的溫度按理來說應該低於4攝氏度了。但是淺水處陽光照射豐富,所以溫度會偏高,而此時深水處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密度最大,所以水不會發生上下對流。此時如果陽光照射豐富,建議釣一米左右的淺水處。如果連續陰天,建議釣稍深一些,根據我的經驗這個深度在兩米左右更容易中大魚,如果水過深可能因為容氧量的問題大魚相反的會少一些,這一點確實沒有研究過。

冬釣大板鯽就要教科書式操作

(選位錯誤,此處水深超過兩米,無植被覆蓋,他從早晨來到現在,未中一條魚。)

2.近岸邊水不一定淺,遠處水不一定深,深水不一定有大魚,但遠處肯定有大魚。

大魚之所以能夠長大,是它躲過了無數次漁網的捕撈、躲過了無數個魚鉤的誘惑,甚至於“電工”行為才長大的,所以它行事謹慎小心,而岸邊多有嘈雜,它會認為有危險於是就會躲到遠處去。這也就能解釋我們經常會看見大魚在遠處跳躍的這一現象而冬季魚的活性不好,既然知道大魚在遠處,那麼我們就應該釣遠一些。因為某些原因人跡罕至的岸邊也算遠處。

還有,細心的釣友會發現在嚴冬時節,湖庫水面結冰的時候總是從岸邊開始結冰,慢慢的延伸到遠處,這就說明降溫時近岸處的水溫降得快。這一現象就告訴我們冬釣時釣點應該稍微遠一些,因為那裡溫度相對來說高一些。

冬季在現實做調中,我們發現用長杆短線或是磯釣竿的釣友中大板鯽的幾率要高一些,正好符合這一現象。

冬釣大板鯽就要教科書式操作

(長杆短線殘荷中間,吃過午飯到現在,下午三點鐘,釣獲三尾二兩左右的鯽魚。)

上面這兩點就是我以個人經驗,從物理學和自然現象上對冬釣的詳細分析。

綜合魚的趨食性考慮,冬季應該選擇遠處的水草邊、荷花塘的中間、植被豐茂人罕能到達的岸邊稍淺處為釣點。不贊同釣草洞,草就像人打的一把傘一樣會遮擋陽光,所以草洞裡的水溫會略低於外面。冬季的殘荷是不能夠遮擋陽光的,所以荷花塘的中間可以。如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願意學習!

寫在後面:冬釣請注意保暖!至於用餌,我在我的文章“走出冬釣用腥餌的誤區,讓你魚獲連連”裡邊有詳細敘述,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