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接地氣 聚人氣 揚正氣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何賢君 杜羽豐 王瑩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文化禮堂新兵“壯行”禮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一座座文化禮堂,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的精神家園。

  在蘭溪,文化禮堂就是當地的“文化地標”。看電影、演村晚、讀經典……村民們的閒適時光在文化禮堂中度過。

  自2013年以來,蘭溪緊緊圍繞“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的定位,吹響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號角。在禮堂建設過程中,蘭溪堅持因地制宜、挖掘特色的原則,在各建設村原有的文化特色上,提煉元素,注重品質,利用好建設村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整合創新傳統民俗與現代文明,建設各具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避免出現千“堂”一面,而是做到“一堂一品”。

  在此基礎上,蘭溪還積極探索農村文化禮堂“建管用育”一體化建設機制,以禮堂塑形、以文化鑄魂、以社會聚力,傾力打造農民的精神家園,一大批頗具特色、傳承創新的農村文化禮堂熠熠生輝。

  如今,“文化禮堂”更成為蘭溪老百姓閒談中繞不開的話題。禮堂說事室、禮堂集市、禮堂共同體、禮堂風景……這些朗朗上口的熱詞正日益豐富著文化禮堂的內涵,也在悄然改變村民們的生活。

  “文化禮堂長效發展要結合本地特色,打造文化品牌,體現主流價值,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充分突出群眾主體位置。”蘭溪市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說,“要不斷貼近群眾,吸引群眾由‘請’向主動參與轉變,真正做到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文化禮堂“週週樂”

禮堂共同體 專家下鄉送服務

  日前,蘭溪市永昌街道蘭思村蘭塘張村文化禮堂內,聚滿了村民。蘭溪市人民醫院一行20多位醫護人員來到這裡,普及健康知識、急救知識,開展義診活動。內容豐富、貼近群眾的健康大講堂活動,受到了村民的熱烈歡迎。

  “醫生,我感覺最近有些胸悶,能不能幫我看看?”70多歲的徐大媽聞訊趕來,向醫生諮詢相關知識。經過醫生的診斷,徐大媽並無大礙,量了血壓後,徐大媽放心地離開。前來進行白內障免費篩查的村民也很多,一邊篩查,醫生還向他們普及了白內障、青光眼、眼外傷等專業眼科知識。

  蘭塘張村是個自然村,僅有人口476人。2014年,蘭塘張村荒廢的張氏祠堂開始重建,2016年,該村籌建文化禮堂,重建後佔地660多平方米的張氏祠堂,便成了最佳選址。自文化禮堂建成後,許多活動也隨著走進了禮堂。“文藝演出、義診活動、播放宣傳片,幾乎每個月,禮堂裡都會舉辦4次活動。”對於健康服務,村民的需求也比較強烈。“與其他的村莊一樣,我們村目前生活著的,大多數是老年人,他們外出就診不方便,也捨不得花錢去醫院做檢查。像健康大講堂這樣的活動,將服務免費送到了村裡,恰好符合他們的需求。”村民們都表示,把健康大講堂帶進文化大禮堂,是真正服務於民的有效舉措。

  從去年4月下旬開始,蘭溪市就成立蘭溪農村文化禮堂宣講團、顧問團、鄉賢團、文藝指導團、志願者服務團,以綜合文化站為依託,設立16個鄉鎮(街道)文化禮堂共同體,不斷在完善功能、強化隊伍、培育產業方面持續探索,提升鄉村文化振興動能。蘭溪市中醫院、衛生進修學校、疾控中心等醫療衛生計生單位根據自身的組織特點、工作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好與農村文化禮堂的對接與服務工作,發揮各單位在農村文化禮堂運作中的積極作用。

  據悉,目前文化禮堂顧問團成員有60名,鄉賢團有45名,宣講團有79名,文藝指導團有58名,志願者服務團有133名,共計375人,成員來自文藝界、教育界、商界、旅遊業及農業技術類和黨政機關等,均是行業精英和文化人才。他們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文化共建和服務進堂活動,為老百姓提供更多具有鄉土特色、符合實際需求的文化服務。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文化禮堂集市

禮堂開集市 百姓來趕“幸福集”

  “跟我們農村趕集一樣,政府把服務送到了家門口,不僅可以學習新知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這裡尋求幫助,而且全是免費的。”11月22日,蘭溪市“文化禮堂集市”蘭江站在蘭江街道大阜張行政村開市。

  當天早上8時,現場人頭攢動。村民在“禮堂集市”邊走邊逛,根據自己的需求,精準地尋找對應的服務。

  在司法局“攤位”前,市民嚴躍清在向工作人員諮詢法律問題後,還收到了他們贈送的法律“大禮包”。“我翻看了一下,他們贈送的小冊子上寫了很多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我回去後可得好好研究研究,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家人。”嚴躍清說,起先他是被“集市”上蘭溪市老園丁藝術團的節目吸引過來的,節目間隙逛了逛,感覺收穫頗豐。

  作為禮堂共同體的升級版,禮堂集市乾脆以文化活動、農技服務、法律諮詢、現場宣教、志願者服務等內容為載體,邀請公安局、農業農村局、紅十字會、康體中心等全市20家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民間志願服務隊,通過文化禮堂現場擺攤、百姓趕集的方式,活躍農村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和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在大阜張村文化禮堂內,一堂主題為“守初心 擔使命 弘揚梁家河精神”的講座正在進行,蘭溪市委黨校的老師聲情並茂地為大家講解“梁家河精神”。“聽了此次講座,我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大阜張農貿市場黨支部黨員周代平說,身為一名基層黨員,要守好自己的初心,他也會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對照“梁家河精神”,服務好身邊的群眾,為他們謀幸福。

  “文化禮堂集市”活動自今年6月推出以來,已分別在上華街道、靈洞鄉、香溪鎮、馬澗鎮、遊埠鎮等7個鄉鎮(街道)“開市”,蘭江街道是第六站。

  據悉,“文化禮堂集市”將在年內走遍全市16個鄉鎮(街道)的農村文化禮堂,本著“月月有推進、鄉鎮全覆蓋”的原則,讓“文化禮堂集市”活動形成長效常態,使文化禮堂成為農村人氣的集聚地。同時,針對不同的鄉鎮(街道),將制定符合當地特色的商品清單,切實提升內容供給的精準性,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激活鄉村文化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文化禮堂"村民說事室" 

禮堂說事室

矛盾化解不出村

  “有事好好商量,我們去‘村民說事室’坐一坐。”這句話,最近成了蘭溪市諸葛鎮厚倫方村黨支部書記方賽花的口頭禪。近日,厚倫方村的兩名村民因為房簷滴水糾紛鬧得有些不愉快。方賽花了解情況後,連忙將兩人請到了村裡的“村民說事室”。

  “誰家的屋簷不滴水,你們就為這事鬧意見,說不過去吧!”“滴一點水,對你們有什麼損失?雙方都各退一步,別吵了。”在老祠堂裡,大家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擺事實、講道理,面對面敞開心扉。最終,雙方簽訂了和解協議,一家各讓出50釐米的範圍用來滴水。

  近年來,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厚倫方村不僅把村裡的老祠堂厚倫堂打造成鄉村文化禮堂,還在其中創新地開闢了一個“村民說事室”,供村民商議村莊發展之策,及時解決矛盾糾紛。

  “村民之間有糾紛,讓村民來評理,我們設立這樣一個村民自治機構,就是要讓村民互相講道理,藉助大家的力量心平氣和地解決糾紛。”如今,村裡的糾紛越來越少,看到一個個問題圓滿解決,方賽花舒了一口氣,“村民說事室”裡,坐著的是矛盾雙方,還有村裡的老幹部、老黨員、村民代表等組成的理事會成員。老祠堂門一打開,幾個人往裡面一坐,把事情講一講,把道理說一說,看似不可調節的矛盾,半天時間基本上就能協商解決好。

  “村民對老祠堂都懷有敬畏之心,再注入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兩者相得益彰,處理起村裡的事就能迎刃而解了。”方賽花說,遇到糾紛來“村民說事室”裡講一講,現在已漸漸成為村民的共識。在這裡,平時由村“兩委”給大家宣講政策,村民暢聊時事要聞、身邊人事,遇到比較棘手的糾紛,大家就一起開誠佈公地解決,說公道話、講公德心、辦公正事,實現“小事不出村”的基層自治。“厚倫方村的‘村民說事室’充分發揮議事、宣傳等作用,提升村一級組織治理,充分挖掘出了村民教育、管理的能動性。”諸葛鎮鎮長陳麗娜說。

  截至目前,“村民說事室”制度已在全市16個鄉鎮(街道)、129個文化禮堂村全覆蓋,取得了良好效果。僅以今年為例,通過“村民說事”,全市已累計召開各類評議會議2100次,化解矛盾800多起,辦理為民服務事項1000餘起,辦結率99.3%,農村信訪同比下降40%,群眾對基層組織的滿意率高達95%。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文化禮堂遊學 王萍 攝

禮堂成風景

研學遊成“香餑餑”

  日前,蘭溪市振興小學五年級442名學生先後前往遊埠古鎮、諸葛鎮厚倫方村,把課堂延伸到農村文化禮堂,在遊學中體驗古代商埠文化和少數民族的和文化。

  文化禮堂是鄉村的文化載體,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蘭溪涌現出一批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村落。此次遊學是“知鄉情 愛蘭溪”蘭溪市萬名學生進農村文化禮堂遊學活動首站,以“和文化”為主題,文旅融合,讓學生在文化禮堂中感知家鄉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大早,同學們乘坐著大巴車到達遊埠古鎮。當同學們走進以文化禮堂為依託而建的民俗文化園,深深地被遊埠特色民俗吸引。每到一地,同學們用心地用紙筆記錄著。除了瞭解遊埠的老行當,金華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素月以及蘭溪市草編非遺傳承人童慶芬還手把手教同學們剪窗花、用玉米衣編織小掛件。

  厚倫方村的祠堂,是文化禮堂的重要組成。村裡“和”文化源遠流長,深入人心。村裡還在文化禮堂裡開闢出了一個“民俗陳列館”,村中還建起了民族景觀牆,繪製有反映畲族服飾、節日禮儀等傳統文化的彩畫。在這裡,同學們感受少數民族文化,和當地導遊一起打麻餈、跳竹竿舞、開展押加比賽,認識古代農具和古代建築的魅力。

  五(10)班的王若帆同學說:“這次遊學活動很有意義,不僅瞭解了豐富的傳統文化,還學會了剪紙等非遺技藝,真的是受益匪淺。”

  近年來,蘭溪建成了富有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235家,這些文化禮堂所在的村落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如何用文化禮堂激活美麗鄉村,讓這些美麗鄉村有持續改造和發展的動力?

  今年以來,蘭溪市融媒體中心發揮自身策劃力和宣傳力的優勢,切入策劃以文化禮堂為載體的學生遊學活動,將全市文化禮堂串連成國學·智慧遊學、國學·李漁文化遊學、國學·和文化遊學、紅色文化遊學等10條線路,用通俗的語言採寫講解詞,並將重點放在策劃體現當地文化的互動式體驗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深入瞭解當地文化。教育局也將文化禮堂遊學活動作為中小學遊學旅行的重點和鄉土教育的重點。活動受到學校、學生及家長的廣泛好評,既傳承好傳統文化,讓中小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又推動鄉村振興。今年共有近一萬名學生進文化禮堂遊學。

  禮堂遊學活動,為美麗鄉村帶去了人流,注入了活力,推進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禮堂提檔,做強特色,提高接待能力,更促進了村民增收。

  (本版圖片由蘭溪市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