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北京段,北京城市發展的又一重要“頂樑柱”

大運河北京段,北京城市發展的又一重要“頂樑柱”

老話兒說,北京城是漂來的。

縱觀千年,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曾源源不斷把磚石、木料、漕糧等送往京城,促進了文化、人員的流動。

12月5日,北京正式發佈《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從遺產保護到環境整治、從水系治理到文化挖掘、從旅遊提升到跨區域合作工程,大運河北京段保護傳承利用提上日程!

大运河北京段,北京城市发展的又一重要“顶梁柱”

早在2017年,北京市26個部門、7個區組成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共同推進實施重點任務。《規劃》從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個階段,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中長期目標進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態、旅遊、景觀、協同等多個方面。展望2050年,大運河文化帶將成為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全國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示範工程。

以《規劃》為依據,北京市還同時出臺了五年行動計劃,對《規劃》任務進行了細化、量化、具體化和項目化。

文物:騰退什剎海周邊文物建築

大運河北京段全長82公里,星星點點散落兩岸的文物和遺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保護的重中之重。

據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古河道方面,將加強對玉河、玉帶河、明清通惠河、北運河故道等歷史水系以及土壩、裡二泗等碼頭的勘探發掘,恢復部分歷史水系的重要點段,創造條件展示古河道風貌和古碼頭遺蹟。在遺址方面,將完成澄清下閘的遺址保護工作,建設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整體保護利用高梁橋等水利工程遺產、頤和園等古典園林和“三廟一塔”等古建築。

此前,部分文物曾被佔作他用,今後也將分批騰退,展現古都風韻。北京市將推進什剎海周邊文物建築群的騰退修繕,以及白浮泉、萬壽寺、延慶寺等重點文物周邊的疏解搬遷及環境整治,恢復其完整性和原有歷史景觀格局,增加運河文化展示空間。

為了讓更多市民領略運河文化的魅力,北京市將打造七大運河文化展示區,分別位於白浮泉、頤和園、萬壽寺、什剎海-玉河、通惠河沿線、通州古城、城市副中心。在該地區,通過整體保護恢復遺址遺蹟,促進被佔用、閒置的遺產向公眾開放。

生態:貫通北運河等6條綠道

大運河不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也將給北京市民帶來生態福祉。

河堤之外,綠廊在不斷延伸,濱河林蔭裡多了遛彎兒、跑步的萬千市民。得益於這個《規劃》,北京市將重點推進京密引水渠、南長河、玉河、通惠河、潮白河、北運河綠道建設升級,增強綠道的平行連續性、垂直可及性,形成貫通、便捷的大運河綠道系統。

遍佈城市的水網變得愈加清澈。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大運河北京段水系已實施了上下游、干支流的協同治理,對白浮泉、長河、什剎海、玉河、通惠河、潮白河、北運河等開展了環境整治。今後,北京市還將全面提升大運河水系水質,實現沿線汙水全處理。

五個大尺度的生態景觀區,將漸次出現在大運河周邊。“生態景觀區是運河水系、城市森林與文化遺產相結合的大型綠色開放空間。”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景觀區主要位於白浮甕山河、南長河公園、大通公園-慶豐公園、潮白河森林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

旅遊:打造京東首個5A級景區

“目前,全市共有7個5A級景區,全部分佈在中軸線及北京西部。”市文旅局副局長王粵介紹,大運河將創建京城東部的首個5A級景區。屆時,將有助於均衡全市重大旅遊資源的佈局,分流城市核心區旅遊壓力。

在創建通州大運河國家5A級景區時,將整合“三廟一塔”、西海子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等文旅資源,完善服務設施,拓展體驗性、互動性的特色文化內容,打造集休閒、度假、體驗、購物於一體的景區。

遊船通航,不但可讓遊客飽覽美景,也能串起沿岸的文化“珍珠”,充分展示大運河的文化生態價值。

今年10月,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遊船通航,推出了三條遊船旅遊線路和一條夜遊線路。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開展河道整治、景觀改造、船閘碼頭建設和橋樑過河設施改建等,實現北運河全線遊船通航和潮白河、通惠河部分河段通航。

此外,北京市還將依託大運河,與沿線省市加強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

傳播北京|報道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