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風情的一條小路:曾是京都最大藝伎區,遊客穿和服打卡


提到日本京都,去過日本旅遊的人一定不陌生。它是日本關西地區三大旅遊勝地之一,另外是奈良和大阪。來關西地區的遊客,幾乎是不會錯過京都這麼一個具有歷史文化的千年古都。在這裡,有大多數建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日本重要的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其中,最受遊客歡迎的一條小街,無疑是花見小路。

花見小路是京都老茶館萬亭西側的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位於四條大街向西走100米處。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雖然不長,但並排著的擋有垂簾的茶屋卻深深吸引著大量遊客。人群中,穿著和服的中國遊客舉目可見。這條看似清幽卻十分熱鬧的小街可以說是祇園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祇園是京都最大的藝伎區,也叫“花街”。雖然街巷之間經常出沒的是穿著和服的遊客,但幸運的話,是可以碰到真正的藝伎,同樣是和服和木屐鞋,但穿著她們的身上,那種風情和氣質一眼可辨。最為醒目的地方就是她們的妝容,曾有幸兩次在花見小路見到藝伎。


在十九世紀初,是祇園最繁華的時候,藝伎多達三千多人。如今,這裡還保留著許多當初的藝伎館和茶屋。1999年,日本政府將這裡指定為歷史景觀保護地區,其中花見小路最受歡迎。可能是遊客太多,道路拍照影響到了當地居民和商戶,因而開始規定禁止在私家道路拍照,違反者將面臨1萬日元罰款。

但在主要街道花見小路拍照是沒關係的,但禁止拍照的私家道路多是一些小街,分佈在花見小路周圍。雖說有此規定,但仍有不少遊客會在私家道路上進行寫真拍照。這個美麗風情的街區,因保留許多古老建築而深深吸引了大量遊客慕名而來。

當年章子怡和楊紫瓊主演的《藝伎回憶錄》就曾在這裡取景,也因此而成為遊客來京都旅遊必打卡之地。雖然今天的藝伎已經少了很多,但街頭巷尾仍是有機會可以目睹其風采。據悉,日本的藝伎是相當有才華的。最早的日本藝伎是男人的謀生手段,主要是在妓院和娛樂場所以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但慢慢發展,這成為了女性的生活來源,並一直沿襲至今。


二戰以前,絕大部分藝伎是為了生計,被迫從事這一職業。日本藝伎以表演藝術為主,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藝伎雅而不俗之處,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而且在於它的不濫,不相識的人很難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薦。但隨著旅遊發展,普通遊客如果想去茶屋感受這一文化,花錢就可以了,但如果想感受頂級藝伎的藝術表演,可能是很難。

雖說在街頭碰到藝伎,是一件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但漫步在花見小路,然後進入周邊街巷,那種於古都漫步的感覺卻讓人感到驚喜。“祇園”是佛教名詞。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當年傳法的一個重要場所叫“祇園精舍”,京都的祇園得名於“祇園社”,“祇園社”門前的街區因此就被命名為“祇園” 。

在小街小巷裡隨意漫步的時候,常會看到類似這樣小規模的神社,這是“有樂稻荷大明神”。稻荷大明神掌管著桑農五穀,其神社在日本不下三萬多座,而總本社就位於京都,即為著名的伏見稻荷大社。但在京都,仍有許多“分社”。許多日本人路過這些小規模神社的時候,也會進去敬拜一下。暮色蒼茫,一個日本女人走進了神社內,她正在敬拜。


華燈初上,巷子裡的燈逐漸亮了起來。與白天的花見小路完全不一樣,似乎入了夜色的祇園更是有具有古代日本的風情。現在祇園還有83家茶屋,有藝伎、舞伎約120人。

作為日本京都的一條路,這裡的熱鬧和受歡迎程度,不亞於購物街區。除了無數外國遊客以外,許多日本人也會來此打卡拍照。 而這裡也是可以表現京都文化的一個景點。京都,自建城以來就作為日本的經濟、文化中心,具有濃郁的日本風情,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是接受文化薰陶的好地方,無論是藝術、佛教還是民間手工藝。

雖然花見小路並不長,但僅是這一隅就可窺見京都文化和歷史的燦爛。這個古老的文化之都,是歷來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識所構建的,以神社、佛閣等歷史建築物、庭院、繪畫、傳統活動、京都料理為代表,被稱為“千年古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