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淡淡禪風


國內很少有人願意投資基金,溯源認為問題根源在於基民對基金認知的誤區、基金管理人制度設計和基金經理的專業素養這三個方面。


1、基民的認識誤區

很多基民將基金和股票畫等號,常常將某一具體的基金等同於一隻股票。我在券商工作時,甚至有客戶問我基金是不是沒有漲跌停,是不是基特別金經理厲害的話,一天可以賺20%。而實際上基金是一籃子股票的集合,基金經理根據市場變化動態調整的資產組合。其漲跌取決於所投資標的的漲跌,通俗一點說,如果的主題型基金,例如大消費概念,那麼只有大消費概念整個板塊漲才可能帶來基金淨值的增長。


2、 基金管理人方面

國內基金管理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募基金管理人,一類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募基金機構設置臃腫,上下溝通不順暢是常有的事,投研部外出調研,提交報告給基金經理,投委會還要開會決策,授予基金經理權限,整個流程下來,股票已經漲了老大一截。同時內控缺失,面臨烏龍指事件,防火牆形同虛設,這些都導致公募基金往往比市場慢半拍,而市場瞬息萬變。私募基金方面雖然效率較高,但是投研實力普遍不強,往往依靠一兩位基金經理的個人喜好和感覺,有撞運氣的成分。

特別強調一點,公募基金有最低倉位限制,常常出現基金經理知道市場下跌也被動持倉,目送淨值下跌而無能為力。


3、基金經理方面

老鼠倉,利益輸送這樣的事情在國內相當常見,媒體報道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私下協商解決。同時公私募排名戰,讓基金經理鋌而走險,賭博心理嚴重,一旦賭對了,名譽、金錢啥都有了,反之不過換個崗位、或者換家公司繼續賭博。國內這麼多的基金經理,這麼多的基金,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能在第一的位置保持三年就最好的詮釋。


總結:上述種種現實和固有特徵,導致了基金淨值表現不如人意,投資者憑啥投資基金喃,而且數據統計,每年都有一大批基金經理跑不贏指數,讓整個基金行業的信任度缺失。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我國的基金市場就目前來看還處於一片藍海之中,無論是證券公司的基金平臺還是幾個主流的基金頭部平臺,比如天天基金網,支付寶螞蟻財富等,總體的基金用戶量級還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為什麼這麼少的用戶願意主動購買基金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以下兩方面:

一、賺錢效應弱於股票

在我國A股開市的時間也還不到30年,而基金投資的時間就更短。A股市場從經歷過去幾十年的坎坎坷坷,歷來牛短熊長的特點,中國股民能夠最終賺到錢的沒有多少。所有的散戶在股市中虧錢的效應更高,據統計有80%的用戶在A股市場上處於虧損的一個狀態。

基金市場大多數由基金經理進行打理,然而基金經理卻也沒能逃過A股牛短熊長的這個怪圈,在A股的牛市中,大部分的股票的漲幅通常在100%~300%之間,而基金的漲幅大多數在100~200%之間。當一種投資品類賺錢效應沒那麼高時,自然不會成為投資者心中首選的投資產品。散戶最大特點是追高,那麼投機的重心放在A股的股票上,買基金的人自然就少,因為畢竟沒有那麼多人願意慢慢變富,都夢想著一夜暴富。

二、基金的交易模式

基金交易相對於股票來講,它的收費項目會更多,因為是基金是有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的專業打理,包括了購買手續費、基金管理費、基金託管費、甚至還包括基金經理投顧諮詢費等。這些費用其實長期累積起來,並不比我們購買股票時的印花稅要低,因此股票中的印花稅則變成了較為低廉的費用支出,因此大多數用戶可能不願意去支付基金中的各項管理費用,然後轉而投向購買股票。

綜上所述,我們從基金的賺錢效應以及交易機制去分析,我國基金用戶我國的投資用戶選擇股票而不是基金的主要原因。

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國內投資者的認知也在隨之提升,這幾年基金的規模和基金的用戶群體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中國基金業協會昨日發佈8月底公募基金市場數據,繼續7月份實現接近2600億增長後,8月份總規模增長再超1200億,至此總規模達到13.84萬億元,逼近14萬億大關。

因為有更多的人意識到了基金的賺錢效應以及基金的穩健投資的特點,相對於股票來講會更加的穩定。

同時隨著投資市場以及投資者教育的逐漸普及,基金投資市場被逐漸認可,投資者越來越成熟。我相信未來基金市場一定是會佔據更高市場的份額,因為基金的投資特點就已經證明了穩健投資才是投資中最最重要的一種選擇。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及更多的人。


點贊❤️❤️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我是杜耶,價值投資的佈道者

關注 ,和我一起慢慢變富


杜耶說理財


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在幾個方面:一是我國的公募基金管理水平太差,讓買基金的投資者都賠了錢,投資者買基金總是賠錢,當然是不願意再買基金。投資者投資基金的目的是賺錢,如果投資者買基金能賺錢,當然會買基金。明知道買基金會賠錢,誰還會買基金呢?

二是我國公募基金經理的道德風險太高,公募基金經理們為投資者管理基金賠錢的原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風險,公募基金管理基金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又都是高薪,公募基金經理們為了自己個人獲得更多的財富,就與證券市場的機構莊家合作,當莊家把股價炒高後,公募基金就當莊託,在高位買股票,引誘投資者上當,莊家機構就給公募基金經理很多好處費,這樣的做法並不違法,只是道德上有問題,這就叫做道德風險,而現在我國的公募基金經理只要能發財,才不管什麼道德不道德。這種公募基金經理當莊託在高位接盤的道德風險在公募基金行業非常普遍。許多公募基金經理就是這樣發了大財。這種情況下公募基金只能是賠錢,反正賠了錢還照樣收取管理費。

三是我國證券市場是個投機的市場,大量的上市公司都是包裝上市的,上市公司質量都不高,這就造成了我國證券市場上能長期投資的股票太少,90%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只能是進行短線的虛假題材概念炒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想賺錢也是非常困難的。

以上幾個方面是公募基金賠錢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家不願意買基金的原因。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2009年買的銀華抗通脹,十年過去了,十年又通脹了多少!然而這垃圾,通脹沒抗住,本金損失了55%。所以相信中國基金,中國股市和價值投資的人不是腦殘就是神經病!話又說回來,在中國不管投資什麼都是死路一條(萬惡的房子除外),放在銀行也是被貶死,死的慢些而已!


豐澤手袋


國內是不是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我沒有調查過,也沒看到過相應的資料,不敢亂說。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購買基金的,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在通過基金進行理財。

我喜歡購買基金,一是因為我忙,沒有充裕的時間去研究個股;二是因為我懶,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去關注個股。

我購買的基金,除了貨幣基金這種收益比較穩定的外,大部分購買的都是指數基金。我經常關注股市行情,關注一些指數的走勢,見到某指數偏低,我就會購入,指數漲到一定程度之後,我會把它拋出。和炒股時的“低吸高拋”是一個模式。

指數基金屬於被動型基金,指數的構成是相對穩定的,且不由基金經理操控。指數基金經理在投資上的自由度是很低的,這種基金和指數的走勢基本一致。

我不太喜歡購買主動型基金,因為選擇這類基金和自己選擇股票去投資沒有多大的差別,還是要去花很大的精力進行研究。提問的朋友說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估計指的是主動型基金。

在選擇主動型基金上,的確比較困難,就像我剛才說的難度不亞於選股票。與其花大量時間研究後,把錢交給他人打理,還不如自己直接去投資。

另外,主動型基金被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操縱的幾率會很大,容易出現老鼠倉等違規操作,導致投資者損失。

今天就說這麼多,我是紅楓俠客,歡迎關注。


紅楓財俠


根源問題,是一個基金銷售模式的問題。其實不止公募基金領域,在一些資管領域、財富管理領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闡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兩個名詞。

買方投顧: 客戶支付投資顧問費用,投資顧問提供財富管理服務;

賣方投顧: 客戶不需要支付投資顧問費用,投資顧問從產品供應方(客戶購買的產品發行方)獲取返傭。

國內基本所有的資管行業或者基金銷售行業,都是賣方投顧。也就是說,銷售基金人員獲取的是產品的返傭。至於產品究竟表現如何 ,盈利或虧損基本與其無關。

再有公募基金管理人,收取管理費、交易費用等,與基金本身的盈利情況是脫鉤的。也就是說,基金無論虧成什麼樣子,管理費還是照樣收取。相反私募基金收取方式倒是與投資人綁定在了一起。當然,公募私募也各有側重點,也不能完全類比。

基於以上兩點:賣方投顧的基金銷售模式,基金管理人無法與投資人利益綁定在一起的制度,導致最終的結果就是,基金投資者大部分是沒有賺到錢的。這也是導致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公募基金的原因。


炒基蛋


朋友們好!

現在國內確實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主要是基金沒有賺錢的動力,可以說是旱澇保收,而且基金公司管理水平太差,還有就是基金名聲也不太好。下面來分析一下。

基金公司旱澇保收

基金公司現在實行的是提成制,不論是否賺錢,每年都會提取固定的管理費,好多虧損的基金公司也是提取管理費,維持著高工資。

這樣的機制之下,可以說基金公司根本就沒有太多的動力去盈利,反正是按時按點提取管理費,因此,可以說基金公司的危機感不強,更是沒有上進的動力了。

曾經見一個朋友買過幾次基金,後來幾乎沒有一次賺錢的,後來朋友氣憤了,再也不投資基金了。

因此,基金公司旱澇保收,雖然是保證了基金公司人員的高工資,但是慢慢也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基金公司管理水平太差

現在的很多基金公司可以說管理水平太差。現在的基金是很多的,但是能夠盈利的基金可以說只能是靠碰,能夠穩定盈利的基金可以說是比較少的,感覺上好像基金公司也是靠天吃飯一樣的水平。好多基金公司並沒有體現出非常專業的管理水平。

曾經有一個朋友在2008年購買了兩款QDII海外投資基金,據說是投資美國股市的基金,結果倒黴了,過了將近10年,美國股市大盤都漲到08年指數的幾倍了,結果這兩款基金還不到1元錢,沒辦法虧著賣了。

這樣的基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買的股票,到底是怎麼管理的,以後誰還敢買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管理水平比較低,盈利率不穩定,這個可能是制約大家購買基金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基金公司口碑不好

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好多基金公司不僅在大盤不好的情況下虧算,而且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有些基金也是虧損。這樣的基金肯定是口碑不好了,而且這些基金即使虧損,也不影響基金管理人員的高工資。

而且有些基金公司還存在著老鼠倉,還存在盲目投資,故意虧損的風險,可以說這樣的基金怎麼能夠讓大家放心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也是大家不買基金的原因了。


綜上所述,現在大家不願意買基金,主要是有些基金公司口碑不好,管理水平有點差,而且基金公司旱澇保收提取管理費,可以說是毫無盈利的動力。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我認為: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根源出在如下:

第一:沒有賺錢效應,自然就不會買啦。大家知道,中國人的特點是什麼?哪裡人氣旺就往哪裡去,如街道兩邊同樣開的飯店,無論好與不好吃,大家都看人氣,是吧!最簡單的道理,汽車停得多,人多,就算排位也要等,而旁邊的,無論廣告招牌做得多好,沒車就每人氣,大家都不去。

因為大家就認這個理,既然人多,味道更定好,所以人氣很重要。

如果買基金大家都能賺,自然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不用你打廣告,都爭著買。

第二:基金不專業,據我觀察,水平還不如散戶。為什麼?因為你看基金經理有多少還是小夥子,小姑娘,剛從學校出來的,僅憑一個資格證,無實戰經驗,就殺入股市,虧了,無責任,股市有風險,是投資者的責任,你想誰敢把血汗錢交給你理財。

就好比考車牌,僅考理論,就開車上路,連路考都沒有,誰敢上你的車,其實一樣道理。

除非你通過一,二年實盤,證明你有實戰能力,起碼收益比銀行存款高,比如年利率6%吧,估計投資者會相信你了,在加上你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大家都看到2016到2018年,基金及機構的盈利水平知道了,明知熊市還投入,那有不虧的。

因此說:上述因素是導致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根源就出在這裡……





老頭1483526383274


對於一個不瞭解的事物,人的本能反應是避而遠之。雖然大學學了四年金融,我對基金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先是相信媒體上各種基民虧錢的負面報道,後是自己找數據研究,學習基金的投資方式。

即便是花了這麼多功夫,買基金也要忍受浮虧的過程,每一步都是門檻,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投資方法,大部分人買的基金都將以失敗告終。

從我個人經歷出發,我終於理解大部分人對基金的認知水平,是很低的。這不是挖苦和嘲笑,而是基於大量數據的事實。請看各類理財平臺上,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基金種類都分不清,更遑論投資方法和風險控制了。

即使具備了一些金融知識,沒有真實的投資經歷,在市場上,就好比第一次上戰場的士兵,全憑本能反應,平時的訓練早忘了。市場每天都在波動,都在考驗人脆弱的神經,很多人連100塊錢的波動都難以忍受,更不用說基金投資百分之二三十的波動了。

很多人對投資的定義就是“快速致富”、“不勞而獲”,帶著這樣的思想,不論投資什麼都不會長遠。

其實買基金的人不少,只是賺錢的人少,虧錢的人罵罵咧咧,認為是基金害了他,殊不知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無知和貪婪。

隨著智能投顧的興起和投資者認知水平的提高,基金會成為主流的資產配置之一,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財書房


投資者願不願意投資基金,要看投資基金賺不賺錢,還要看基金公司聲譽如何。

基金旱澇保收遭遇質疑

中國基金業是採用固定費率模式收費,這種收費模式頗受質疑,那就是不管基金持有人是不是賺錢,基金公司都要收取保管費,哪怕基金虧損30%以上也要收錢。基金賺錢收費天經地義,可是基民虧得一塌糊塗,基金公司坐地照樣收錢,基民就覺得很冤。

比如10年上半年,已披露半年報的基金共計虧掉基民1548億元,但是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不減反增,半年大賺51.13億元, 比去年同期多收了16.01%,這就形成了巨大反差。時間過去了十餘年,這種不合理的收費依然沒有任何改變。某基金公司虧損的最多,虧損111億元,但同時的管理費收入達到了12.13億元。

基金公司投資收益也是看天吃飯

A股基金公司很少有取得穩健收益的基金,更多的也是看天吃飯,股市上漲,基金淨值上漲,股市下跌,基金淨值下跌,基民難以分享到專家理財帶來的穩定收益,跟自己炒股票差不多。

像15年和14年,某些新技術中小盤股基金收益巨大,獲得超過100%收益,可是接下來連續虧損數年,淨值不斷下跌。

18年滬深股市下跌,基金也沒有幾家能夠倖免,2018年股票型基金全軍覆沒,無一獲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25.55%,全年主要指數表現A滬指累計跌幅達到24.59%,深成指全年跌超34%,創業板全年跌近29%,平均收益率是基本與上證綜指同步,沒有反映出專家理財的能力。

基金在市場被譽為超級大散戶,追漲殺跌,有一句話說的是頂是被基金買出來,底部是被基金用籌碼砸出來的。

基金公司管理不到位信譽不佳

基金公司內部風控機制不健全,老鼠倉頻發,讓基金名譽受損,影響基民投資人情。

老鼠倉賺了多少錢,恐怕不是基民損失了多少錢這樣簡單,很有可能基金管理人要採用基金公司是錢去拉昇股票,讓老鼠倉獲利出局,搞不好基金公司損失的錢是老鼠倉賺的錢的倍數。

這是廣州有關部門查處的一個老鼠倉,其買賣股票數量達87只、成交金額達1884084756.25元、非法獲利數額達28260587.27元。一長串的數字意味著天量的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