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城街頭稱霸多年的美食屆“四大天王”之首……

在運城我相信這是每個人都吃過的街邊小攤就是——餅子夾肉啦!

餅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傳統風味麵食。運城出名的餅子是稷山油酥餅子,有半圓的,三角的,圓形的,最早記錄在明朝就有了。

在運城街頭稱霸多年的美食屆“四大天王”之首……

稷山的餅子大賽

餅子是現在人的叫法,用運城老輩人方言音譯過來是:火燒子。這三個字一聽,都叫人咽口水。燒是把東西直接放到炭火裡面烤,而烤只是單純在火焰上烤,燒是有靈魂的,這也反應餅子的文化底蘊深厚。就如萬榮人不把羊肉餃子叫餃子而尊稱為:羊肉疙瘩一樣!

運城人稱擺攤賣餅子的為“打餅子的“,也能說明打餅子的技術含量之高,餅子好不好吃關鍵在於打餅子的這個人。常言道:幹活看姿勢(jia ma )。細心的人會發現,打餅子的攤位上,只要打餅子的師傅動作麻利,翻面抹油撒鹽的聲音叭叭響,過來買的人都多,還有專門閒著沒事看人家打餅子的!小編上學時就經常因看人家打餅子,而上學遲到!多少次中午放學不回家,懷揣5毛錢(應該是2003年的價格)排隊買餅子。

在運城街頭稱霸多年的美食屆“四大天王”之首……

這就是“翻面抹油撒鹽”

餅子的發展也是隨時代在改變,最初的餅子攤是隻賣餅子的,後來有了夾滷肉,夾雞蛋、夾麻辣串、夾香腸、夾衛龍、夾豆皮等!運城人稱餅子夾肉還是比較切合實際的。不像西安人那麼浮誇,好好的饃夾肉,非要叫成“臘汁肉夾饃“,我就想不通,肉怎麼夾的饃!記得前兩年在咸陽上班,袁師傅的老闆都認識小編了,因為他開了10年店,小編是唯一一個點飯時喊” 臘汁饃夾肉“的。

此時需要給大家來個畫面腦補一下:在運城的街頭巷尾,一個餅子攤在人眼前一亮。一對夫妻,男的不停的和麵、揉麵、來回翻騰著爐裡面的餅子!時不時傳來一聲:哎呀,燙。女的,手不停,嘴不停說”小夥夾肉還是夾雞蛋,要辣椒要蒜嗎,用不用加點湯?

再來個腦補畫面:在風高夜黑的晚上,一彪形大漢,背對著我們,隻手左右互換的拿著個東西,時不時頭會低下來。不知道的人以為他撿到了什麼寶貝,運城人一看就知道,肯定是買了個熱餅子,手燙的沒辦法拿,只能左右手互換著,又著急想吃,所以時不時低低頭!

餅子受運城人青睞,因為攤位眾多,一日三餐都可以吃,且三兩分鐘就可以拿到手上開吃,不耽誤時間,也不用經受等飯的折磨。可當早餐吃,可當正餐吃,可作加餐吃,對於出門在外的運城人來說,還可以作為情懷之物。坐上高鐵大巴外出,包裡放上兩個餅子心理都踏實!

在運城街頭稱霸多年的美食屆“四大天王”之首……

有太多的運城人外出時吃了餅子夾肉才走,回來下車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吃個餅子夾肉再說!

餅子,是一種麵食,是因為我們賦予太多情感,所以才感覺它有了靈魂。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著餅子愛得深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