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之後,馬家窯文化把彩陶藝術做到極致!然而它不知何故消亡


真知堂國學館:我們知道,仰韶文化孕育了龍山文化,龍山文化則是二里頭夏文化的直接來源。所以說,華夏族的父親就是龍山文化,祖父則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特色就是彩陶。圖為馬家窯文化人頭像彩陶罐。距今約5200-4000年,甘肅天水市趙村遺址出土。

真知堂國學館:仰韶文化從何處來?學者研究表明,它有三個主要來源,分別來自河南,河北和陝西地區。圖為青海省博物館藏馬家窯文化抽象漩渦紋彩陶雙耳斂口甕。這個翁上的黑彩頗具現代抽象派藝術的色彩,局部特徵似乎是一條蛇,口沿則裝飾漩渦紋。

真知堂國學館:河南的裴裡崗文化,河北的磁山文化和陝西的老官臺文化共同孕育了仰韶文化。考古發掘表明,在陝西西安地區,同時出現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似乎二者在此地相遇而發展。圖為馬家窯文化雙耳彩陶罐。甘肅東鄉祁陽鹽場出土,陶罐上的幾何紋飾,應該是大自然中無法見到的紋飾,表明先人們已經有了抽象思維。


真知堂國學館:仰韶文化代表性的彩陶,根據先有發掘資料來看,應該是來自老官臺文化。似乎裴裡崗文化西進到了陝西,遇到了老官臺文化,然後接受了老官臺文化的彩陶,然後誕生了新的文化,這就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圖為馬家窯文化太陽紋彩陶碗。青海省博物館藏。對太陽的崇拜,早就出現了,這就是證據之一。

真知堂國學館: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後來得到了大發展。當時全中國北到內蒙古,西到甘肅,東到安徽,南到河南南陽盆地一帶都是廟底溝類型的影響範圍,後來廟底溝二期文化出現在前2900-2800年間。這就是河南龍山文化的前身,圖為馬家窯文化貓頭鷹對鳥紋彩陶壺。甘肅天水楊家坪出土。

真知堂國學館:從堯舜禹時期開始,中國就有了戎狄和華夏之分。羌族後來被視為戎狄,而漢族成了華夏。其實,從考古發掘證據開來,羌漢同源,本為一家。馬家窯文化彩陶就證明了這一點,圖為上海博物館藏馬家窯文化彩陶幾何網格紋壺。


真知堂國學館:說到馬家窯文化,不可不說馬家窯遺址。馬家窯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村,面積大約9萬平米,是一處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遺址。圖為甘肅博物館藏馬家窯文化旋紋圈足三聯杯。馬家窯文化,甘肅舟曲豐達出土。

真知堂國學館:這座遺址非常關鍵,因為它涵蓋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馬家窯文化石嶺下類型、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等。圖為馬家窯文化複道斜線齒紋彩陶罐。

真知堂國學館:遺址的形成年代最早大約為公元前3100年,因此,我們可以結論,馬家窯文化直接來自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後來發展成夏時代的齊家文化,商時代的寺窪文化。圖為甘肅蘭州花寨子出土的馬家窯文化渦紋鋸齒紋單耳彩陶罐。

真知堂國學館:齊家文化,距今大約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前,大致和堯舜禹時期晚期到夏朝吻合,地跨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4省區。擁青海湖,東西近千公里。和華夏族視為西戎,北狄地區吻合。這裡比中原更早進入銅石並用時代。發明了最早的青銅器。圖為上博藏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彩陶幾何網格紋壺。

真知堂國學館:馬家窯文化的馬廠類型的青銅器比齊家文化更早。無論如何,根據目前已經掌握的資料來看,青銅器最早似乎確實來自中國西部。但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和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同源。也就是說,廟底溝類型是馬家窯文化和龍山文化共同的祖先。圖為上博藏馬家窯文化彩陶圓圈紋壺。


真知堂國學館:我們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後來一直盤踞甘肅青海一帶的齊家文化和其後續者寺窪文化,在華夏族形成龍山文化後,沒有進入華夏主流,反而成為了和華夏族對立的古代文化。圖為青海博物館藏馬家窯文化“卐”字紋長頸彩陶壺。這是左旋的,和佛教符號一致。

真知堂國學館:相傳炎帝神農氏姓姜,也就是羌族的祖先,而甘肅臨洮的寺窪文化時間為公元前14~前11世紀。基本上和商代同時期。被認為是羌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如此看來,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了。圖為馬家窯文化旋紋帶流彩陶罐。甘肅蘭州關廟坪出土。

真知堂國學館:所謂華夏族和西戎北狄,其實本為一個源頭。後來,西進的一支不知什麼原因和河南山西那一支搞翻了,變成了以羌族為主體的西戎北狄!深究其原因,可能跟帝堯陶唐氏時期發生的一些事情有莫大的關係!下一篇在為你詳細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