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學霸被“忽悠”學生物,險些轉行賣保險,30年後成學術明星

數理學霸被“忽悠”學生物,險些轉行賣保險,30年後成學術明星

中國父母在給孩子取名字時,往往會把對孩子的期望加在裡面,像生活中常見的俊傑、光明、志遠、建華等等,而做到了人如其名的,從古至今也有著不少的名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麼一位行事作風與名字相同的當代生物學家。

施一公,不太關注學術界的朋友可能不熟悉,他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西湖大學校長,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主任。是國際上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獲得過很多國際獎項,比如愛明諾夫獎、獲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等等,若干的研究成果也有申請專利,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研發,所以他在醫學藥物上也是有著重大貢獻的。

說來他成為生物學家是頗具戲劇性的,竟是被清華大學的老師“忽悠”而選擇了生物專業。當時清華大學剛恢復生物專科,國家也急需一批生物研究工作者,所以當看到施一公的高考成績後,清華大學立即安排一位老師去勸說他選擇生物專科。雖說戲劇,但他

爭強好勝的性格有這樣的結果也是不想難想象的。

1967年,他出生在河南鄭州的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中,父親是哈工大畢業的高材生,母親則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但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兩人不得不下鄉當起了農民。優秀的他們在那個混亂,貧窮的年代也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數理學霸被“忽悠”學生物,險些轉行賣保險,30年後成學術明星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他的父親激動不已,把家裡的孩子都“抓來”,開始沒日沒夜的給他們輔導功課,數學、物理、化學樣樣在行。不得不說,他的成功與父親是有著極大關係的,當時僅10歲的他,看著父親含辛茹苦的把姐姐和表哥表姐一個個的送進大學,濃厚的加深了他對學習的渴望也塑造了他爭強好勝,永不服輸的行事作風。

1984年,施一公在河南省實驗中學畢業,並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河南省第一名),被保送至清華大學,作為數學學霸的他對未來的工作首選的是當時熱門的機械專科,不料還沒進校門,就被特意趕到河南的清華老師遊說,只因為一句“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自信的他便選擇了從未涉獵過的生物專業,並提前一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看著成績是讓人羨慕不已,可實際上生物對他來說是個全新的領域,加上他對生物絲毫不感興趣,學起來無比的吃力,所以他大學期間生物成績一直處於中下水平,差點就要畢不了業。

但他很聰明,選擇了數學雙修,利用數學成績上的優勢來彌補生物成績上的不足。

生物學習中的挫折,給一直成績優秀的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挫敗感,於是心裡便生了猶豫,想要放棄學術研究。猶豫到了大三那年,他敬愛的父親被出租車撞傷,因為沒有及時把治療費交上,錯過了診治,不幸身亡。這場變故徹底改變了他的內心想法,認為從政更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所以他決定往政治界進軍,學術研究他已經不抱任何的想法了。

數理學霸被“忽悠”學生物,險些轉行賣保險,30年後成學術明星

命運總是愛作弄人,你想要的,偏偏不給你。以經商為切入口進入政壇界的施一公,陰差陽錯的沒能順利前往香港做清華大學的商業公關。

茫然,無語的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赴美深造讀生物學博士。但這次不止是生物學上的困擾依舊伴隨著他,更多的是自身英語差帶來的溝通障礙,這實在讓他頹廢不已,所以每到上課的時候,他總是無精打采,長此以往,成績便比在國內時還差了。

無數個深夜裡,他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路,是不是應該換個更適合自己的專業。某天,偶然得知大都會保險公司正在招聘中國區的首席代表,對未來發展搖擺不定的他,馬上申請了面試機會,並拿到了offer,差點就成了中國第一批賣保險的銷售。但想到當初因為那句“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

”而選擇的生物專業,不服輸的他又咬咬牙堅持了下來。

英語不行,就每天逼自己背25個新單詞,在他的堅持下,施一公逐漸地適應了美國的生活。有一次,系主任自認為發現了一個生物物理學中重大理論突破,激動地在課堂上向學生們演示。施一公當場敏銳地指出導師在一個演算上的錯誤。這位導師從此對他刮目相看,在學業上時常照顧他。

數理學霸被“忽悠”學生物,險些轉行賣保險,30年後成學術明星

老師的稱讚和鼓勵,給了他不少信心和力量,有了信心的他如虎添翼般,成績一飛沖天。在他還未完成博士後研究課題時,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了助理教授,給他提供了200平方米的研究室和50萬美金的研究資金,短短9年的時間,施一公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最年輕的終生教授。

2008年,40歲的施一公,愛國的他,放棄了美國研究條件最好的普林斯頓大學,全職回到國內,受聘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並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

對於這個選擇,他想得很簡單,國家需要他,那他便回來。接受採訪時,他說過:“普林斯頓大學是美國最適合做研究的地方,從條件上講,如果只從科研角度出發的話,我確實沒有必要回清華,我回清華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做科研。我回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個重要環節”。

回國後,他一邊帶領眾多門生積極搞研究,一邊給國家生物研究培養人才,也經常趕往各地去做演講。每天需要工作16小時以上,為了讓自己保持精神充沛,他每天堅持晨跑,哪怕凌晨才睡覺,也要6點起床跑完10公里。他的自律和專業,使得研究一直很順利的進行,後來跟他同樣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的顏寧加入了團隊。

數理學霸被“忽悠”學生物,險些轉行賣保險,30年後成學術明星

同為校友的他們,研究時很有默契,有了默契,研究起來便事半功倍,兩人開始接二連三的發表高質量的論文,國際獎項也是接踵而來。2015年,西湖高研院成立,他任命為院長。2018年,為全力籌建西湖大學,施一公請辭了清華大學副校長,保留清華大學教授職務,同年4月,正式成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如此多的成就,並不是他的唯一道路和終點,他更想要的是打造一箇中國普林斯頓學院,讓世界的優秀人才加入中國,西湖大學便是他的打造目標。西湖大學有這麼一位能力超群的校長,我們相信未來它一定能媲美普林斯頓大學甚至超越它。

施一公如今的成就,除了他本身的聰明才智,他的不服輸,堅韌,一心為公的精神才是關鍵。當初清華大學派老師去遊說他,也是看中了他的才華和性格,相信他在生物學上會有大成就吧。如果當初他沒有因為清華老師的一句“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而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如果他在茫然,頹廢的日子裡沒有堅持下來;如果他選擇繼續留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那麼他或許成為了一個

商業大佬,又或者在保險界中有了自己的天地。那必然在學術界少了這麼一位耀眼的星星,中國也將失去一個世界頂級人才!

不得不說,施一公除了對待學習上的精神,他能放棄最好的條件,毫不猶豫回國做貢獻的行為,更是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一公,一心為公,也是他的父母對他人生的期許。人生漫漫,我們當與施教授一樣,有能力,為國為民;能力不足,就努力提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